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39543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10.020.30Z04DB33方标准DB33/T892201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uidelineforriskassessmentofcontaminatedsites2013-06-17实施2013-05-17发布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892201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工作程序25危害识别46暴露评估47毒性评估128风险表征139确定修复目标值1710标准的实施与监督20附录A(规范性附录)部分关注污染物的土壤风险评估筛选值21附录B(规范性附录)暴露评估计算部分参数取值24附录C(规范性附录)部分污染物的毒性参数26附录D(

2、规范性附录)部分过程参数的计算30附录E(规范性附录)部分污染物的理化参数35#DB33/T8922013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硏究院。标准主要起草人:韦彦斐、顾震宇、裘知、钟重。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33/T892201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场地修复建议目标值的确定。本标准不适用r放射性物质、致病性生物的污染场地及农业用地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

3、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场地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本标准中的场地仅限于某一地块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3.2关注污染物contamiaantsofconcern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结呆和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3.3暴露途径exposurepathways场地中污染物经

4、一定的方式迁移达到并进入人体的过程。本标准中的暴露途径包括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和吸入室内空气中來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3.4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heaIthriskassessmentforcontaminatedsites分析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通过不同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计算基人体健康风险土壤修复限值的过程。住宅及公共用地residentiaIandpubIicIand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以及科教文卫、公共设施等用地。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学校、医院、公园、绿地等,具

5、体用地分类按照GB/T21010执行。3.6商服及工业用地commerciaI,serviceandindustriaIIand用于商业、服务业和工业的土地。包括商场、超市等各类批发(零售)用地及其附属用地,宾馆、酒店等住宿餐饮用地,办公场所、金融活动等商务用地,洗车场、加油站、展览场馆等其他商服用地,以及工业生产场所、工业生产附属设施用地、物资储备场所、物资中转场所等,具体用地分类按照GB/T21010执行。3.7危害商hazardquotient污染物每日摄入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比值,用来表征人体经单一途径或多种暴露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3.8危害指数hazardindex多

6、种关注污染物对应的危誉商之和,用来表征人体经暴露尸多种污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3.9可接受风险水平acceptableriskIeveI包括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效应可接受危害商。对于单一关注污染物,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一般为(小于或等于)10匕具体情况根据技术水平和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整:非致癌效应可接受危害商为(小于或等于)1。3.10风险评估的筛选值soiIscreeninglevel风险评估的筛选值为开展场地污染风险评价的临界值,即在确定了开发场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情况下,土壤污染物监测最高浓度低F启动值时,该场地不需风险评估即可直接用于该土地利用类型的再开发利用。风险评估的筛选值不

7、作为土壤环境污染控制目标。4工作程序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包括危誉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确定修复目标值。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程序如图1所示。识别!标!值危i评!估表i征II修II复Ii目i确ji定i暴!露!1r1风I险|-毒性评估-图1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程序和内容5危害识别5. 1危害识别工作内容根据场地环境调查获取的资料,结合场地土地的规划利用方式,确定污染场地的关注污染物、场地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可能的敏感受体,如儿童、成人等,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收集场地环境调查资料、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和关注污染物。5.2资料收集5. 2.1根据场地调査结果和相关资料,对场地进行污染识别,

8、获得场地相关资料信息。5. 2.2场地相关资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较为详尽的场地相关资料信息,如场地土地使用权及用途变更情况、与污染相关的人为活动、场地(及邻近地区)平面分布测绘图、地表及地下设备设施和构筑物的分布等信息:场地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包括不同深度土壤污染物浓度等;具有代表性的场地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数据,如土壤pH值、容重、有机碳含量、含水量、质地等;场地(所在地)气候、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和数据,如地表年平均风速等;场地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人群及建筑物等相关信息。5. 3确定土地利用方式5. 3.1根据规划部门或评估委托方提供的信息,确定场地用地方式,并确定该用地

9、方式下相应的敏感人群,如居住人群、从业人员等。5. 3.2场地及周边地区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或农业灌溉水时,应考虑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将地下水视为敏感受体之一。5.4确定关注污染物场地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浓度超过附录A所列土壤风险评估的筛选值的污染物,或污染场地责任人、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众等场地利益相关方根据前期的污染场地现场调查,筛选认定的污染物为关注污染物。6暴露评估6. 1暴露评估工作内容在危誉识别的工作基础上,分析场地土壤中关注污染物进入并危誉敏感受体的情景,确定场地土壤污染物対敏感人群的暴露途径,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模型和敏感人群的暴露模型,确定与场地污染状况、土壤性质、地

