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38682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部分科研成果近景目标三维测量技术成果简介本技术是国家 863 项目的科研成果。该成果面向数字城市的需求,建立全方位可量测的三维城市模型;面向矿山工程测量需求,建立复杂形状堆积物的高精度三维量测的表面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车载和固定站点式相结合的近景目标三维信息获取系统。本系统作为空对地观测的一种必要的技术补充,解决了城市高层建筑遮挡区、多层建筑物的复杂构造,以及城市和众多工程建设所需的高速度、高精度的三维测量问题。它集成了诸如激光扫描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CD 像机等高技术手段,并开发了多元信息复合处理软件, 构成了综合、 快速、灵活的工程实用系统车载和固定站点式相结

2、合的近景目标三维信息获取系统。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现代化生产矿井综采、综放地质条件评价成果简介我国已有不少矿井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生产(简称综采)和现代化管理,在综采基础发展起来的综放技术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各种型号的采掘机械及其配套设备,都是按一定的地质条件设计的,如果地质条件适应于综采设备的技术特性,机械设备的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并显示出高产、高效、经济、安全、劳动强度低和回采率高的优点,反之则可能事与愿违。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综采、综放地质条件综合指标评价,建立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与生产技术条件的适应性,为综采、综放设计、

3、资源开发、现代化大型矿井的总体规划和管理提供大量信息,是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本项目主要针对综采、综放对地质条件的特殊要求,首先建立综采、综放地质条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煤层条件、构造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条件等的全方位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综采、综放地质条件分析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和管理模块。本项目采用的评价方法仍然为单项(单因素)评价和综合(多因素)评价两种,但其精度要大大高于煤矿地质条件评价结果,且以现代计算机分析和管理为主体。综采、综放地质条件分析系统是地质保障系统的主体部分,评价方法采用专用程序和计算机成图。还可以与地质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结合起来,构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

4、煤矿开采技术系统。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各类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成果简介矿井地质报告是指导煤矿采掘生产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地质资料,根据矿井地质规程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生产矿井必须8-10 年修改地质报告,以便总结经验、综合和归纳地质规律, 为今后生产提供较为正确的地质依据,保证煤矿生产正常、安全进行。地质报告在质量上除应达到相应生产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达到煤矿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做到内容、图件、附表齐全、正确。编制地质报告虽然在地质研究深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精度要求上则是非常高的,必须满足生产设计要求。根据生产和补充勘探阶段不同,地质报告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 生产地质报告;

5、 2. 生产矿井精查(补充)地质报告;3. 生产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4. 建井地质报告。矿井地质报告的编制已经完全实现计算机自动化,从图件编辑、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到成图,完成整个报告的编制或修改,由专门的软件和系统完成。图件的输出可以是彩色成图,也可以是聚脂薄膜成图。其质量完全按照煤矿地质图件的国家质量标准提交。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咨询。遥感技术与快速成图成果简介遥感技术是当今资源调查的高新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信息源。它是以卫星或飞机作为平台, 借助传感器来获取地物信息, 具有整体性和宏观性的特点;可对同一地区重复观测,以了解地物的动态变化;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可快速成图;在地

6、质矿产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山东科技大学图象处理中心,在国土资源调查、成矿及控矿地质背景分析、含油气盆地研究、矿区与城市环境检测、城市规划、城市占地趋势分析等方面开展广泛研究, 已获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 项,完成中德合作项目1 项。中心与国内外遥感机构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拥有先进的大容量数据处理、输入输出设计及软件平台,可直接快速成图。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沉积盆地分析和能源预测成果简介沉积盆地是岩石圈上层客观存在的一种整体系统,沉积盆地分析则是认识和研究这一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盆地分析概括为下列四个方面:盆地的整体分析、古环境和古

7、构造分析、盆地地演化分析、盆地背景分析。盆地的整体分析就是把盆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盆地的局部或进行若干个剖面的垂向层序分析。盆地古环境和古构造结合分析是盆地分析的基本内容,在盆地范围内古环境和古构造是控制煤聚积、油气聚积作用的两个基本因素,其它因素如植物演化、古气候条件等在同一盆地、同一含煤岩系、生储盖组合中往往没有显著变化。由于沉积环境直接决定着有利于形成泥炭沼泽的部位,或有利形成生油岩系的部位,所以,盆地分析的大量工作是盆地古环境的重建。盆地演化分析是近代盆地分析的一个明显特色,主要包括恢复整个盆地的发展史(沉积史、构造史、有机物热演化史等)。盆地背景分析就是把盆地本身

