《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案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40577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案例教案设计者:宋慧学科:科学 年级:四年级 实验区:天津市河西区课题名称: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材所在页:一、 简介本节课的主题是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关注自己身体-,并坚持观测自己的这种变化,为今后研究人体生长变化的规律积累相关经验。二、 学习者分析1、 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在认识大自然的同时,也没忘记认识自己,他们愿意亲自用各种方法了解自己。2、 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对人体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会用看、摸、听各种方法综合观察感知身体的内部;了解仅凭感知去知道身体内部是不科学的,可以用查资料的方法验证。3、 对自己从小到大的生长变化有一些粗浅了

2、解。三、 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 了解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2、 会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3、 能坚持定期测量和积累数据,供以后分析比较这些数据,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4、 能设计长期测量身体各种数据的表格。5、 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到观察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要关注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四、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学生亲密的伙伴。在课堂上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来了解自己。科学课学习以探究为中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欲。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1、 实物投影:运用实物投影清晰的观看同学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脚印,掌印,直观的了解自己在生长变化。2、 身体的成长变化也可通过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人在婴儿,幼儿,儿童,少年,成年几个不同时期身体各部形态和体能方面的变化,由挂图的静态转变为动态。六、 教学和教学过程(一) 教学准备阶段1、 要求学生找到自己小时候的掌印和脚印(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这两方面的记录)和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并准备不同年龄的照片,让

4、学生了解可以从这些方面去观察自己的生长变化。2、 一年级时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的数据。3、 皮尺,直尺,体重称。(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一、教学设计意图这节课的目的是解决我们怎样吃食物的问题。通过尝味猜物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较好地体会到有些食物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烧熟了吃更好吃;辨证讨论,领悟生吃和熟吃的好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使学生对生、熟食物静态的变化上进行初步的感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从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动态变化过程,深刻感知食物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浓烈的探究欲望,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通过尝味猜物的游戏,激发学生

5、的兴趣,初步感知生、熟食物的不同。(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感知生、熟食物的静态变化。(3)通过实验亲历食物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2、知识与技能(1)知道食物可以生吃和熟吃。(2)观察、比较生食与熟食的不同,能亲自操作让生食变成熟食的全过程,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通过观察能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三、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全面观察后对食物生熟现象进行详尽的描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证据进行说明的能力。四、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五、教学准备1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生、熟马铃薯,水果刀、酒精灯、石棉网

6、、火柴、烧杯、水、勺子、大小玉米、盐、沙子、筷子等。 2师准备一些生、熟的食物并装在纸箱子里(或黑口袋里),设计两张观察记录纸表,以记录比较马铃薯的生与熟、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六、教学过程(一)尝味猜物游戏,激发兴趣1、游戏规则:(师介绍) 教师随机抽同学到讲台上蒙上眼睛,背对着大家,然后师摸一个食物给该同学尝,品尝后说出是什么味道,可能是什么食物,其他同学根据他的解说也在心里猜猜可能是什么食物?2、师生游戏。3、小结游戏,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看到了食物有生的食物,还有熟的食物(揭示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通过一个尝味猜物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较好的让

7、学生体会到有些食物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烧熟了吃更好吃。(二)辨证讨论,领悟道理。1、枚举生活中的生吃和熟吃的食物。有些食物(举起苹果)我们感觉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举起芋头)感觉烧熟了吃更好吃。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2、师生交流。3、小结:一般情况下,可以生吃的食物主要有:水果和蔬菜(部分),需要烧熟了再吃的主要有:肉类、水产、蛋类、粮食和蔬菜(部分)等。4、讨论生食物和熟食物的好处。那么,这些食物为什么要烧熟了吃呢?烧熟吃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讨论讨论。(学生讨论回答)熟吃的好处有这么多,看来这些食物需要烧熟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是烧熟了吃更好呢

8、?(生讨论回答)让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提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各有什么好处的辨证讨论,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念。(三)观察比较,探究不同点。1、师出示两个马铃薯(一个生的,一个熟的)问:这是什么?适合生吃还是熟吃?你能有什么方法来判断哪个马铃薯是生的,哪个是熟的?(师生交流)2、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填好观察记录。3、学生汇报。4、师生交流小结。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进行全面观察,体现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在生熟食物静态的变化上有个初步的感知。(四)动手操作,感知变化过程。1、(师出示玉米)问:这是什么?适合生吃还是熟吃?你有什么

9、办法把生的玉米变成熟的玉米?(师生交流)2、今天我们要来烤一烤玉米,你估计烤玉米的时候玉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生讨论交流。4、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5、师生交流。6、提示:(1)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玉米发生的变化。(2)要让玉米均匀受热不要离铁勺太近。(3)做完实验后的铁勺放入冷水中冷却。(4)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及时整理好材料。实验之前让学生对产生的现象进行猜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对学生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的重要途径7、小组实验。8、学生描述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由于水煮玉米的时间比较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因此该实验让学生课后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0、变化过程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五)课外延伸,体验成功。玉米在变熟的过程中会产生这么多有趣的变化,如果换成别的食物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想不想试一试?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食物,里面有生的黄豆、大米、稻谷、甜玉米,下课后材料员到我这来领,你们也可以自己选择其他的食物去试一试。不过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做这些实验,把你们的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作好记录,我们开一个汇报会,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你的探究成果。板书设计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观察方法 生的马铃薯 熟的马铃薯 摸 软 较硬 看 颜色亮 颜色暗 闻 没香味 淡淡的香切 难切 容易切切开后看 表面湿湿的 不湿 剥皮 难剥 容易剥 教学后记: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第小组 组长: 汇报员: 记录员: 材料员:类 别不同点生的马铃薯熟的马铃薯从玉米粒到玉米花第小组 组长: 汇报员: 记录员: 材料员:方法玉米粒的变化过程说明火烤大玉米小玉米水煮大玉米小玉米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