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39501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4-56页,P57页课堂活动第1、2、3题,P59页练习十二第1题。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会用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4、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直尺、纸杯、小棍1cm、吸管。教学重点: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会以cm作单位掌握用直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引发探究需要1、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

2、好消息,光明木器厂准备送给我们双槐树小学一批新的课桌,课桌的宽度就跟你们如今用的课桌一样宽,你能想方法告诉木器厂的厂长课桌应做多宽吗? 你准备选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来量课桌的长度?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铅笔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业本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学生自由量后汇报:课桌大约有2枝铅笔长,大约有3拃长,大约比2个笔盒长,大约有2个作业本那么长,大约38厘米长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按一样的尺寸做的,可你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不同。2、导入揭题通

3、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直尺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火柴盒长4厘米,墨水盒长7厘米,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1、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

4、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 (课件闪烁0刻度) 。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板:单位: 厘米 cm2、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师: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长度刚刚有的同学比1厘米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厘米到底有多长? 请小朋友们从纸杯里拿出1cm长的小棍感受。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板书:1厘米在自己尺子上找到这一段。 写厘米时,直接用字母cm 表示。板书:1cm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厘米长,从2到3也是1厘米长。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假如学生问到1小格,老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

5、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小手指一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拉链头长大约是1厘米。牙齿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手机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应) 。3、探究三:认识几厘米师:刚刚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8厘米长?考虑: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互相比画

6、一下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100厘米等大约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大致长度,与同桌的同学比一比、看一看、估一估看谁准确点。三、理论体验,掌握方法1、估一估(出示吸管)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2、量吸管的长度 刚刚大家估的只是一个大概数,要知道吸管的准确长度终究是几厘米长,应怎么办?学生试着用尺子测量吸管的长度,量好了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课件演例如2:如何量铅笔的长度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的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3、量课桌的宽如今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

7、宽,你有方法了吗?量一量吧。学生同桌测量,量后交流,注意对误差的说明。师生共同确定把哪一个数据告诉木器厂的厂长。四、稳固练习,理论运用课件出示1、填空出示教科书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让学生填一填。2、判断下面量法是否正确。3、断头尺量橡皮的长度 出示没有零刻度的直尺,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子量出橡皮的长度。五、总结师:孩子们,我们这节课量的吸管的长度,以及你们铅笔的长度,橡皮的长度,这些物体长还是短?短。师:对了,我们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做工具?直尺。用什么作单位?(厘米)。但假如要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以及我们操场的长该用什么工具去测量,又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这个等孩子们以

8、后学了更多的测量长度的知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六、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单位: 厘米 cm1厘米 1cm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道路图,稳固看图识别方向的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2.体会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遵守交通规那么等日常行为习惯。教学重点:会看简单的道路图,稳固看图识别方向的知识。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游戏激趣: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如今你们都知道那些方向?敬老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9、美德。出示画面星期天,小明、小刚和小红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认识路,只有一张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势挂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挂图,帮助他们找到所走的方向和道路。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完成说一说请大家算一算谁家离敬老院远,谁家离敬老院近?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现、再向南走20米;小刚向增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二、问题探究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图文:读懂题意,独立完成。想一想自己确定游乐场的方法,在小组

10、内说给同伴听。汇报交流。设疑:假如在商场西20米处设停车场,用O标出,怎么确定位置?你还可以确定哪些物体景物用适当的符号标出来,小组内说一说。完成:练一练第2题。出示寻宝图,引导观察,自由说一说小动物的寻宝道路。学生汇报。完成练一练第3题。小兔送信,请你们帮他算算,从出发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组内讨论:确定道路,再计算。三、理论应用练一练第4题。请你说一说回家的道路,要求运用四个方向准确地表述。把大家说的道路制成一幅线路图。每小组指定一人说,其余同学共同完成图。板书设计: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小学数学教

11、案 篇3 教学目的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展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步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课时一、梳理知识1、加法出示算式25+836+759+243+550+1639+4047+5062+4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一样数位上的数相加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2、减法1明确要求师:刚刚我们一起进展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局部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2小组合作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

12、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3展示交流4练习P78T146-982-565-797-6062-4058-30二、稳固练习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40=+=46=+=70=3、P78T2三、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详细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绘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结合详细的情境,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p 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与挑战性。教学重点:根据

13、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才能,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一样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难点:结合详细情境,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学学情: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详细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

14、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详细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详细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拟抽象,因此老师必需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才能,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颖事物开场考虑、追求、探究。但是形象思维占

15、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详细的事物作支持。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考虑、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究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灵敏、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才能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展独立考虑。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