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一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37358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一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棉花一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棉花一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棉花一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棉花一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一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一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棉花的常见病及防治措施摘要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更是棉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棉花能否丰产直接关系着棉农的收益,而棉花的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直是困扰广大棉农的难题。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关键词 棉花 病虫害 防治措施引言棉花害虫种类很多,而且世代重叠,交替发生,对棉花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抗虫棉品种的推广与发展,有些原来的非“靶标性”害虫,前些年在棉花上的危害很轻微,现在已上升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比如绿盲蝽、棉蓟马等.下面我把棉田常发生常见的危害明显的一些害虫作阐述:1棉花几种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棉花

2、病害常多达20-30种,有的病害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可能发生危害,有的则危害某一阶段或某一器官,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轮纹斑病、红腐病等。但以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普遍,危害也比较严重;这些病害往往是混合发生,不是单一的。1.1棉花立枯病它的病原菌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1.1.1发生特点这种立枯病丝核菌对不良的环境抵抗力比较强,比如:高温、冷冻、干旱等。在土壤中一般能存活2-3年或者更长,立枯病的初次侵染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的病菌,当然带菌的种子也可传染;它的发适温(5cm土壤温度在20以下),所以一旦遇到寒流或者低温多雨时就会大发生。发病的时间:在出苗后半月内,幼茎没有木质化时极易得

3、病,半月后发病减轻。另一个特点:病组织上的菌丝可以向四周扩散,进行继续侵染危害,所以会引起成穴或成片的棉苗发病甚至死亡,这种病害,不但在苗期发生,到棉花的成株期乃至现蕾开花期,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也能发生。1.1.2病苗症状棉苗受立枯丝核菌侵染后开始在近地表的幼茎上产生黄褐色斑点,然后逐渐扩大,病斑相连,环绕茎的一周。由于发病部位失水过多,产生凹陷内缩,病部变细,成为“蜂腰状”。此时,若从土中拔出病苗,可见幼根上有附着小土粒,随风飘动;随病部发展,病部颜色变成黑褐色,并腐烂,严重时枯死或萎倒,发病的部位较炭疽病低。1.1.3防治方法在病害的防治策略上,提倡“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1) 苗床管

4、理苗床增施钾肥,注意适时通风炼苗,晒床散湿,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轻苗病。(2) 药物防治每亩地苗床(15m2)用50%多菌灵0.25Kg或65%敌克松0.2Kg处理钵土;下种后在种子上面和种子上覆土后,分两次用五氯硝基苯毒土撒施(每15m2苗床用50-100g)。待子叶平展后,可喷保护性药剂1:1:200波尔多液;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65%敌克松800倍或恶霉灵5g+代锰锌15g+杜邦克露10g+营养肥进行喷药防治。(3) 注意事项上述几种药剂要与波尔多液间隔5-7天后再喷;波尔多液配制时不能用铁器,配制顺

5、序不能错,否则会影响药效;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不能与含铜制剂混配(比如多菌灵),防治各种病害时,注意杀菌药与营养肥同时使用,这样能起到治病与恢复、增强棉苗抗性的明显效果。1.2棉苗炭疽病病原主要是普通炭疽菌,只危害棉花。1.2.1发病特点种子外部和内部均可携带炭疽病菌,病菌可随风雨可昆虫等传播,形成再次侵染。该病流行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温度与湿度,在多雨潮湿低温时棉苗最易得病,致病适温是25-30;在温度适宜时,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该病就会加剧危害。秋季如遇连绵秋雨,棉铃炭疽病也会严重发生;该病的死苗高峰期常在棉苗出土后的15天左右,较立枯病偏晚(立枯病在棉苗出土后10天左右)。1.2.2病害

