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预防近视工作计划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38625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预防近视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预防近视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预防近视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预防近视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预防近视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预防近视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预防近视工作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预防近视工作计划最近几年来,由于学生不能正确地预防近视,防治近视已愈来愈为老师、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是关系到下1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我校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特制定我校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实行方案: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做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工作的重要性。要把“预防近视”工作作为推动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之1,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学校将依照教育部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在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展开视力保护宣扬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扬栏、墙报、网站、宣扬单等多种情势,常常性宣扬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

2、,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式和用眼卫生习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体育教师与卫生保健教师)要晓得防治近视眼的知识,熟习有关制度和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定期召家长学校培训班,向家长宣扬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积极争取和动员家长及社会的参与,扩大宣扬效果,构成全社会都来重视并参与“防近”工作的良好局面。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预防近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成以下:组长副组长成员2、建章立制,强化保健学校制定“预防近视”工作实行方案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预防近视”工作深入有效展开。建立学生用眼卫生的管理制度,强化对学生眼保健操的检查,随时纠正学生读写姿式

3、,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和用眼卫生习惯。公道安排好课程与活动,组织情势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建立定期视力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的视力进行2次监测,并统计分析。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把每学期视力检测结果通知家长,催促家长1起教育与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构成良好习惯。建立健全班级学校“预防近视”考核制度,每天眼保健操检查结果纳入班级1平常规考核当中。每天上午与下午的第1节课任课教师必须负责催促并指点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在专用教室上课或室外上课的必须在上课地点指点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当。学校依照中小学学生近视

4、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关于用眼卫生对环境的要求,切实改良学校教室采光与照明、课桌椅配置、黑板等教学条件。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公道的用眼距离,提供符合标准的教室采光要求和照明装备,提供与学生身高符合合的课桌椅,教室黑板做到完全无破损、无眩光。3、落实职责,专项考核我校“预防近视”领导小组根据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催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实行“预防近视”工作职责,落实具体“预防近视”措施。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班主任、体育教师、任课教师等都要依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各自职责,纳入各自岗位考核目标当中。学校将在每学期初对全校学生进行视力监测,作为各班“防近”的工作基础,期末再进

5、行监测,做好得病率、病发率、恢复率等各类情况的统计分析,进行分档管理,并将检测结果纳入教学管理。1、基本情况青少年近视的防治愈来愈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近视眼是学校中最多见病之1,防治学生近视是关系到青少年1代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建设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2、 指点思想我校建立“健康第1”的指点思想认真依照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3、工作目标认真制定“防近”的长效机制,做到综合防控,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制,肯定工作目标,长抓不懈,切实将“防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力把我校的近视率和近视眼的新病发率得到有效控制,到达上级的要求。4、具

6、体措施方法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通知精神,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履行。2、把保护学生视力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列为班主任工作职责之1。3、展开宣扬教育,加强领导,广泛宣扬教育,发挥班主任,教师和卫生教师的作用,防近工作纳入领导工作日程,并由主管领导常常检查总结,有组织有计划展开宣扬教育,使师生都知道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教师要落实防近措施,卫生教师要常常监督。4、 作业量适当,保证学生逐日睡眠时间。5、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做到不拖堂,不占用学生自习课,不随便补课。6、室内布置朴素大方,整洁,

7、美观明亮(地面清洁,墙壁不贴过量的图片,玻璃光亮),黑板平整,无裂缝,不反光。7、桌椅符合卫生标准,桌凳高度与学生身高的比例相称,每学期调换学生坐位1次。8、做好眼保健操,力求按揉穴位要准确,手法要适当,用力不要太轻太重,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好,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9、教师做到“3不”:(1)上课板书工整,字迹不要太小,(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力,不要拖堂,(3)严格履行课表,不变相占用学生的活动课时间。10、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读写时保持正确体位和姿式,做到3个“1”(眼书距离1尺,胸与桌后缘1拳远,手距笔尖1寸),坚持“2要、2不要”。“2要”是:(1)读写姿

