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389566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硝酸酯类静脉制剂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及高血压急症的急危重症期。口服制 剂主要用于冠心病及心衰的长期及稳定期治疗。急危重期和稳定期治疗时关注的重点有所不 同:急危重期治疗关注的是如何能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病情及缓解症状,追求的 是药物治疗效果;稳定期关注的是如何维持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耐药、改善预后。一、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制剂的临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具有起效快、便于调节的特点,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 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期、高血压急症、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和经皮冠脉造影 或介入术中。(一) ACS硝酸酯类药物作为抗心

2、肌缺血药物用于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控制急性心肌缺血最常用的药物之一。1. ACS时应用指征ACS起初发病48h内为控制心肌缺血,或为控制合并存在的高血压、心衰需要持续静脉应 用硝酸酯。症状缓解后12-24h可停止静脉用药。2. ACS时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注意事项(1) 处理好硝酸酯类药物与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的关系:硝酸酯、B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是用于抗心肌缺血的三大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与B受体阻滞剂均为抗心肌缺血的首选药物, ACS时硝酸酯类药物与B受体阻滞剂常联合应用。如合用出现低血压等不能耐受情况时,应优先保留B受体阻滞

3、剂,停用硝酸酯类药物。因B 受体阻滞剂既可改善缺血症状又可改善预后,而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用于改善症状,尚无改善 心血管预后的证据。如果已经使用了6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仍有心绞痛发作,或 考虑为痉挛性心绞痛时可选用钙拮抗剂。(2) 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时慎用硝酸酯类药物: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常因右室功能障碍, 而致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减少,出现低血压,硝酸酯类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易致左室前负荷 进一步下降,加重低血压状态,不宜使用。但如出现血压升高伴心肌缺血相关症状或心衰时, 在严密监测下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二) 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期血管扩张剂常作为治疗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期的首选措施之一

4、。1.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在心衰治疗中的定位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于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缓解心衰相关症状,为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 加重期首选治疗措施。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后一旦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应转向能够改 善心血管预后的B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以及基础疾病本身的治疗。如病情需要可 辅以口服的硝酸酯类、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症状的治疗。2. 应用指征ACS、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病(扩张性、围产期心肌病、酒精中毒性等)、瓣膜病(以瓣膜 反流为主的)、高血压等合并的急性左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硝酸酯类血管扩张剂静 脉应用主要用于左心衰或以左心衰为主的全心衰。3. 硝酸

5、酯类药物静脉应用于控制心衰时注意事项(1)硝酸酯类药物与硝普钠的选择:硝酸酯类药物与硝普钠作为血管扩张剂均为控制急性左 心衰的首选药物之一。但不建议硝普钠用于冠心病所致心衰。硝普钠因扩张微动脉作用易导致冠脉“窃血”现象。缺血区心肌由于组织代谢的原因,微动 脉已经出现扩张,硝普钠具有扩张微动脉作用,应用后主要使非缺血区的微动脉扩张,由 此造成冠脉血流流向非缺血区,形成冠脉“窃血”现象。而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常用剂量范 围内,无冠脉“窃血”现象发生。硝普钠其他不良反应:一项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硝普钠后导致病死率升高;此 外硝普钠还可产生羟自由基及过氧亚硝酸根而致脂质过氧化,出现细胞水平的毒

6、性作用;肝 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硝普钠代谢及清除受到影响,易致氰化物蓄积。基于以上原因硝普钠不宜用于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由于硝普钠良好的扩张动 脉及静脉作用,降压作用明确,可用于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的患者。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用 于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此外,由于硝酸酯类药物对动脉血压影响相对小,可适用于不伴 有血压升高的心衰患者,如扩张性心肌病等。注意事项:对于严重二尖瓣狭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心包填塞等心 室充盈受限的疾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以及以右心衰为主的心衰发作,硝酸酯类血管扩张剂 易致低血压,应慎用。(三)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明显升高(N180/120 m

7、mHg,l mmHg=0.133 kPa)伴靶器官损害(如高 血压脑病、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肺水肿、子痫、卒中、主动脉夹层)的一组临床综 合征。静脉硝酸酯类药物常用于ACS、心衰合并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急症。研究显示,静脉给予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在高血压急症中降压起效迅速、疗效明确。但 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外周动脉的作用相对较弱,呈剂量依赖性,且存在个体差异,故需要监测 血压,逐渐调整剂量,直至达到目标血压。对于ACS、心衰合并高血压者较为适宜。硝酸酯类药物可引起颅内压升高,降低脑组织灌注压,不建议用于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伴高 血压患者。对于其他非ACS相关的高血压急症,应优先使用指南推荐的其他

8、降压药物。(四) CABG围手术期和经皮冠脉造影或介入术中的应用CABG围手术期心肌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也是决定患者术后转归的关键因素。围手术期因麻醉、气管插管、手术创伤、应激、局部炎 症反应、冠脉和桥血管痉挛等均可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血压升高。40%的CABG术后死 亡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CABG围手术期高血压发生率为33%-61%。静脉硝酸酯类可用于 控制围手术期高血压、心肌缺血。在 经皮冠脉造影或介入术中,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可迅速缓解手术中的冠 脉痉挛;亦可用于缓解心肌缺血及鉴别冠脉狭窄的性质。冠脉内注射硝酸酯类药物后若狭 窄迅

9、速明显减轻或消失,提示由冠脉痉挛所致;若狭窄更加严重,提示其为动脉粥样硬化病 变所致。因为硝酸酯类药物扩张了正常冠脉,使原有狭窄显得更加严重。二、硝酸酯类药物不同的静脉制剂硝酸酯类药物有着类似的药理作用,但静脉制剂本身及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存在不同。(一) 合理剂型静脉制剂包括: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单硝酸异山 梨酯(isosorbide-mononitrate)3种。药代动力学特点见表1。程匿叩闻al混I忙讲产境岫WSI十*2-JSIH 5皿t表1不同的硝酸静脉制剂药代动力学特点5-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无肝脏首关清除效应,