6、症状:(1) 子叶病斑黄褐色,病斑边缘红褐色,上面有桔红色粘性物质,即病菌分生孢子;(2) 幼茎下部感病后,产生褐色梭形条斑,以后逐渐扩大变褐,略微凹陷,病斑上有桔红色粘性物质,可使幼苗枯死,有的也叫烂根病;(3) 真叶受害后,会产生圆形或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病斑边缘呈紫红色,叶柄和茎秆上也能产生红褐色长条型病斑,易断。(4) 铃上病斑初为暗红色小点,扩大凹陷后变为灰褐色,上面也有桔红色粘性物质,病铃腐烂形成僵瓣。1.2.3防治方法 在苗床除用防立枯病的药剂外,另外也可用5%井冈霉素灌根(方法是泼浇或去掉喷片);在蕾铃期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800倍均匀喷雾,两种药交替使用。1.3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世界性的棉花的病害,一旦发生是很难根除的世界性棉花大难题,但是这两种病害又有着明显区别。1.3.1病原菌枯萎病的病原菌为真菌中的半知菌类,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种;黄萎病的病原菌为真菌中的半知菌类,轮枝菌属,大丽轮枝孢菌种。1.3.2发病特点枯萎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是土壤中的病残体,这种病菌在土壤中一般能存活8-10年,一旦温湿度适宜,病菌便会从棉花的根毛或伤口处侵入,进入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繁殖,然后随植物的营养液输送到各个部位;同时由于病菌大量繁殖堵塞导管,影响了下部水分的输送,加上产生的毒素,使植株萎蔫枯死,它可出现

8、两个发病高峰,一是在6月中、下旬,二是在秋季多雨、温度下降时,可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影响枯萎病发病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 品种的抗病性;(2) 温湿度:5月下旬-6月上旬气温在22左右,常常引起发病高峰,32以上时,该病菌受到抑制,隐蔽下来。(3) 耕作栽培方面:若常年种植棉花病害重,经常进行轮作倒茬,可减轻病害,地洼积水,地温低,单施N肥,病害重。(4) 黄萎病的侵染过程与枯萎病基本相似,只是在温度与时间上与枯萎病有些差异,第一次发病高峰较枯萎病偏晚,气温在25-28为黄萎病发病适温,高于30发病缓慢,高于35症状隐蔽,进入7-8月份花铃期达到发病高峰造成大量落叶、落蕾。1.3.3症状:枯

9、萎病苗期有5种类型:(1) 即叶脉褪绿成黄白色,叶肉部分保持绿色,呈黄白色网纹;(2) 黄化型,子叶或真叶先从叶缘部分开始,叶片的局部或整个叶片变黄,但不出现黄白色网纹;(3) 紫红型,子叶或真叶的局部或全部变成紫红色,叶脉呈深紫红色,叶片枯萎、脱落;(4) 青枯型,叶色呈深绿,叶片变软下垂,青枯干死;(5) 皱缩型,顶部叶片发生皱缩、畸型,叶色深绿,叶片变厚,节间缩短,植株变矮。成株期表现为:(1) 黄化型,中、下部叶片的局部或全部叶脉变黄呈网纹状,或叶片的局部或全部叶脉变黄呈网纹状,或叶片的局部或全部变黄;(2) 急型凋萎型,大雨后猛晴,棉株突黄色网纹型然失水,萎蔫,青枯下垂,叶、蕾、花脱

10、落成光秆。以上各种类型茎剖面都是深褐色。黄萎病症状有4种:(1) 黄斑型:棉株由下向上,病叶边缘稍向上卷曲,叶脉间呈不规则黄斑,近叶脉处保持绿色(西瓜皮型);(2) 叶枯型:叶片局部枯斑,枯死后即脱落;(3) 萎蔫型:结铃期大雨过后,叶片主脉间产生水浸状淡绿色斑块,叶片萎蔫下垂;(4) 落叶型:感病棉株叶片萎垂,迅速脱落,植株在枯死前即成光秆。以上几种类型茎剖面都是浅褐色。1.3.4防治措施对枯黄萎病的防治,重点要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适当的化学防治才能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否则,单靠化学防治是不易达到理想效果的,况且有些化学药物处理土壤的措施在农村可操作性也不强。(1) 合理安排抗病品种。在老棉

