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39648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颍东区口孜镇华祠小学;周勇内容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对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抓“留守儿童”教育要从抓心理开始。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被称作“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容规避的现实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老年人抚养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一个孩子长期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年人的

2、性格和行为模式就会被孩子模仿,形成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征。一是思想固化。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形成人格障碍。二是性格惰化。这对于孩子养成开阔的胸怀,宽容的性格受到限制。三是心理老化。会使孩子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敢顽强的斗志。四是信心退化。老人抚养孩子,常常缺乏教育孩子的心理知识,又因父母不在身旁,过分的溺爱,为孩子承担起一切,应该孩子的承担责任,又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会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 2、缺少父母关爱带来的心理问题长期留守的儿童,有的一年与父母都难见到一面,缺少父母关爱和温暖,他们的负面情绪情感体验比较深刻,有的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

3、习和交往。一是焦虑。长期留守与老人生活,父母与孩子难于建立亲子关系,致使这些儿童表现出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容易激动、与伙伴难于相处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有事闷在心里,不轻易向人表露,有时容易冲动。二是抑郁。长期的压抑,会使留守儿童性格过于内向,孤独离群,难于适应集体的生活,交往困难;情绪低落,没有开心的感觉,爱发脾气,经常的内疚和自责;行为退缩,逃学、打架、不听话等;如果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转化为攻击行为。三是自卑。自我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经常暗示自己较差,就会引起不良地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不美满、不得志,命运不好灰心丧气,情绪低沉,

4、抑郁寡欢,缺少知心的朋友,对学习没有兴趣,生活也不快乐。如果需要父母参加的活动,这些的儿童的自尊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失去心理平衡,自卑越发的严重。四是孤独。长期的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儿童感到寂寞和孤独,首先是语言减少,而且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在行为上缺乏社交的技巧,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是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间久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那时后果更为严重,儿童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3、家庭教育弱化带来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长期的在外,一段时期内家庭的功能就会弱化,影响孩子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一是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二是自控能力低。对于他

5、们的心理和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往往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对待为人和处事缺乏正确的思考,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容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三是学习成绩差。由父爱母爱的缺失,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到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在由心理问题在转变为生理问题这样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地情绪情感和环境下成长,在缺乏父母的管理,在学习上没有人员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终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四是价值观念扭曲。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

6、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的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十元、二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五是行为不端,自控能力差,无视纪律,甚至于违法犯罪。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给孩子行为上以正确的指导,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多溺爱放纵,致使孩子小错不断,听之任之。好多孩子学会了抽烟喝酒,在社会上学校里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在挣钱的同时,多想想孩子,不要无

7、视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同时,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这比挣钱,更有价值因为有孩子才有将来。 (二)教师要讲究科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辅导 家庭情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生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2、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

8、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洗脸、刷牙、洗脚,作息习惯,就餐方面的指导的挑战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 3、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 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4、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心理和社会等专业人员要积极的关注。让我们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幸福安康和谐的社会。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