10、口服生物利用度100%。静脉滴注的起效、达 峰和达稳态时间明显迟于同等剂量的口服制剂,静脉推注虽可明显加快起效时间,但可造成 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和难以预计的后期药物蓄积效应。目前的研究显示,5-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制剂起效缓慢,药物作用滞后,不利于剂量的调 节。连续静脉给药需近24h才能达到稳态浓度;血药浓度不断升高,有潜在药物蓄积和产 生低血压的危险;半衰期长,一旦产生副作用,很难通过调整剂量来改善。因此,从药代动 力学及用药经济学角度5-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剂型缺乏合理性,应予以摈弃。欧美国家亦 无该剂型。(二) 硝酸酯类静脉制剂特点硝酸酯为脂溶性物质,为生产成稳定的注射液常需要特殊的生产工

11、艺或助溶剂,常用的助溶 剂有无水乙醇、丙二醇等。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不同,使用助溶剂的种类及含量不同。不同 厂家生产的硝酸酯制剂渗透压亦不同。不含助溶剂且为等张溶液的硝酸酯类制剂临床应用更 便捷且安全。三、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剂量及方法(一)硝酸酯类药物初始应用应注意询问患者以前是否应用过硝酸酯类药物,有否不能耐受或不良反应等情况。如无禁忌 证,低剂量起始逐渐滴定至症状缓解或达到“血压效应”。“血压效应”是指正常血压者用 药后血压较基线下降10%,高血压者用药后血压较基线下降30%,但收缩压不能低于90 mmHg。应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及心率,尤其是初次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者,避免出现明 显低血压

12、。(二)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剂量1. 硝酸甘油:起始剂量510rg/min,每3。5分钟以510rg/min的步距递增剂量, 剂量上限一般不超过200ug/min。硝酸甘油注射剂经导管冠脉内注射,常用剂量为200 u g/次。若冠脉痉挛持续存在,可以持续静脉滴注。2. 硝酸异山梨酯:初始剂量12mg/h,根据个体需要每515分钟以1mg/h的步距调 整剂量,剂量上限一般不超过810mg/h。硝酸异山梨酯经导管冠脉内注射剂量为2mg/次。对于心衰伴有血压升高者,静脉硝酸酯类药物剂量一般较大。大多数患者在上述剂量范围内 可以缓解症状。个别患者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硝酸酯类药物。文献报道硝酸甘油最大剂量

13、 可用至640 u g/min,硝酸异山梨酯最大用至50mg/h。紧急时,为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 态,有报道可以静脉推注硝酸异山梨酯12mg/次,继之持续静脉滴注。(三)静脉用药持续时间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目的是为了迅速控制心肌缺血、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症状,一 旦病情稳定,应逐渐减少静脉用量,过渡至口服药物控制。控制心肌缺血时,一般在病情稳定后1224h逐渐停用。控制心衰时,一般在病情稳定后2448h逐渐停用。在减量或停止静脉用药后病情反复, 常需重新静脉用药,同时调整口服用药,直至病情稳定。用于控制血压时,一旦血压控制达到靶目标,口服药物已经起效时,即可停用静脉药物,转 为口服药物进一

14、步控制血压。(四)停止静脉用药静脉用药时间越长、剂量越大,停止静脉用药时应逐渐减少剂量,避免出现症状反跳。一般硝酸甘油减量至5 ug/min、硝酸异山梨酯减量至1mg/h时可停用。四、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相关问题(一)正确处理药物疗效与耐药性的关系任何硝酸酯类制剂连续应用4872h后,均可产生耐药,而经过一个短的停药期(24h)后, 耐药迅速消失。有研究表明,静脉硝酸甘油较硝酸异山梨酯更易产生耐药性。另外一项研究 显示,持续静脉输注硝酸异山梨酯产生耐药性时,通过追加剂量仍可达到药物疗效。在ACS、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期、高血压急症等病情不稳定时,应该关注静脉硝酸酯 类药物有益的治疗作用,不应

15、过度担心耐药性的问题而过早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当确系病情需要较长时间应用静脉硝酸酯类药物时,可通过联合用药(如B受体阻滞剂、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和/或增加硝酸酯剂量等措施减少耐药性;同时应联 合药物及非药物手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最终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 停用静脉用药,以减少耐药性以及长期静脉输注对内皮功能等的不良影响。病情不稳定时,应主要考虑药物的有益治疗作用,可持续静脉用药。病情稳定时,应避免耐 药性的问题,尽早停用静脉用药,过渡至口服间歇给药(24h内至少保证6h无药期)。(二)避免过度应用及应用不足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既要避免过度应用又要避免应用不足。过

16、度应用表现在对于ACS患 者心肌缺血已控制稳定,但仍长期持续小剂量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对于胸闷、胸痛病因 待定的患者长期应用静脉硝酸酯,在不能除外ACS的初期,可以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一旦 经过检查除外ACS,应尽早停用。应用不足表现在使用初始剂量后,症状尚未缓解,不积极调整剂量,盲目使用低剂量维持; 对于病情尚未稳定的患者,因担心耐药性,而过早停用静脉用药或因采用间断静脉用药方法, 导致病情反复。(三)药物的联合应用及相互作用1. 硝酸酯类药物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不宜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 那非、他达那非、伐地那非合用。已有报道两者合用导致血压明显降低,诱发严重心血管事 件。但硝酸酯类药物能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