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39146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根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3、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4、初犯: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开展的复杂过程和剧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5、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防止,以

2、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6、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7、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到达的结果。 8、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识别能力或控制能力。9、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10、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分的各种行为的总称。11、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12、犯罪心理

3、结构类型: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响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 13、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14、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成心犯罪。 15、群体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16、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

4、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 17、犯罪心理矫正: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根底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 18、内省疗法: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到达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二、填空题1、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2、依犯罪经历的差异,:分为初犯与累犯,偶犯与惯犯3、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常见模式有:渐变型、突变型、机遇型4、犯罪心理结构的不断强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定型化阶段、个性化阶段、职业化阶段。5、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结构

5、特征:自尊心成就感过强、不良的情感品质、挫折耐受力差6、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主要有:自首心理、潜逃心理、对抗心理7、对罪犯进行“心理诊断是进行心理矫治的前提。8、虞犯:指的是最有可能犯罪的人9、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括:犯罪人一般违法人虞犯者刑满释放人员几种人。 10、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 潜在恶变衰减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11、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犯罪动力结构犯罪认识调节系统心理特征系统不良的心理状态结构潜意识系统几个子系统。 12、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不成熟的歪曲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法律

6、意识。 13、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有:生物学原因论和精神病学原因论欲望犯罪原因论社会学习理论原因论多元性原因论。 6、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 7、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社会宏观环境因素、微观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情境因素。 8、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合理化作用 投射作用 认同作用 反向作用 9、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贪污罪受贿罪。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盲目性冲动性情绪化残暴性。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模仿和易受暗示性情景性、戏谑性、冲动性、反复性。 12、群体

7、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犯意表达犯意交流犯意的沟通犯罪决策几个环节的演化 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依附与平安的催化作用等特征 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自发性狂热性非常规性短暂性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自由交谈法声东击西法四面出击法。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有:生活史调查、行为观察、面谈、犯罪事实判断、心理测量。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有:情感交流、情感转移、冷处理、启发内省、角色置换三、问答题1、分析影响犯罪心理结

8、构形成的主体内外因素。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因素有:生理因素。它包括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神经类型因素、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因素、性格结构因素、控制系统的缺陷、个性异常。行为因素。它包括错误的活动、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有害的行为习惯、模仿和学习不良模式。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外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它包括大社会环境因素、小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它包括地域因素、季节因素、时间因素、自然灾害因素。情境因素。它包括侵害对象、现场其他人、现场条件和气氛、机遇。2、试述犯罪动机、目的与行为三者的关系。犯罪动机、目的与行为三者的关系,可概括为:在多数情况下,犯罪动机

9、与犯罪目的是一致的,甚至可以互相转化;犯罪动机相同,而犯罪目的的不同。在一些案件中,目的又从动机中分化出来,彼此相区别;有时犯罪目的相同,而犯罪动机不同,即同一犯罪目的可以来源于不同的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来源于需要,犯罪目的既来源于犯罪动机,又受行为人的个性知识、经验、能力、习惯和当时的情境、条件所制约,犯罪行为那么服从于犯罪目的,它是实现犯罪目的的手段;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常因犯罪得逞即犯罪目的的实现,而使犯罪动机强化,而犯罪动机的强化,又促使犯罪目的的发生递进和不断升级。3、试述物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与行为特征。物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特征有: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畸形的享乐观;膨胀的物质占有欲;

10、强烈的虚荣心;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物欲型动机犯罪行为特征有:犯罪行为手段的多样性;作案手段的技能性;作案习惯的顽固性。四、简答题1、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哪五种类型?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五种类型: 物欲型动机犯罪; 性欲型动机犯罪; 情绪型动机犯罪; 信仰型动机犯罪; 集合型动机犯罪。 2、少年犯罪人的动机特征主要有哪几点?少年犯罪人的动机特征主要有: 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 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 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 犯罪动机的未被意识的特征比拟明显。 3、造成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哪些?造成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主要心理

11、因素有: 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对工作草率粗心,不负责任; 注意品质不良; 性格方面的粗心大意,感知、记忆模糊,思维判断有片面性; 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在紧急情况下判断失误,应激不良。 4、在犯罪心理的预防中,一般与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有哪些?在犯罪心理的预防中,一般与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有: 一般心理预防的内容有:1排除和减少主体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2防止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有:1预防突发性犯罪行为的发生; 2破除已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 3消除实施犯罪活动的机遇。 5、什么叫犯罪动机,它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犯罪动机指的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

12、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它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1萌发阶段:2过渡阶段;3定型阶段4消失阶段。 6、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有哪些?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有: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 依附与平安的催化作用五、简述题1、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1归因分析法。从犯罪人的犯罪行动出发,推论和寻找犯罪行为原因。2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意识的观察犯罪人的行为、表现、表情了解犯罪人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问卷法,通过设计一系列书面问题来征询犯罪者的书面答复,以获取相关心态的方法。4谈话法,通过与犯罪人及相关人面对面的交谈,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资料

13、。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对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犯罪主体和案例,进行纵向地追踪了解,以获得有关犯罪心理和行为开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了解。6心理测验法,利用心理量表,如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等,对犯罪人进行测验,以广泛了解犯罪人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2、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犯罪动力结构、犯罪调节结构、犯罪个性特征结构、不良心理状态结构、潜意识等五个子系统的畸变心理因素构成。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3、成心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

14、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4、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缺乏犯罪需要动机作驱力,或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情景之下的应急反响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5、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情绪发泄占主导地位,理智感减弱或丧失,缺乏权衡得失的正常判断,缺少预谋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活动。6、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认为犯罪来源于人的欲求本能。通过对个体内在本能欲望与犯罪相关性的分析,形成了侵犯性说、利欲性说、性冲动说、权欲说等几种观点7、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根本要点指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由假设干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主体内外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构成的整体结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

15、性、动态性是根本的要点。8、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犯罪内化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子机制。不良的认知的择与加工机制,犯罪人在不良心理根底上选择外界消极因素进行加工整合,吸收环境的消极信息的过程。模仿学习机制,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效仿犯罪典范的言行,引起自身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犯罪行为活动的过程。角色扮演机制,个体通过在犯罪群体内的角色学习或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互动。将社会的消极影响通过违法尝试内化为自身犯罪心理的过程。自我强化机制,即犯罪行为实施获得的需要满足的愉快体验带来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赞赏的过程。犯罪人从犯罪活动的成功中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快慰,进而强化犯罪的动力,并逐渐形成违法犯罪的行为习惯。犯罪心理的内化到达深入骨髓的程度。9、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1认识特征。多有贪婪的欲求和以权谋私的观念,拜金主义的意识,看重物质利益。2复杂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