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经验为何难以复制成功?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402972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书生的经验为何难以复制成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魏书生的经验为何难以复制成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魏书生的经验为何难以复制成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书生的经验为何难以复制成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书生的经验为何难以复制成功?魏书生老师是名师,是教育改革家。他的讲座,经验交流,课堂实录,很多老师看过,也学过。他本人当教育局长时也在辖区内推广过。但为何他的经验难以复制成功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因素:一是魏老师的人格魅力我们学不来。喜欢一个人,就会认同他,不自觉的配合他。方法能够学得来,但是人格魅力没法再现。二是魏老师的教育风格我们学不来。这和练书法一样,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着自己的个性,这些风格和个性不具备通适性,但书法家的作品,对任何一个初学者来说,都有通适性,初学者需要持续的去临摹,持续的提升,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不管是魏书生或是其他教育家,他们的做法,对于一般教师都有着很

2、大的通适性,所以认真的学习无疑是有提升的。但是就象并不是所有临贴的人都能成为书法家一样,也并不是所有学习名师的人都能成为名师。学习者的性格,努力水准,以及很多的外界因素都影响着最终的结果。三是魏老师“一以贯之”的恒心我们学不来。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写谈学习是享受,从进入中学开始,一直写到毕业,最后能写到谈学习是享受之一百。魏老师要求同学们一百次、上千次地强化学习是享受的观点,想得多了,写得多了,便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了爱学习的品质,自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长期坚持下来,奇迹自然发生。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恒心!试问:其他学校有几个老师,有几个学生能坚持下来?我自己试过:开始一周还行,半个月后就有

3、少数学生做不到了,老师提醒加督促,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又有很多学生放弃,老师精力也有限,也有惰性。所以过不了一学期就不了了之。我想魏老师班上的学生开始也许能坚持写,但时间一长肯定有学生懈怠,魏老师少不了会提醒和督促,以及其它一些得力措施。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的坚持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水准后,就会发生质变。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这和 “荷叶效应”异曲同工:一个荷塘,第一天长出一片荷叶,第二天长出两片,第三天长出四片,以后每一天都以前一天二倍的速度长出。估计60天荷叶能把整个荷塘铺满。问第59天铺了多少?答案是:铺了一半。第58天呢?铺了四分之一。请你看看,经过了58天的努力只铺了四分之

4、一,经过59天的努力也只达到一半。很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早在三十几天或四十几天就放弃了,所以他没有成功。其实,你只要再坚持几天,成功就到手了。每天进步一点点,再坚持一天!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平凡。四是学习魏老师的“形”易而得其“神”难。我们仅仅简单的依样画葫芦,就和邯郸学步差不多。缺乏系统的学习,深入的研究,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有几句话说得非常好:“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准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所以说教育思想是不可复制的,也就是说,魏老师的生活阅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所处的环境文化、所面对的学生实际等等因素,就决定了他的惟一性、不可重复性。带着这种思考,我们在学习的路上,主要是学习魏老师的教育思想,做人品质和对待事情的“平常”心,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其方法。而且,魏老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也必须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魏老师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理念,产生效益。作者简介:朱全威,湖北省长阳县贺家坪镇中心学校历史教师。邮编:443518;手机:13264915681;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