11、区安排抗病性都相对比较好的亲本进行制种。(2) 实行轮作倒茬。轮作倒茬2年以上,病害比不轮作倒茬的明显减轻,特别是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更明显;即使得了病,棉花耐病性提高,恢复的快。(3) 加强棉田管理。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N、P、K合理配比,切忌过量使用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和喷施优质有机肥,为棉花早发,促壮生长,一壮到底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可增施棉株自身的抗逆能力,起到“一壮抗三灾”的作用。(4) 药物防治:在零星病田,可用50%棉隆140g,在病株周围1m2内撒匀,再均匀掺入30-40cm深的土层中,然后再浇15公斤水助渗,再封盖细土封闭;在棉花3-5片真叶时用25g高锰酸钾加水25Kg喷

12、施一次,开花时再用30g高锰酸钾加水50Kg喷施第二次;及早用50%多菌灵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灌根;也可用1%的硫铵水或2%碳铵水等化肥水灌根,对促进病株复壮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4红叶茎枯病是与栽培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一种生理性病害。1.4.1发生特点每当7-8月份出现较长时间干旱,造成耕作层缺水或者是土壤板结缺氧,影响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并且干旱会促进土壤中钾素的固定,根系吸收钾肥受阻,造成棉株体内生理失调,很快表现出“未老先衰”症状,尤其是久旱后又下暴雨或连续阴雨,会导致红叶茎枯病的暴发,一般是耕作层浅的地块,由于根部营养面积小,加上再缺钾,根系生长发育不良

13、,根系活力衰退,发病就重。再一点是,沙土地,保水肥能力差的棉田,土壤瘠薄、盐碱地、基肥不足和缺少钾肥的棉田发病重。总之,红叶茎枯病主要是中后期营养不足造成的,它与典型的缺钾症状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红叶茎枯病与低钾有关,但它不同于单一的缺钾症。1.4.2红叶茎枯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是自上而下(单一缺钾是由下而上)从外向内出现褪绿变黄,从叶边缘开始,沿叶肉部分向内扩展,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以后变为紫红色,叶片增厚,皱缩、发脆,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致使叶片萎蔫下垂,以后茎顶端呈干焦状;蕾铃大量脱落,主根短而细,须根少。1.4.3防治措施因红叶茎枯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

14、所以应采取改良土壤、增施农家肥料、注意使用钾肥、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1) 改良土壤:采取深耕细作,增加熟土层,前期勤中耕,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肥能力。(2) 合理施肥:注意重施底肥,巧施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相结合,定期补施微肥;后期注意喷施钾肥。(3) 合理化调: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进行。(4) 合理运筹肥水:做到涝时速排积水,旱时及时适量灌水。注意四个时期伯浇水,一是播种前或移栽前旱时注意浇好底墒水;二是六月份遇旱时及时浇水,7-8月份是雨季,若遇旱进行隔沟浇或采取浇半沟水的方法,防止浇后遇雨会因水分过多而造成蕾铃脱落;三是花铃期要满足棉花对水份的要求,浇好丰

15、产水;四是初絮期遇旱要坚持浇水,因此时大部分棉铃还处在充实膨大时期,仍需要大量水分,所以这一时期遇旱要坚持浇水,不可忽视,对增加铃重,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水调肥,促进棉花对N、P、K及各种元素的吸收,预防红叶茎枯病的发生。2棉花几种主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2.1地老虎又称土蚕,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危害棉花的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危害较重的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有时小地老虎和大地老虎混合发生。2.1.1特征(1) 地老虎:成虫体长16-23mm,前翅深灰褐色,后翅灰白色;幼虫,初孵幼虫砂褐色,取食后体色转绿,入土后转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7-47mm,头部褐色。(2) 黄地老虎:成虫体长14-19mm,前翅黄褐色,后翅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3-45mm,头部深黑褐色,有不规则的深褐色网纹,体表多皱纹。2.1.2危害特点地老虎初在顶心昼夜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天窗”式被害状;幼虫稍大可将叶片咬透,形成小洞或缺口,也危害棉苗生长点,致使真叶长不出来,形成子叶肥大的“公棉花”或多头棉,这是低龄幼虫造成的常为人们疏忽的严重危害;3龄后幼虫入土昼伏夜出,从幼苗近地面处咬断嫩茎,特别是5-6龄的幼虫食量大,进入暴食期,能转移危害,有的能在已经木质化的红茎处咬断,把上半截幼苗托入洞中,常造成缺苗断垄。2.1.3发生特点小地老虎在黄淮流域棉区一般每年发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