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39285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10“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近年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 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十多年的 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照搬国外技术与理论无法切实解决我国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环 境和科学问题,难以有效地遏制农业环境污染和日趋加剧的发展 态势。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 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文件精神,落实全

2、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5-2030年确定的 保护耕地资源,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 “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重点任务,聚焦我国农业 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组织实施了“农 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高发区和重金属污染典型区为重点,以农田 面源污染物和重金属溯源、迁移和转化机制、污染负荷及其与区 域环境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关系等理论创新为驱动力,突破氮磷、 有毒有害化学生物、重金属、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农田污染物全方 位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装备和产品的标准化

3、、产业化 水平,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到2020年,示范区实现氮磷和 农药污染负荷降低20%以上、农药残留率降低30%以上,污染农 田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达到5%。围绕专项总体目标,衔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 全产业链三个层次,在2016年、2017已经启动实施26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度拟发布9个任务方向,其中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1个任务方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8个任务方向,拟安排 国拨经费1.3亿元。、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1. 集约化养殖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装备研发研究内容:针对主要畜禽种类集约化养殖过

4、程中粪污环境 污染问题,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场规划布局、畜禽厂环保 型设施设计、粪污污染控制规程;研发集约化养殖粪污收储运 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关键技术设备;研发集约化养殖业粪污高 效转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专用设备;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环 境与粪污无害化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展基于污染防治 的集约化养殖场综合养分管理技术应用及其经济与环境效应评 价研究。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编制粪污污染控制技术规程套, 粪污收集、运输和贮存的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设备套,研发粪 污污染处理技术专用设备3套,研发粪污无害化现场快速检测技 术规程3套;提岀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案5套;获得国家发 明专利6件,有效

5、转化3件。开展集约化养殖粪污污染防治技术 和设备的试验示范,实现集约化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利用率达到 95%以上。【预期性指标】编制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粪污污染防治 技术标准草案4项;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10篇。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二、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2. 长三角镉砷和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程 度高所引起的农田重金属和面源污染加剧问题,以都市农业、城 郊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高要求为目标,集成农田重金属污染 物阻断技术与材料、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氮磷流失消减技 术、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防控技术

6、与产品、典型农业废弃 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集约化农田生态种养技术和模式;优 化配套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超富集/耐性植物间套作技术、生 态修复技术和农艺管理措施;应用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检测技 术、设备和标准,开展重金属污染和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评价,建 立区域重金属和面源污染的预警系统;构建长三角高度集约化农 业重金属和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编制技术规范, 开展工程化应用。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长三角高度集约化农业重金 属和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I套,编制水稻等主要种 植制度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规范I项,建设农业废弃物污染控制 技术工艺生产线1条,年处理能力1万吨。建立

7、长三角高度集约 化农业重金属和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集成技术示范区,核心 区面积0.1万亩,示范区面积0.5万亩。实现土壤镉、砷等重金属 去除率达12%以上 或有效性降低50%以上 农药残留率下降30% 以上,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消减25%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 食品卫生标准,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5%以上。【预期性指标】 技术辐射推广5万亩实现污染负荷消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3000人次。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3.黄淮海粮食主产区i=i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资料不合理投入 导致面源污染和污灌、矿业冶炼等活动导致的重金属污

8、染问题, 以典型地表水源污染区域为目标,集成小麦玉米为主的作物生产 区主要环境污染物损失阻控技术与产品、农药等农田污染物防控 技术、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作物结构优化农业面源 污染防控技术、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与修复技术;构建黄淮 海粮食主产区农田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 编制技术规范,建设海河、黄河、淮河流域粮田面源和重金属污 染综合防治与修复集成技术示范区。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黄淮海粮食主产区主要种植制度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和修复技术模式套,编制本区域小麦、玉米等主要种植制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 规范4项,改造作物秸秆无害资源化处理生产线条。

