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施工方案模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40146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7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管廊施工方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综合管廊施工方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综合管廊施工方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综合管廊施工方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综合管廊施工方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管廊施工方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管廊施工方案模板(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管廊施工方案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原科技成果转化区道路项目)-海口路综合管廊施工方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路西段等九个项目指挥部二O一六年二月目 录1编制依据41.1编制依据41.2编制说明52工程概况52.1工程简介52.2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62.2.1气象62.2.2水文62.2.3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7地层结构72.3主要工程数量93 施工组织总体部署及规划103.1工期、质量、安全及环保文明施工目标103.1.1工期目标103.1.2质量目标103.1.3安全目标103.1.4环保、文明施工目标113.2组织机构113

2、.3 施工组织部署和协调管理113.3.1施工组织部署113.3.2 施工协调组织管理124施工前期规划和临时设施的建设154.1施工准备154.2施工便道164.2.1新建施工通道布置依据与原则164.2.2施工便道164.3供电、供水及通信系统布置164.3.1施工供水164.3.2施工供电164.4施工通信164.5施工进出口洗车设施174.6临时建筑174.7打围174.8交通组织174.9弃土场规划175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175.1施工进度计划175.2资源配置计划176施工方案186.1施工顺序186.2施工测量186.2.1控制点复测186.2.2水准导线测量186.3施

3、工降排水196.4沟槽开挖196.4.1开挖准备工作196.4.2土石方开挖206.4.3基坑监测236.5钢筋工程286.6模板工程306.7混凝土工程336.8防水工程356.8.1沥青卷材防水层施工356.8.2施工缝防水376.9沟槽回填396.10接地安装396.10.1综合管廊附属构筑物406.10.2 综合管廊附属工程436.10.3综合管廊给排水设计437 成品保护措施448雨季、夏季施工措施448.1雨季施工要求448.2雨季施工措施458.2.1基坑(槽)挖方施工468.2.2 施工便道478.2.3材料478.2.4机电设备478.3 夏季高温施工措施489夜间施工保证措

4、施489.1物资、资源、质量保证措施489.2夜间施工的安全保证措施499.3其它措施4910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5010.2思想保证措施5110.3组织保证措施5410.4技术保证措施5610.5工程质量施工保证措施5710.6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5710.7夏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5810.8技术资料管理5810.9工地试验室591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011.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6011.2安全施工措施6211.2.1现场安全管理6211.2.2施工用电管理6211.2.3机械设备管理6311.2.4脚手架搭设6311.2.5雨季施工安全措施6411.2.6落实安全责任6411.3

5、夏季高温施工防暑安全措施641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6512.1健全机制,明确责任6512.2文明施工措施6512.2.1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6512.2.2改进作业条件,保障职工健康6612.2.3深入调查,加强地下既有管线保护6612.2.4做好已通车公路的保护工作6612.2.5不扰民及妥善处理地方关系66 1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综合管廊施工设计图2、 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和文件3、 与天府新区投资有限公司签定的施工合同4、 施工图纸、地勘报告及图纸会审会议纪要5、 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招标要求6、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 )7、 地下工程防

6、水技术规范(GB50108-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1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 )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1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13、 混凝土结构规范 (GB50010- )1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1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17、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 )1.2编制说明施工组织设计中对该工程项目概况、质量方针

7、、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等进行说明;对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及工期进行安排;着重编制了施工技术方案、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重点难点工序的技术措施和施工保证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另外,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对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进行设计说明;对特殊季节的施工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进行全面的论述;制定了严谨的组织机构措施。施工期间,为确保文明施工,建立了环境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同时还制定了应急预案。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 1、 海口路综合管廊设计范围K0+063K1+465,总长1402m。管廊敷设于道路南侧15m绿化带内,平面布置沿实施道路中心线方向由西向东,标准段综合管廊中心线与实施道路中心线

