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37838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验报告 祝金华 PB15050984实验题目: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实验目的:1. 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实验原理1. 在图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Ui的频率 f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而变。 取电阻R上的电压UO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i的幅值维持不变时, 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O之值,然后以f为横坐标,以UO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如图2所示。图 1 图22. 在ff

2、o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此时XLXc,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 UiURUO,ULUcQUi,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3. 电路品质因数Q值的两种测量方法一是根据公式Q 测定,Uc为谐振时电容器C上的电压(电感上的电压无法测量,故不考虑Q=测定) 。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f2f1,再根据Q求出Q值。式中fo为谐振频率,f2和f1是失谐时, 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 (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点。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

3、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预习思考题1. 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L=30mHfo=1/(2)=9188.81Hz2.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改变频率f,电感L,电容C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不会影响谐振频率值。3. 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判断:电容与电感的电压相等时,电路此时发生谐振;Ui与U0相位相同时此时发生谐振;Ui与U0大小相等时电路发生谐振。测量:理论计算,f=1/(2LC);仪表测量此时电流频率

4、。4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 如果信号源给出3V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输入电压过大,L、C器件两端的电压远高于信号源电压;应该选用最大量程。4. 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减小R,增大L,同时等比例缩小C。5. 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L与UC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UL,U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在谐振点L,C的阻抗相等,二者阻抗方向相反。实验设备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双踪示波器,频率计,谐振电路实验电路板实验内容1. 利用HE-15实验箱上的“R、L、C串联谐振电路”,按图3

5、组成监视、测量电路。选C1=0.01F。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 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i=3V,并保持不变。图 32. 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在R(200)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C与UL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 3. 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300Hz或500KHz,依次各取8 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O,UL,UC之值,记入数据表格 。F (KHz)5.56.06.57.07.58.08.38.68.99.29.59.81

6、0.310.811.311.812.3UO(V)0.1090.1340.1660.2130.2790.3850.4600.5440.5770.5610.4910.4210.3230.2610.2160.1850.161UC(V)1.4701.6851.9832.3722.9353.7634.3004.8485.0424.6823.9103.1342.3281.8131.4511.1930.998 Ui=3v, C=0.01F, R=200, fo=8.9kHz , f2-f1=9.856-8.089=1.767kHz , Q=8.9/1.767=5.036数据处理1. 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

7、值时三条幅频特性曲线,即:UOU(f)Uc=U(f)2. 计算出通频带与Q值f/kHz8.7008.9048.9139.0729.195U00.6120.6190.6190.6110.592 根据输出电压与输入信号频率的记录,可得f0=8.9kHz f2-f1=9.856-8.089=1.767kHz , Q=8.9/1.767=5.036Q=UC/U0=5.042/0.577=8.739实验总结和误差分析 对两种不同的测Q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第一种方法测量出的Q值偏大,由公式Q=计算时,由于实验仪器精度并不是非常小,存在一定的仪器误差和读数误差,f0课确定范围较大,且由图像读数f

8、1,f2也不是非常精确,不确定度较大。第二种方法测量Q值时,由于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电阻电压保持最大值,无法精确确定f0,导致U0、UC可选范围增大,Q值可取值增多。谐振时,比较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是否相等?试分析原因。不相等,电感并不是理想电感,存在电阻,导线存在电阻,消耗电压。 通过本次实验,总结、归纳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在ffo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为谐振频率时,XLXc,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等于电阻阻值。在输入电压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电阻电压也达到最大值。电感和电容的电压也达到最大,且是反相位。心得体会及其它1. 第一次做电工实验,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存在疑问,应该主动预先预习,了解相关知识。2. 电压的测量问题中,应该考虑向电路接入毫伏表对电路的影响,注意各个表笔接地端是否产生短路?3. 对于实验安全,应该遵守实验室规则,听从老师的安排,不随意行动。4. 信号发射器关于频率的调节,应该先粗调,后细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