9、建立黄淮 海粮食主产区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集成技术示范 区,核心区面积0.2万亩,示范区面积0.8万亩。实现碱解氮含 量150mg/kg、速效磷含量40mg/kg农田土壤氮磷积累量降低 30%以上,氮磷污染负荷消减20%以上,土壤重金属有效性降低 50%以上,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农业废弃物无害 化消纳利用率提高到95%。【预期性指标技术辐射推广15万亩, 实现污染负荷消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1000人次。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4.黄淮海蔬菜主产区i=i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黄淮海蔬菜主产区农业投入品与产岀品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10、集成菜田氮磷污染负荷消减技术与产品、 农药等农田环境污染物防控技术与产品、蔬菜等典型农业废弃物 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设备;优化配套低污染蔬菜种植模式、氮磷流 失阻控技术、露地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残留地膜回收技 术;构建黄淮海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编制主栽菜田 面源防治技术规范,建设黄淮海蔬菜主产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集 成技术示范区。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黄淮海蔬菜主产区农业面源 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4套,编制本区域主栽蔬菜区农业面源污 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规范4项,建设蔬菜废弃物无害资源化利 用生产线1条,年处理能力8000吨。建立蔬菜主产区农业面源污 染综合防治集成技术示范区,

11、核心区面积).2万亩,示范区面积 0.8万亩。实现碱解氮含量150mg/kg、速效磷含量40mg/kg农田 土壤氮磷积累量降低30%以上,氮磷、农药污染负荷消减 20%-30%,农药等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物残留率降低30% 以上,蔬菜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预期性 指标】技术辐射推广15万亩,实现污染负荷消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4000人次。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5.长江中游双季稻区i=i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长江中游低丘平原区水系发达、以水稻种植 和畜禽养殖为农业主产业的区域特点,综合集成氮磷高效水稻品 种、农田氮磷和有毒有害化学

12、品等污染物阻控、稻秸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等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产品与设备;集成养殖污 染物的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集成径流输移和汇流区生 物净化等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实现技术的全时、全程性衔 接,并使其功效、成本等技术指标达到实用化的要求;构建长江 中游低丘 -平原双季稻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模式编制技术规 范,开展示范推广。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长江中游低丘平原双季稻农 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4套,编制双季稻区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4项,建设秸秆和养殖污染物高效利用生产线条,生 产能力达到5000吨/年;建立区域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集成技术示 范区,核心区面积1万亩,示范区

13、面积2万亩。实现氮磷和农药 等污染物负荷消减30%以上,农田有毒有害等化学品残留量降低 30%以上,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率达至!95%。【预期性指标】技 术辐射推广25万亩,实现污染负荷消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4000 人次。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6.西南粮食主产区重金属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西南矿业密集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砷镉汞超 标以及集约化农田农业化学品高量投入、氮磷流失严重等问题, 以西南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建立集约化农田砷镉和农业面源污 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区,编制基于多源污染快速监测技术的污染农田安全种植区划和监管技术体系;开展农

14、田重金属 污染协同钝化、植物阻隔等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与产品、植物萃 取技术产品与装备的集成示范;开展粮油、粮菜轮作农业结构 优化模式与区域养分资源多级循环利用耦合技术、污染物输移 全程和周年全时控制技术、景观生态全程阻控技术的集成示范; 优化配套低积累作物品种及农艺管理措施;构建西南粮食主产 区砷镉与农业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编制技 术规范,开展示范应用。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西南粮食主产区砷镉汞和农 业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方案套,建立污染快速监 测技术及其分区分级治理方案,形成西南粮食主产区砷镉和农业 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套,编制水稻等作物和 果树等

15、种植制度区污染防治技术规范3项,建设1条年产5000 吨的重金属钝化剂/活化剂生产线。建立西南粮食主产区砷镉汞和 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集成技术示范区,核心区面积).1 万亩,示范区面积0.2万亩。实现土壤砷镉去除率达到20%以上、 或有效性降低50%以上,氮磷、农药污染负荷消减30%-50%,农 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预期性指标】技术辐射推广5 万亩,实现砷镉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修复目标,培训技术人员 3000人次。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7.华南镉铅污染农田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华南地区由于矿山开发、冶炼导致的流域性 农田重金属污染问

16、题,集成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地球化学工程技 术、协同钝化阻隔技术、植物萃取技术产品与装备、植物间套作 修复技术等;建立针对不同类型金属矿体、冶炼加工、矿山废弃 物、尾矿、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地表水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源阻 断、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过程一体化示范工程;构建华南区 域性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模式,编制技术规范,开展示范应用。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矿山周边镉铅等重金属污染 农田一体化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模式2套,编制重金属污染修复 与安全利用技术规范2项 建设1条年产5000吨的重金属钝化剂 /活化剂生产线。建立配套的超富集植物快速育苗、安全焚烧等成 套技术设备1套。建立华南地区镉铅为主的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 与安全利用集成技术示范区,核心区面积).1万亩,示范区面积 0.2万亩。实现土壤镉铅去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