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DOC 18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40360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DOC 1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DOC 1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DOC 1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DOC 1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DOC 1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DOC 1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DOC 18页)(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张猛编写自学学时:64学时推荐教材:曹廷华 许自强主编:美学与美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参考资料:朱立元主编:美学(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杜卫主编:美育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王一川主编:美学与美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笔试(开卷)70第一讲 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美育理论的框架性构成。2、理解美育的界定。3、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二、重点与难点本讲重点在于掌握美育的内容层次,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美育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三、学习方法指导

2、:理论联系实际。四、典型例题介绍:1、如何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论述题)答:(1)从美育内容的对象形式看,它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人的美的美育的一种综合系统。美育绝不是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涉及美的诸方面的教育。(2)从美育的施教途径和方式看,它又是家庭美育、“团队”美育、学校美育及广泛的社会美育的综合工程,相互之间要协调互补,共同推进。家庭美育,是指以父母为施教主体,以子女为施教对象的美育行为。注意事项:一是父母要做表率,谈吐文雅,举止有度,着装得体等;二是以美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育;三是家庭环境的美育。“团队”美育,是指除学校以外的企业、事业、部队、机关乃至村社等以单位为组织形

3、式的美育。共同特点:一是所谓“团队”精神的培养,优良传统的形成;二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行为方式的规范;三是审美文化活动的开展,环境设施的美化优化。社会美育,是指在一定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政府倡导、团体推行、全社会成员参与的一种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的美育。突出特点:一是政府倡导,全民参与;二是多业协作,互相影响;三是善用民俗风情,广用文化艺术;四是环境育人,无处不在。学校美育,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相辅并行的一种系统而规范的教育。显著特点:美育知识的系统性、美育活动的规范性、美育功能的养成性、美育途径的高效性等。(3)美育作为系统,还有它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主

4、要是爱美教育、审美教育和创美教育。爱美教育着眼于激发人爱美的天性,使人养成爱美的心理和情感取向。爱美教育由其主要对象所确定,带有启蒙性质。爱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将爱美之无意识的情感倾向提升到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欲求,然后又将这种有意识的情感取向导向下意识,成为更高层次上的带稳固性、习惯性的情趣爱好。审美教育着重于培养对感性形象的理解能力。主要内容:一是关于美的知识和理论的普及性传授;二是运用各种美的形态、范畴进行审美的实践以进行审美教育;三是在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力发挥美学因素以进行审美教学。创美教育即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实践的教育。创美教育不仅是知识和观念的教育,更是操作实践的技能技巧教育。

5、不仅要让受教者懂得美的创造过程,而且要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识、技能去实践这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第二讲美的本质与美育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2、熟悉美的本质与心、物及其关系的解释3、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美的本质论4、理解美育与人的文化5、理解美育与人的美化二、重点与难点:本讲的重点在于对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的理解和掌握;难点在于理解美的本质与心、物及其关系的解释。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四、典型例题介绍:1、简述历史上几种主要的美的本质观及其代表人物代表观点?(论述题)答:(1)“美在和谐”说,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2)“

6、美在完善”说,如圣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沃尔夫、鲍姆嘉通等。(3)“美是生活”说,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等。(4)“美在客观”说,认为美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说分为两派,一派是精神客观论,如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一派是物质客观论,如弗朗西斯科瓦奇“美是真正从那些客观对象上出来的”等。(5)“美在主观”说,该说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6)“美在关系”说,该说从一定关系中去探讨美的本质,分为两派,一派是主客观统一论,如狄德罗“美存在于客体对象与主体的适应和交融”,一派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论,如普列汉诺夫等。2、文化的功能?(简答题)答:文化具有影响人类

7、及整个世界发展的功能。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再造功能;(2)承载功能;(3)教化功能;(4)凝聚功能;(5)制约功能;(6)传播功能。3、美育与人的人化的关系?(简答题)答:美育与人的人化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首先,文化影响并制约美育,美育丰富和深化文化。任何美育只能在特定的文化圈内活动,美育的观念以及活动方式都必然受到一定文化的支配。其次,美育所建构的审美价值系统,不仅可以丰富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且可以通过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文化的审美价值,提高全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第三讲社会美与社会美育一、本讲自学内容与要求:1、熟悉社会美的内涵。2、掌握社会美的特征。3

8、、熟悉社会美的表现。4、了解社会美的美育功能。5、了解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二、重点与难点:本讲重点是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难点是掌握社会美的表现。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四、典型例题介绍:1、社会美的特征?(简答题)答:(1)以内容取胜,重在内容的美。社会美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和一定阶级、阶层利益为目的、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2)直接现实性。社会美产生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着,有直接现实性,是鲜活而生活的审美对象。(3)明显的功利性。社会美明显的功利性,突出地表现为内容的善。2、社会美的表现?(论述题)答:其一,劳动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并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性的劳动

