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3808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范例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务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务行为有系统的记录、探究和诠释。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欢送阅读,仅供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1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讲解并描述独创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起先于一系列工作机的独创; 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相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简述独创旅行者号机车的根本史实,相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起先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独创“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建立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独创蒸汽机车的根本史实;相

2、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缘由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开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实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缘由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开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造就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实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相识,造就学生运用比拟、判定、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独创缔造,造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看法;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独创缔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开放性

3、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更,使学生相识到社会开展须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展丁业革命的缘由;工业革命中的重要独创缔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准备】 老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并描述为主,辅以探讨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独创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独创做出了

4、重要奉献?(学生答复后老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独创缔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老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围绕以下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缘由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老师进展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

5、.兴起缘由: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须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头,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独创缔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独创(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独创状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老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独创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独创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相识火车、轮船的独创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6、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记)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老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相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干脆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索: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更,使学生相识到社会开展须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板书设计】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兴起缘由: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须要。 2.时间国家:1

7、8世纪60年头,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独创缔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独创 珍妮纺纱机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3.轮船和火车的独创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根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干脆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2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根底学问目标: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8、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实力造就目标:造就历史人物评价实力,初步驾驭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进展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化。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展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教化。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留意力集中,并引发思索,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日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

9、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日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公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心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超群、更奇异)。 (过渡)但是,减弱王国

10、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争辩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只有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化。看图视察太学的根本状况。从今,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缘由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探讨“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态?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

11、的作为后,感到他的确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供应了坚实的政治、经济根底,国力强盛后战胜了匈奴,起先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谨慎视察比拟一下:秦、汉的疆域比照;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根底。 回忆总结:复习本课线索、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3 其次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学问要求:了解或驾驭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缘由、主要形式、作用。 2.实力要求: (1) 分析和比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的教学,造就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

12、实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相识到,随着生产的开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靠于科学技术的新发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开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课时支配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本节重点是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务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开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展实力造就的重要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资本主义开展过程中特殊重要的转折时期,它使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根本定型,它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开展乃至

13、世界的开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其实力要求来说,它须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展分析,才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相识。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教材的字面分析,难于深化理解其深层含义。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开展,在此根底上其次次工业革命兴起。 一、其次次工业革命 1.背景和条件 师:工业革命的进展必需具备必需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从社会政治前提、市场的须要、技术的准备等方面思索。 生:(思索、答复) 师:(归纳)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4、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其次次工业革命供应了必要的社会政治前提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尤其是更为广袤的世界市场呼喊其次次工业革命驾临;其次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根底上进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其次次工业革命作了物质的技术的准备。 2.主要成就 师: 1870年前后,其次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此时此刻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独创和化学工业的建立。四个方面的具体成果请同学们看表。(放投影片) 其次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年头 内容 国别 电力 1866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70年头 电力成为新能源 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