10、下水特征、敏感人群和关注污染物性质等相关的模型参数值,根据暴露模型和相应的参数计算敏感人群在不同暴露情景下对应的暴露量。6.2暴露情景6. 2.1暴露情景主要根据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确定。三个方面的因素包括:a)场地内污染源的相关信息,包括关注污染物的浓度、毒性及理化性质等;b)污染的迁移模式及场地的特征信息,包括污染物通过空气、水体及土壤迁移的可能性,场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场地内土壤及地下水的特征信息等;c)场地内敏感人群的相关信息,包括敏感人群组成、场地内的活动时间及频率等。6. 2.2当场地面积较大、场地内污染物分布不均匀、场地内曾经有明显区块划分等情况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暴露情景对

11、场地各区域分别进行暴露评估。6. 2.3在确定暴露情景后,根据暴露情景的三个方面因素,确定该暴露情景下存在的所有暴露途径,并对场地进行暴露评估。6.3暴露途径6. 3.1本标准中主要考虑如下暴露途径:a)经口摄入土壤途径:人体可经口摄入土壤,如食用粘附有土壤的食物等:b)皮肤接触土壤途径:人体可经皮肤直接接触、土壤尘附看于皮肤等途径暴露于土壤污染物;c)吸入空气中土壤颗粒物途径:人体可经呼吸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口土壤的颗粒物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d)吸入室外空气中污染物蒸气途径:人体可经呼吸吸入室外空气中来口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e)吸入室内空气中污染物蒸气途径:人

12、体呼吸吸入室内空气中來自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暴露于土壤污染物;f)经口摄入地下水途径:人体可经口摄入含有污染物的地下水等。6. 3.2根据暴露途径进行暴露量计算的原则包括:a)通过暴露评估计算敏感人群暴露量时,首先根据本标准6.2条款规定的原则对暴露情景进行分析和确定;b)当敏感人群包含儿童时,采用本标准6.4条款规定的暴露途径计算公式进行暴露量计算;c)当敏感人群不包含儿童时,采用6.5节规定的暴露途径计算公式进行暴露量计算;d)本标准6.4及6.5条款中计算公式使用的参数取值,见本标准附录B。6.4敏感人群包含儿童时的暴露量计算6.4.1经口摄入土壤途径对于致癌污染物,考虑终身

13、健康危害效应,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釆用公式(1)计算:(ING(soil)cxEFCxEDCING(soU)axEFaxEDa、IBW*BW,_6OISca=LxlO6(1)AT式中:OIS.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ING(soil)成人每日摄入土壤量,mg/d:ING(soil)t儿童每日摄入土壤量,mg/d:M成人平均体重,kg:BWc儿童平均体重,kg:EFa成人暴露频率,d/yr:EFc儿童暴露频率,d/yr:ED.成人暴露周期,yr:ED.一一儿童暴露周期,yr:RAF。经口摄入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AU一一致癌效应的平均时间,do对于非致癌污染物,考

14、虑儿童健康危害效应,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2)计算:O%=ING(soil)cXEFcXEDcXRAF。*式中:OIS一一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血土壤/(血体重d);AT.一一非致癌效应的平均时间,d:其他参数的含义见公式(1)。6.4.2皮肤接触土壤途径对于致癌污染物,考虑终身健康危害效应,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3)计算:Des-SSA(soH)cxEFxERxRAF,如SSA(soil),xEF,xED,xM,xRAF,式中:DCS.一一皮肤接触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SSA(soil),.成人暴露皮肤表面积,cm2;SSA

15、(soi.l)c儿童暴露皮肤表面积,cm2;也一一成人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2:Me一一儿童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2:RAF.一一皮肤接触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其他参数含义见公式(1)。对于非致癌污染物,考虑儿童健康危害效应,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4)计算:DCSEWx轨式中:DCJ皮肤接触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EF、ED、3/参数的含义见公式(1),力氐的含义见公式(2),SSA(soil).和必&参数的含义见公式(3)。6.4.3吸入空气中土壤颗粒物途径对于致癌污染物,考虑终身健康危害效应,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5)计算:PIScaTSPxINHcxEDcxPLFx(fepoxEF(out)c+fepixEF(ins)c)aUBWcxATcaxlO6TSPxINHa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