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 (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36117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五首 (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诗词五首 (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诗词五首 (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诗词五首 (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诗词五首 (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五首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五首 (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七下第七单元第三十课诗 词 五 首 幻灯片2 : 题目 等待上课时用学习目标 幻灯片3: 展示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把握作品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3、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4、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把握作品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活动准备(一) 布置自学任务:1、正确朗读诗词,借助资料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查找资料,了解这五首诗词的作者概况和写作背景。(二)查找有关本课

2、的音频、视频资料。(三)整理归纳练习检测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幻灯片3、4)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的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艺术光芒能直抵我们读者心灵,感召我们的人生。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数量繁多、文质兼美的古代诗歌更是我们今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我们就一起从这些诗歌中选取五首代表作来学习,共同感受古代诗歌非凡的魅力。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5)三、学习迢迢牵牛星(幻灯片6)(一)古诗导入1、众所周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经典之作。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个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发言,老师补充。(幻灯片7-10)故事介绍:东汉以后

3、,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玉帝察觉此事,便派王母娘娘下凡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此事感动了玉帝,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唐人七夕诗云: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着看。2、千百年来,围绕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

4、事很多文人墨客写下感怀之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最早传诵这一神话的古诗迢迢牵牛星,看看这首诗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二)了解相关常识(幻灯片11、12)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第十首,以诗的第一句为题。2、简介古诗十九首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五言抒情诗。它们大多抒写游子、思妇主题,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但是,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者是谁,因此就被笼统地称为“古诗”,意思指它们是魏、晋以前的古人所作的诗。西晋以后很多文学大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的作品。也是在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作品总集文选,从这批“古诗”中选取了十九首。 在

5、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作品在梁代已获高度评价,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三)课文朗读(1)聆听范读(幻灯片13)学习诗歌,贵在朗读。下面请先听范读,听读中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语句的节奏停顿。(2)听读检查听读完课文, 要求学生放开声音将全诗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4)检查朗读挑一名学生范读全诗,师生共评,看读音是否准确,语句的节奏停顿把握的是否得当。(四)检测字词

6、教师检查学生预习,要求其解释诗中重点词。(幻灯片14)迢迢:遥远。 皎皎:明亮。 纤纤:形容手指细长。擢 :伸出。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几许:多少。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 河汉:银河。 札扎:织布机发出的声音。(五)诗文分析1、理清结构: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几个层次,写了什么内容?(幻灯片15)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环境,中间四句描写织女,最后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 即: 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分离的痛苦 2、分析形象: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织女形象,运用了什么方法?(幻灯片16-21)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忧伤、思念丈夫的织女形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织女的动作、神态、心理等。并通过

7、借景抒情,叠音词的运用突出织女形象。具体分析如下: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接下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

8、,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

9、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写的景,“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借景衬情,借景写情,景语即是情语,从而使诗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

10、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慕、思念、渴望的甘苦。3、体味情感:这首诗的诗人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幻灯片22-25)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

11、。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如果再进一步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六)语言鉴赏古诗文中,一些结构形式特殊的词,常能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比如叠音词,李清照曾在声声慢中写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的使用生动传神的写出了她凄苦忧伤的心理。请找出本首诗中的叠音词,分析它们在表达上的效果。(幻

12、灯片26-28)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讨论交流: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盈盈”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诗人的神情。同是叠音,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加上句句押韵,增添了音乐美,情趣盎然,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同时,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小结: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哀怨动人。(幻灯片29)附译文参考: (看着)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

13、)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了下来。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能有多远呢? 虽只隔着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流。四、学习渡荆门送别(幻灯片30)(一)古诗导入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奇绝丰富的想象,飘逸非凡的气度,历来为后人津津乐道。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他青年时期的一首代表作-渡荆门送别,再来领略他诗作的独特魅力。(二)了解相关常识1、作者简介(幻灯片31)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14、”。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2、写作背景(幻灯片32)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二十五岁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三)课文朗读(1)聆听范读学习诗歌,贵在朗读。下面请先听范读,听读中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语句的节奏停顿。(幻灯片33)(2)听读检查听读完课文, 要求学生放开声音将全诗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15、读出节奏停顿。(3)检查朗读挑一名学生范读全诗,师生共评,看读音是否准确,语句的节奏停顿把握的是否得当。(四)字词检测教师检查学生预习,要求其解释诗中重点词。(幻灯片34)楚国:这里指今湖南、湖北一带。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广阔无边的原野。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怜:爱。海楼:海市蜃楼。光折射产生的虚幻景象。 故乡水:指长江水。诗人早年住在长江上游四川。 万里:喻行程之远。 (五)诗文分析从题目“渡荆门送别”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那究竟是谁在送别谁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寻找答案。1、这首诗的首联为我们交代了什么内容?(幻灯片35) 首联交代了诗人远渡的地点(荆门)和此行的目的(楚国)。即介绍了诗人离蜀到楚地漫游的行踪。2、诗人一路行来,见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这些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幻灯片36)看到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写他看到的长江远景。还写了他看到的长江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前句是月夜俯视所见,后句是白天远望所见。颔联和颈联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诗人沿途所见之景,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