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西师大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39888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西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美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

2、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通古人篇章。_(2)惟读书是务。_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2.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自度( )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1)给加点的字注音。(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度第一个:_ 第二个:_操_遂_(3)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3、。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失汲道(_)失去找不到(2)三军皆渴(_)都 一起2翻译下面的句子。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_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_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A.画蛇添足B.画饼充饥C.望眼欲穿D.叶公好龙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注释)本:根。建:树立。倚:偏颇。体道:包含仁德。虚

4、受:虚心接受。砥砺:磨炼。名行:名节操行。1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下面的译文,用“/”给此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译文: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是为了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A.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B.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C.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D.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2把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竹子是空心的,空心包含仁德;君子见到竹心,就会想到虚心B.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

5、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C.竹心虚空,内心虚空;包含仁德,君子见到,就会虚心接受意见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_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什么?_3“人问之”,你认为别人问王戎的会是什么问题呢?_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5文中王戎从道边

6、李树多子推断出这个李子树上结的果子是苦的,你在生活中观察过什么现象?又得出了什么推理?_6.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1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文中的“家”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_)(3)这则文言文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来写的。(_)(4)这则文言文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_)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

7、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7.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

8、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不耻下问(_)诲人不倦(_)岂(_) 默而识之(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士人:_下流:_ 厌:_耻:_知:_ 识: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8. 小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字词。甚(_)诣(_)乃(_)未闻(_)2写出下列

9、句子的意思。(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9. 文言文阅读。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

10、值:碰上。昼寝:白天睡觉。托寐:装睡。会:指钟会。既而:过了一会儿。成礼:完成礼仪。1用学过的方法读懂故事,再判断下列说法。(1)故事中的“兄弟”指的是钟毓和钟会。(_)(2)故事中的兄弟二人都偷偷喝了酒。(_)(3)根据文言文的用词规律,“因共偷服药洒”中的“因”可以扩为“因为”来理解。(_)(4)联系上下文,“既而问毓何以拜”这句话前面省略了问话人“父亲”。(_)(5)兄弟二人的做法,肯定有一个人是对的,有一个人是错的。(_)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其父时觉:_且托寐以观之:_10. 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

11、:“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_11. 小古文阅读。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注释以:因为。遗:丢失。度:估计,思考。复:再。尔:你,你的。为:替,给。铤:同“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与群儿戏水滨(_)(2)其人果号而至(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找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