9、就是劳动美。(1)劳动环境的美。机床设备等的科技、选型和色彩;环境的色彩;音乐、照明、卫生等。(2)劳动过程的美。外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场面的美,内在结构上表现为内部组织的协调和劳动节奏的和谐。(3)劳动产品的美。指产品体现出的人的创造智慧及其本身的功能、形式等显示的美。首先在于功能美,而功能美首先在实用;其次是产品的形式美。 其二,日常生活美,指在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存在的美。(1)服饰美,指人的着装打扮之美为服饰美。服饰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增强和提高人自身的审美价值,体现人的外在美,折射人的心灵美。称体:追求服饰与人体的协调和谐。入时:追求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从俗:追求服饰与社会生

10、活环境、民情习俗的协调和谐。适性:追求服饰与人的个性、情趣的协调和谐。(2)居室环境美。居室环境美的一般原则是:因地制宜、因用购物、因情置境,呈现出布局的层次节奏美与和谐统一美,陈设的实用功能美和形式造型美,置境的情趣意蕴美和个性特色美。(3)饮食美,指食物、食器及饮食活动中各种美学因素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而呈现出来的美。既有食品食器之美,也有饮食活动中的技巧、礼仪、环境之美。食品美:美在色、香、味、形、质等俱佳。食器美:美器衬托美食之美,还起着渲染宴席气氛,展示主人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的作用。烹饪美:高度熟练自如的烹饪技法与技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食境美:即饮食环境的美。食仪美:即饮食活动中

11、节奏、风度、礼仪的美。其三,人际关系美。人际关系美建立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下产生。(1)诚信:交往贵在诚挚守信,不欺诈,不爽约,诚则感人,信则得人。交往还贵在守信,取信于人。(2)互助:人际关系需要互助,互助才能互补,互补才能互进。这是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和良性发展。互助首先意味着爱和奉献。互助既有思想上、情感上的互助,也有利益上的互助。(3)礼仪:即人们在人际关系中遵循的一定礼节规范,它是由传统习惯和特定民族民俗演变而来的,包括仪表、仪态、仪式和礼节。(4)和群:指善于在群体中既发挥自己的能力所长,显示自己的个性意识,又有益于他人,有利于群体的团结和进步;既善于调

12、节群体与自己的关系,又善于调节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的关系。第四讲人的美与人的美育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人的美的基本特点。2、了解人的美的表现。3、掌握人的美的美育特点。二、重点与难点:本讲的重点是人的美的美育特点;难点人的美的表现。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四、典型例题介绍:1、人的美的表现?(论述题)答:其一,人的自然形体美。人的自然形体美是指人的形体和容貌的美,是人的生理形态呈现的美,属于自然美、形式美的范畴。(1)体型匀称:人体美首先要求体形的匀称和谐,即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比例对称合度,协调适中。(2)体貌光润:人的容貌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是人引起审美快感的先决条件。

13、体貌的光润使形体美顿生光辉、光彩照人、充满生命的活力。(3)体式协调:动态美。体式的协调具体通过站、坐、性表现出来。(4)体质健康:健是美的基础,美是健的升华和结晶。健是人的生命活力、青春朝气的象征,使人的形体“生气灌注”,充分表现出人的动态美。其二,人的气质修养美。气质是指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个性化显现,主要在后天环境中形成。气质的美首先在于含蓄有节,英华内蕴。中和之美:“直而温,宽而柔”、“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平和精神。气质之美根源于个性特色之美。气质之美主要是通过长期的修养达到的。它取决于主体的生活环境,得力于后天的教育和自我修养。气质的美离不开德才胆识的修养。其三,人的仪表风度美。

14、仪表美指人的自然形体美、表情美和服饰美构成的人的外观形态美。风度美是人的仪表、言谈举止、气质、修养、个性的综合体现,它根于人的心灵美,显于人的外表美。(1)着装得体:着装要与自己的内在气质、性格相一致,以体现出仪表与风格的统一美。(2)举止自然:要求举止与内心相一致相协调,有序有度,恰到好处,既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矫揉造作,故作姿态。(3)谈吐文雅:要求用词准确,表达恰当,言之有物;语态诚恳,朴实,语言平和委婉。其四,人格情操美。人格,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呈现出来的品质特征和行为模式。情操,指高级的社会情感与相应行为方式结合的产物,即情感与操守的统一,具体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因素。

15、人格情操美包括远大崇高的理想美、持节不移的操守美、胸襟广阔的气度美、自律不懈的修洁美和高尚雅洁的情趣美的结晶。(1)趋向崇高的理想美:人格意识的重要内涵,决定于人的价值取向。(2)持节不移的操守美: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阶级提倡不同的操守。(3)胸襟广阔的气度美:有气度美的人,胸襟开阔、宽宏大量、容人兼物。(4)自律不懈的修洁美:不为物欲所动,不为人欲所误,不贪私,不苟取。(5)高尚雅洁的情趣美:人格情操美完善的重要标志。2、人的美的美育的特点?(简答题)答:人的美育以先进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点,通过审美教育对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实施全面的美化教育,使人确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的人生态度。其一,直接效应性,首先表现为审美对象的直接性。其二,规范养成性,审美规范是审美标准与审美范本的统一。其三,示范变化性,注重审美修养和感受能力的示范。其一,对形体美、容貌美、仪表美、姿态动作美、言语举止美等外在美的修养和感知。其二,对人格情操美、气质风度美等心灵美的修养和感知。其四,全面促成性,一是指人的美的美育服务于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的,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