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比热容--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376655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比热容--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比热容--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比热容--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比热容--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比热容--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比热容--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比热容--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比热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内能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分子热运动第十三章第一节2内能第十三章第二节3比热容第十三章第三节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属于 “能量”这一主题。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 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 现象;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

2、与温度的关系;了解热量 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通过实验,了解 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并能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解释简单的自 然现象,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具体内容要求如下:1.了解内能和热量。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活动建议:了解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水的比热 容测其他液体的比热容。(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章主要学习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内能。主要内 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内能的概念及影响 因素。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

3、已经在初二学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能量转化等知识,可以通 过研究内能的改变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公 式进行热量计算。为下一章学习热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奠定了基础。 本章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 单的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 学难点。本章知识的现学习直接渗透通过直接感知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事实 的方法,如,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推测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水蒸气 液化推测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少等。科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 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三) 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

4、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 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 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 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 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4.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5.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6.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

5、改变内能的两种 方式。7.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8.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并会进行比热 容的有关计算。9.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单元作业设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的内 容作业,注重基础性和评价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与挖掘。所设计的拓展型作业与实践型作业,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力 图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由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学科特点。所设计的巩固型作业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单元学习 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

6、内 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确定本单元的 知识系统,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物理概念理解程 度,实现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统一提升,全面实现学科素养的目标。五、课时作业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01作业性质预习检测完成时长1具体内容题目1. 刚装修过的房间会闻到很重的油漆味或者甲醛味,要注意开窗通风。 这现象表明了_。答案1.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作业评价1、小组成员参与度( ) 优秀 () 良好 ()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 ) 良好 ()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 优秀 () 良好

7、 () 合格设计意图考察分子动理论内容作业分析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 ) 原创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02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1具体内容题目2 .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 分别取两个盛有等质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 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 浅不同该现象说明_答案2.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解析】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叫作 热运动作业评价1、小组成员参与度( ) 优秀 () 良好 ()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8、 ) 优秀 () 良好 ()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 优秀 () 良好 () 合格第一课时 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作业分析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来源( ) 引用 () 改编 () 原创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03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3具体内容题目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为了杀灭病毒,医生使用 的浓度为75%的消毒酒精是由纯酒精和蒸馏水充分混合 形成的,其总体积_ (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 分子间有_。答案3.大于,间隙【解析】尽管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但可以推理出:在酒精与 水

9、的混合过程中,实际是酒精分子分散到了说中,从微观角度看即 酒精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说明谁与酒精的分子都是有间隙的作业评价1、小组成员参与度( ) 优秀 () 良好 ()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 优秀 () 良好 ()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 优秀 () 良好 () 合格设计意图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相应的微观现象作业分析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来源() 引用 ( ) 改编 () 原创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04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1具体内容题目4.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荷花飘香C 秋天,树叶飘落D 冬天

10、,雪花纷飞答案4.B【解析】注意区分宏观运动与微观运动的不同。柳絮飞扬、树叶飘 落、雪花纷飞等宏观运动看得见,而分子运动是属于微观运动,看 不见。1、小组成员参与度( ) 优秀 () 良好 ()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 优秀 () 良好 ()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 ) 良好 () 合格设计意图区分扩散与宏观运动作业分析难度() 较易 ( ) 中等 () 较难来源( ) 引用 () 改编 () 原创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05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2具体内容题目5.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 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 测合理的

11、是A. 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 动B. 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存 在斥力C. 现象:钢丝绳很难被拉断 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 隙D. 现象:冬天尼龙衣服易粘空气中的灰尘 推测:分 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答案5.B【解析】沙尘是宏观物体,A错。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B对C错。冬天尼龙衣服易粘空气中的灰尘是因为静电吸引。D错作业评价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 ) 良好 ()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 ) 良好 ()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 优秀 () 良好 () 合格设计意图转化法的应用,用宏观的易观察的判断微观抽象的事物。

12、作业分析难度() 较易 ( ) 中等 () 较难来源() 引用 ( ) 改编 () 原创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06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3具体内容题目6.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但较难被压缩B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C乙图中分子静止,甲、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D甲、乙、丙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答案6. A【解析】解:A甲为液体,液体气体具有流动性,液体较难被压缩, 乙为固体,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B错。不论物质处 于什么物质状态,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错。作业评价1、小组成员参与度()

13、 优秀 ( ) 良好 ()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 ) 良好 ()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 ) 良好 () 合格设计意图了解物质三种状态下分子间距离、排列情况、作用规律。作业分析难度() 较易 ( ) 中等 () 较难来源( ) 引用 () 改编 () 原创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07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1具体内容题目7.铜丝不易被拉断,而面条一拉就断这是因为( )A.面条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B.面条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C.面条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小,只是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D,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14、答案7.D【解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变大时,引力大于斥 力,合力表现为引力,面条易被拉断,分子力合力表现为引力,但 较小,铜丝不易被拉断,分子力合力表现为引力,但较大。作业评价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 ) 良好 ()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 ) 良好 ()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 优秀 () 良好 () 合格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研究微观世界分子间的作用规律,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求知欲。作业分析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 ) 原创课时作业题目编号008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1具体内容题目8.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粪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