8、的距离为21m;位于海口路大桥附近的局部段落综合管廊中心线与实施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增加至25m。管廊标准段竖向设计基本沿用道路纵坡走向,埋置深度约为6m8m;位于海口路大桥附近的局部段落竖向设计纵坡较大,保证河床范围内管廊顶面覆土厚度不小于1.5m。管廊为三舱断面,包含北侧两个高压电力舱以及南侧一个小三线综合舱,小三线综合舱内承纳10KV电力电缆、通信线缆、1根DN400配水管并预留1根DN600中水管管位。三舱断面净空尺寸为2.4*2.7+2.4*2.7+3.9*2.7m。主体结构顶底板及侧墙壁厚0.350.5m,中墙厚0.25m。管廊廊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综合管廊高压电力仓均设置宽1.

9、2m的检修通道。小三线综合舱内在DN400配水管与预留DN600中水管道间设置宽1m的检修通道,并在预留DN600中水管与10KV电力管线支架间设置宽为0.6m的安装距离。全线共设计:通风口(双侧通风口、单侧通风口)、吊装口、出线井(含A、B、C、D、E、F型)、逃生口、十字交叉口(含A、B型)、T型交叉口、集水坑等7大类节点结构。 断面示意图如下图:2.2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2.2.1气象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

10、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2.2.2水文1 地表水1)地表水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本报告路段区段地表水主要为鹿溪河河水、老旧鱼塘

11、积水、农田排水灌溉渠水。分布如下:鹿溪河:宽约30.0m,水深约3.0-4.5m,水量受人工和大气降水控制。鱼塘:水量受人工和大气降水控制。农田排水灌溉渠水。灌溉沟渠:水量受人工和大气降水控制。2)地表水水质分析成果拟建道路场地环境类别为类,路段区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 地下水及含水层类型本次勘察未发现上层滞水、松散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但随着大气降水的增多及施工环境的变化,场地低洼地段可能会分布有汇聚于人工填土层内的上层滞水,其特征为水量不均,受大气降水及场地环境变化影响大。在道路施工时可采取截流及疏排,以免对施工造成影响。下部可能分布有赋存于

12、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地段的基岩裂隙水,该含水层地下水富集规律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地方可能形成富水块段。在道路施工时若发现有赋存于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地段的基岩裂隙水,应对其水位、腐蚀性等指标进行补充测试。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平水期46月,丰水期79月,其余月份为枯水期。2.2.3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拟建场地处于成都坳陷盆地南部,西距南北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70km,东距北东走向的龙泉山褶皱带约18km。成都坳陷盆地呈北东35度方向展布,受喜山运动的地质内力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褶皱带相对上升,成都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

13、系冲积地层,与下伏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形成当前的冲积平原地貌。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属相对稳定的地块。地层结构场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场区内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地层。现根据场地地貌单元及沉积年代先后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杂色,稍湿,以粉质粘土为主,含细砂、建渣及弃渣碎块石,硬杂质含量约3040%,该层局部地段分布。素填土:灰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混约少量卵石组成;顶部0.3-0.7m含大量植

14、物根系等有机质,部分地段受有机质浸染呈灰黑色,可塑为主,受轮换耕种、季节灌溉水的影响,含水量变化较大。最大厚度约1.2m。2、分布于鹿溪河一级阶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其主要土层如下(1)粉质粘土(可):灰黄、黄色,可塑为主,部分地段受有机质浸染呈灰黑色,含铁、锰质氧化物,湿饱和。分布不连续,部分地段含少量卵石。(2)粉质粘土(软):灰黄、黄色,软塑为主,部分地段受有机质浸染呈灰黑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很湿。分布不连续。(3)卵石:灰黄色、褐黄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湿饱和。松散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5cm,部分粒径大于8cm;充填物主要为中砂及粘性土,含量约4045%。稍密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5cm,部分粒径大于10cm;充填物主要为中砂、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3040%。3、分布于浅丘地貌主要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 ),其主要土层如下:(1)粘土:褐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可塑为主,局部为硬塑;湿。分布不连续,为膨胀土。(2)含粉质粘土卵石:灰色灰黄色,由岩浆岩及少量变质岩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