8、的演化与区域大地构造、古气候、海陆分布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相联系,从区域的地质背景着眼,研究和分析盆地的地质发展。背景分析更为主要的目的还在于发现新的含煤、含油气盆地,以进行新区预测。主要技术内容1. 沉积盆地的三维几何形态和规模;2. 沉积盆地的地层格架,即盆地内部几何形态,由组成盆地的岩性地层单元的形态和相互关系所决定,包括古构造运动面研究; 3. 盆地充填分析,包括充填的岩性和相分析、最高级别的垂向沉积序列,巨层序、超层序(或构造层序) 、层序、准层序组和准层序的划分和对比;4. 沉积体系或沉积体系域的空间配置,进行沉积体系、体系域的重建;5. 盆地的构造格架,主要进行控制盆地发育、演化和

9、成矿的盆地构造分析,识别和确定高级别层序的界面并进行全盆地对比。主要内容有:盆地的基底构造、盆地内古构造运动面识别和构造层序划分,恢复盆地沉降史和盆地内部沉降特征的差异、分阶段研究构造类型、样式和配套,并由此恢复各阶段的古构造应力场,区分构造形成期次,研究构造的叠加与反转,盆地变化过程中的构造序列; 6. 低级同生构造的类型和配置,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体系域单元的配置和分析; 7. 源岩特征分析,包括煤体形态、生油源岩产状,源岩在盆地中的分布、厚度; 8. 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与盆地热演化史分析;9. 盆地岩浆活动; 10. 盆地煤聚积规律、富煤带分布及迁移规律;生储盖组合分析及有利区选择。沉积

10、体系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含能源沉积盆地中进行高精度的沉积体系分析,对于提高有源预测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沉积体系和体系域的重建已成为高精度沉积盆地古地理编图的基础,而且主要强调沉积体三维形态与共生关系的研究。沉积体系是相的三维组合,研究工作中要求进行三维追索,其难度与工作量比单一的垂向层序为主的研究大得多,但对研究煤聚积,油气生、储、盖分布的规律,预测矿产分布和进行勘探布置更具实用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沉积体系类型、相类型及成因特点、相的三维形态和分布、相和沉积体系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生物演化与生物地层、煤聚积规律、油气生储盖组合与体系配置的关系等。主要技术指标1 沉积体系

11、的三维空间配置、 几何形态; 2 沉积体系类型; 3沉积体系发育, 发展及废弃的全过程; 4 相序特征, 相的三维空间配置; 5砂分散体系,砂体形态和分布; 6 砂岩孔隙度; 7源岩分布规律、厚度;8 生、储、盖组合及沉积序列; 9沉积组合内部构成和地球化学指标;10 沉积体系古流型式;11. 镜质体反射率测定; 12 煤聚积及富煤系中,油气聚集有利耙区选择。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简介研究煤层气的生成、鉴别标志、聚散演化、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等,研究目标是作出资源评价,提出有利地区,指导找气勘探。把煤层气的地化特征、成烃机理和运移聚散的研究,与盆地或地区的具体地质条件和地

12、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煤层气资源评价中,过细地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采集多方面参数进行科学评价。分别计算煤、炭质页岩和含有机质泥岩的生气量;研究处于高变质阶段的含煤地层,计算在变质阶段产生的液态烃转化的气;研究煤的显微组分的含量,进行资源量计算时不仅要考虑煤阶,还要确定显微组分的含量;研究地史中各沉积间断和侵蚀面,确定其发育层面、发生时期、经历时间、侵蚀幅度、分布面积、侵蚀面至含煤地层的距离、当时构造运动和古构造情况,侵蚀面与含煤地层间的岩性等,对煤层气的古散失量作出定性分析和定量估算;研究煤层气产生的煤化作用阶段;进行深入的地质评价,对盆地(或地区)的沉积史、构造史、地热史作系统的研究,具体分

13、析煤层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情况,配合圈闭条件,研究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最终指出找气有利地区,指导勘探、开发。为了有效地进行煤层气评价, 配合下列分析和测试项目: 煤的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X 一衍射分析、氯仿抽提;煤抽提物的紫外、红外、饱和烃色谱分析;煤的热解、干酪根、色质、化学动力学研究;煤岩学研究中的镜质体反射率测定、显微组分鉴定、煤样荧光定量观察、抽提物荧光定量观测、热解油荧光定量测试、煤岩组分分离;煤体孔隙度测定、压汞试验、电镜观测、煤光片和薄片鉴定等;吸附实验;煤和泥岩热模拟实验(原煤样、煤岩组分分离、暗色泥岩样等)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测定、解吸实验的气含量测定、气组份分分析等。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地下工程围岩中的“危石”预报方法成果简介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