8、式要端正,眼书距离1方尺;(2)连续读书1小时要休息或远眺10分钟;“2不要”是:(1)不要在光线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边吃饭边看书;(2)不要在走路,躺卧和晃动的车上看书,另外,看电视要有控制。11、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要保证,强健的体格不但可以免全身性疾病,而且也有益于眼球的正常发育,另外,要加强营养,避免过劳,生活要有规律。12、做好视力的检查,每学期检查2次,建立视力档案,加强对边沿视力(5.0 )的指点和预防的工作。13、做好家长与社会宣扬工作,向家长宣扬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家长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催促学生公道安排时间。14、为加强监督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特制定

9、眼保健操检查评比标准。、全部学生都做眼保健操,1人不做扣1分。、安静,整齐,如有讲话,造作业者扣2分。、注意力集中,两眼轻闭,全身肌肉放松,如有开小差者扣1分。、穴位要正确,手法要轻缓,有5人以上不规范的扣1分。、两手清洁,剪短指甲,有5人以上手不清洁或留长指甲扣1分。15、加强防近的宣扬力度。、利用全国”爱眼日”活动,展开预防近视卫生知识讲座。、把预防近视卫生知识张贴在宣扬窗内。、在卫生课上,利用眼睛模型,电脑教学软件直观展现眼睛的视物原理和眼睛的基本构造,了解近视的病发缘由,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近视引发足够的重视。5、具体实行步骤1月份 家长假期爱眼培训 ,家长会播放爱眼视频,

10、并填写个人感悟,保存好材料;与亮眼中心获得及时联系,补齐亮眼档案。2月份 加大班级爱眼宣扬,强化正确的读写姿式。保证眼操、亮眼操的质量。完成班级读写姿式订正活动。3月份 加大班级爱眼宣扬,强化正确的读写姿式。保证眼操、亮眼操的质量。进行评比。完成亮眼操指点和评比。保存档案。爱眼吧进校。4月份 进行及时反馈,对个别班级进行指点和巩固。完成眼操评比指点和评比。爱眼吧进校。5、6月份 巩固成果。爱眼吧进校。对学生视力进校追踪调查分析。引发近视眼的缘由,归结起来不外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青少年阶段,由于眼球还没有发育成熟,如果处于卫生条件不好的学习环境,又从事久长而紧张的近距离作业,则环境因素就成为构

11、成近视眼的主要缘由。近视眼在学生中病发率相对较高,因此,学校把此项工作作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特制定本学期防治近视工作计划以下:1、领导重视,切实抓好学生的眼保健操工作:本学期和分管卫生的领导配合抓学生的眼保健操工作,开学初由班主任统1教1遍眼保操,医务室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做的不正确的进行扣分并及时纠正。2、做好宣扬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画廊、健康教育课等情势向学生宣扬近视眼的病发原理、病因和预防知识等。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读写姿式端正,眼与书本1市尺,连续看书1小时要休息片刻,不在太强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控制看电视、用电脑时间,现在电视、特别是电脑进入家庭,它们光线

12、强、图像有闪动感,看的时间太长就会侵害视力,教育学生时间1般不超过1小时,1天不超过4小时,连续用眼中间要休息1015分钟。3、在防近宣扬周,加大宣扬力度加强眼保健操的检查,让学生遭到高度重视,自觉防近。4、改良学生的学习环境由于本学期迁到1所新的学校,开学初协助总务处人员1起对教室的采光、照明、黑板、课桌椅等进行1次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改进。5、建议教导处人员公道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最少要有1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催促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活动,控制作业量,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6、利用家长学校向学生家长宣扬近视的预防知识,以便在家里控制学生的用眼时间学校、家庭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近视眼防治工作。随时检查并纠正孩子不良的读写习惯和现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写作业环境,以配合学校做好防近工作。营养对学生近视的产生也起着1定的作用,教育学生平时注意营养的平衡。7、做好近视眼防治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工作使常见疾病工作具有连续性、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