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生物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40442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生物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生物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生物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生物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生物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生物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生物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一、选择题1基因突变按其发生的细胞类型,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不会传递给后代b发生在减数分裂间期,容易传递给后代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植物体内的该变异比动物体容易传递给后代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都容易传递给后代()ABC D【答案】C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C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2、【解析】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改变了遗传物质,所以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虽然基因突变的频率比较低,但是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个细胞中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都会出现大量的突变,由于一个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所以基因突变并不一定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因此,生物性状并不一定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可以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但是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答案】B3用人工诱变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质粒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相关的密码子为:脯氨酸CCG、CCA;甘氨酸GGC、GGU;天冬氨酸G

3、AU、GAC;丙氨酸GCA、GCU、GCC、GCG;半胱氨酸UGU、UGC)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C基因和性状均没有改变 D基因没变,性状改变【解析】对照比较CCGCTAACGCCGCGAACG,发现CTACGA,即基因中T突变为G,密码子由GAU变为GCU,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丙氨酸。【答案】A4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以产生新的基因()A叶肉 B根分生区C茎尖 D花药【解析】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时,由于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所以难以产生新的基因。【答案】A5用一定剂量

4、的射线处理棉花,一段时间后,发现棉花不能再吸收K了,其他离子却能正常吸收,最可能的原因是()A射线杀死了K载体B射线破坏了K载体合成的酶C射线改变了控制K载体合成的基因D棉花细胞已被杀死,不能再进行主动运输【解析】射线处理,引起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不能合成载体。根据题意,只影响吸收K的载体,故最可能是相应的基因发生了改变。【答案】C6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卫星搭载植物种子等获得优良植株的一种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发生的基因突变都是有利的B只有在特定的太空环境才会发生特有的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了新基因D地面不可能出现太空才有的基因突变【解析】根据基因突变的特点

5、,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包括任何环境下基因都不能发生定向变异。虽然太空具有地面上难以模拟的环境,但是不管是化学因素诱变,还是物理因素诱变,其结果都是基因突变不定向。既然不定向,就不能说太空具有特有的基因突变,也不能肯定说地面上不可能有太空具有的基因突变。【答案】C7.如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A发生了基因突变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解析】由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同时着丝点分开,可以确定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同时注意到该细胞中,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中所含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分别是B、b。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减数

6、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出现错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使得两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为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形成体积较小的极体和较大的卵细胞,因此,此细胞不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答案】C8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时,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够进行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够改变基因的结构C基因重组发生在初级精(卵)母细胞形成次级精(卵)母细胞过程中D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的互换也是基因重组【解析】由题干获

7、取的信息有: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解答本题需明确生物分为有细胞结构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答案】C9.如右图是从一种二倍体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纺锤体及赤道板B该图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基因重组C该图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D此时该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8个DNA分子【解析】图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并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是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不可能出现基因重组,但是在间期DNA复制过程中

8、可能出现基因突变;四分体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赤道板是细胞中根本不存在的结构,为了便于观察染色体的位置,人们把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叫赤道板,类似于地球的赤道。【答案】C10. (2010年江苏盐城4月)2009央视春晚上,我国航天科研工作者手捧“太空花”展现于国人面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育“太空花”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从飞船上带回的实验植物并未都长成如愿的美丽“太空花”C“太空花”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新物种D“太空花”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解析】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太空花的性状不会按人们的意愿进行突变。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增加了基因多样性。相对原植株,太空花仅

9、仅改变个别基因,不具备成为一个新物种的条件。【答案】C11下列过程不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B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D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解析】有丝分裂伴随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上也分开,进入到不同的体细胞中,此过程不叫基因重组。【答案】B二、非选择题12如下图所示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据图回答:(1)过程是_,发生的场所是 _,发生的时间是_;过程是_,发生的场所是_;过程是_,发生的场所是_。(2)表示的碱基序列是_,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_,转运缬氨酸的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_。(3)父母均正常,生了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女

10、儿,可见此遗传病是_遗传病。若Hbs代表致病基因,HbA代表正常的等位基因,则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_,母亲的基因型为_;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患此病的女儿概率为_。(4)比较Hbs与HbA的区别,Hbs中碱基为_,而HbA中为_。(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_产生的一种遗传病,从变异的种类来看,这种变异属于_。该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和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和遗传规律的知识以及学生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由图示分析,图中是基因突变,它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过程是转录,都发生在细胞核内。表示以mRNA为直接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11、,该过程是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正常谷氨酸的密码子可判断是以DNA的为模板转录的,所以的碱基序列是GUA,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密码子,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AU。(3)由题中父母均正常,生出患病女儿可确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HbsHbs,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HbAHbs。若这对夫妇再生育,则生一个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为。(4)致病基因Hbs是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其碱基序列是,而正常基因HbA的碱基序列是。(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变异是由DNA分子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是可遗传的变异,由题中

12、“该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的特点。【答案】(1)基因突变细胞核细胞分裂间期转录细胞核翻译核糖体(2)GUA密码子CAU(3)常染色体隐性HbsHbsHbAHbs(4)(5)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低频性多害少利性13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的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期。(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利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

13、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解析】(1)根据题意,水稻的矮秆性状是隐性突变,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发生差错。(2)空间育种利用射线、微重力等因素诱导基因发生突变或发生染色体变异,产生变异性状,回到地面经培育筛选出符合人们要求的新品种;DNA重组技术

14、与诱变育种相比具有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的优点。(3)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杂交育种的亲本是纯合子,其子代是杂合子。就一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子一代减数分裂产生花药时,父方染色体进入花药的可能性是,三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花药细胞中染色体完全来自父方的概率。(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人工进化”与自然界进化的实质相同,只是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不相同。 【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2)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定向改造生物性状(3)基因重组(4)基因频率的改变14某玉米品种高产,但由于茎秆较高易倒伏,而造成减产。在某玉米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秆高产的玉米,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株玉米矮秆性状是受环境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1)实验步骤:第一步:分别从矮秆玉米和高秆玉米上取茎尖分别记作A、B进行_,获得试管苗。第二步:_,观察并记录结果。(2)预测结果及结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