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374079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浸透研究摘 要:实际上,有效教学指的就是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过“经世致用”这一教学思想,而陶行知对这一思想进展了继承和开展,同时对西方国家的实用这一教育思想进展了借鉴,进而提出了当代教育理论。如今,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已经在小学阶段的整体教育之中有着重要应用,其是对小学教育加以指导的重要理论。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小学数学这一科目为例,对陶行知当代教育理论在教学之中的详细浸透以及应用加以探究,希望可以给当前教学提供一定指导。【关键词】:p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陶行知教育理论一、 前言小学数学具有的教学目的就是由思想道德、根本技能以及根

2、本知识三个方面组成的整体。在这之中,才能培养属于核心,知识掌握属于根底,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那么是灵魂。以上三个方面进展和谐开展是小学数学这一领域当中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而所谓文化当中的一种,数学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人类文化当中一个重要局部,其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当中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进展研究的一门科学。而且数学领域是人们一种重要的活动空间,并且存在怎样做人以及做怎样的人的这一问题。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是数学精神的一种集中表达。所以,数学课上,老师需对这种教育思想加以浸透,让儿童在课上真正变成主人,把课堂变成儿童的乐园,并且让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二、 数学课堂要做到“教学合一”陶老已对“教学合

3、一”进展了明确阐述,其指出: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的主要根据,之后陶老还对“怎样做事,怎样学做事,以及怎样学并且怎样教都需要以学的方法为根据”。陶老在教学期间对“做”这一环节进展引入,其指出“做”是第一位,并且對教学期间“做”这件事加以强调。教和学可以统一,主要就是在“做”的方面进展统一,才能真正的做到“教学合一”,进而在课上做数学知识的一名发现者,要求儿童可以在发现以及创造活动之中对数学知识加以体验,并且要求儿童懂得考虑以及创新。例如,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之时,数学老师可让儿童用4cm、2cm以及5cm的木棒拼出三角形,并且在拼凑过程之中对儿童加以引导。而儿童要拼凑出三角形,就必须对三角形三

4、边长度加以理解,之后用6cm的木棒交换5cm的木棒,用4cm、2cm以及6cm的木棒拼出三角形,儿童通过操作可以发现,4cm、2cm以及6cm三根木棒无法拼出三角形,进而产生一些疑惑。之后,可让儿童借助老师所给实验材料以及所提要求进展合作探究,进而让儿童通过理论、观察、交流、考虑、概括以及交流等环节最终得出结论。在三个木棒当中,任意两根木棒长度之和需要比第三根木棒长度大,这样才能拼出三角形。在此教学期间,尽管儿童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多,但是只有儿童经历了亲自主动探究这一过程,才能对数学知识加以深化体验,进而实现学习这一目的。三、 在课堂上严密联络生活陶老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指的就是怎样的生活其

5、实就是怎样的教育,而且陶老提出了安康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安康教育,劳动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劳动教育。在陶老的生活教育这一理论之中,提倡着师生在生活当中对教育加以寻找,并且为了生活而施行教育。陶老所提出的“社会便是学校”这一学说更是指出,教材材料、环境、工具以及方法都能大大增多。这可以给如今教育之中的教学内容陈旧过时、和学生实际认识思想不符、和生活实际不符这些现象带来较大启发。例如,可让儿童猜想水龙头每秒多滴两滴水,那么一天会多漏掉多少水?其实这一问题就是自现实生活,除了可以提升儿童兴趣之外,同时还能培养其节约用水这一思想。同时还能让儿童对数学具有的外在美加以感知,对内在美加以体验。例如,在自然界以及生

6、活之中,外形对称非常常见,其可以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相对对称的美感,而且外形方面的对称不断理论化以及抽象化,这也是数学方面的“对称”,其可以对事物相对数学变换的不变性质加以反映。小学数学之中,轴对称这种图形属于重要内容,其可以让儿童由对外形对称的一些事物进展欣赏着手,例如,图案、建筑以及动物的对称之美,之后借助图形折叠这些动手操作来引导儿童对轴对称图详细性质加以发现,由美的欣赏逐渐深化至考虑对称作品,进而对美加以理解。之后老师可组织一些剪纸活动,让儿童对对称图形加以深化认识。如此一来,老师能让儿童在课上对数学之美加以理解以及感受,同时更能调动儿童学习热情。实际上,“手脑相长”乃是陶老提出的。而当

7、代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主体,要求老师被儿童当作课堂主人,并且对儿童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加以尊重以及调动,进而让儿童学会考虑,对其学习才能进展增强。而要想激发儿童积极考虑,数学老师需给儿童创造一个愉悦、平等以及宽松的课堂气氛,并且对教学内容加以精心设计,给儿童提供更多完好、典型的材料,进而让儿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可以主动对问题加以发现、提出以及解决。四、 教诲学生求真,学做真人在数学老师从传授者逐渐转变成对儿童学习的合作者、研究者、指导者以及导演者之时,儿童就变成拥有不同生活、独立人格、社会实际以及情感的自然人,需要老师对儿童求真务实这一钻研精神以及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精神加以培

8、养。其实,数学并非无聊、单纯的符号游戏,其自现实,并且扎根在现实,所有数学规那么、数学运算以及数学概念都可以在实际中找到原型。数学知识非常严谨,其定义以及语言非常准确,其定理阐述、证明和问题解答全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儿童进展题目演算期间,每个结果以及每个步骤全都要具备严格条件以及推理过程,进而教诲学生求真以及学做真人。五、 结论综上可知,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上对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加以浸透,主要是借助一些数学方法来把数学知识和陶行知所说教育思想加以结合,让儿童可以在数学课上对知识加以吸收,并且在对技能加以掌握的同时,受到陶行知所提教育思想的详细影响。因此,老师需在数学课堂要做到“教学合一”,在课堂上严密联络生活,同时教诲学生求真,学做真人,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感染力,同时还能使得儿童素质得到提升。【参考文献】:p :1曾俊花.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理论J.学周刊,2012:47-48.2王明敏.施行“教学做合一”理论让数学知识在“做”中自然流淌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01:115-116.3王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22:66.作者简介:张艳,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沭阳县梦溪小学。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