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方法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35827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方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方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方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方法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方法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方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方法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概念原理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课 概念1物质 2.意识 3.意识的反作用 5.正确的思想意识 6.错误的思想意识 7.一切从实际出发 8.唯物主义 9.唯心主义 10规律 11.实事 12.解放思想辩证唯物论原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容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主观符合客观。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原理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开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制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张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开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开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到达具体的

3、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制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反对片面夸张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5、规律是客观的原理原理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具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物质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第三,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方法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

4、律观,成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和根底。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反对片面夸张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张规律

5、的客观性,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第二课 联系地,开展的看问题唯物辩证法概念原理第二课 概念1.联系 2.因果联系 3.原因 4.结果 5.整体 6.局部 7.运动 8.静止9.开展 10.新事物 11.旧事物原理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事物,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

6、识和处理问题。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容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成认事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3、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反对无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7、、无限多样,事物之间的联系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事物之间多样性的联系表现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局部联系等等。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开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方法论人们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对它所处的各种不同联系作出具体的分析。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5、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原理原理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

8、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有条件地存在着。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方法论1一要成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认识*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后果;二要善于从*一行动的后果中去分析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发扬成绩,防止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三要根据*种原因,预见事物开展的结果。方法论2首先,成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展科学研究的前提对认识世界的意义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9、对改造世界的意义反对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认识事物时,反对只看到客观原因而看不到引起的结果;反对在总结经历教训时不去分析其产生的客观原因。6、整体和局部相互关系的原理原理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局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1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局部有严格界限。整体不能同时又是局部,局部不能又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2整体和局部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局部;整体具有局部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局部以合理的构造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局部功能之和;当局部以欠佳的构造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局部功能之和。联系:1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局部组成,没有局部就无所谓整体。局部

10、是整体中的局部,没有整体也无所谓局部。2二者相互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局部的性能及其变化:反之,局部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局部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之间原理容引申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也可以叫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着的局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方法论首先树立全局观念,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反对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无视局部利益和只重视局部、局部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局

11、部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7、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原理容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方法论对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8、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成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

12、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开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开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一是否认相对静上,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9、事物是变化开展的原理原理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开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开展着的物质世界。开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

13、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用开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开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开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第三课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三课 概念12.矛盾 2.对立 3.统一 4.矛盾的特殊性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主要矛盾 7.次要矛盾 8.矛盾的主要方面 9.矛盾的次要方面 10.两点论 11.重点论原理1、对立统一原理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14、、相互别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反对: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原理容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即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方法论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反对 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作是虚幻的、任意的,否认了转化的条件性,是错误的。3、矛盾客观性原理容:矛盾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

15、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张或缩小它而改变。方法论: 敢于实事地成认矛盾、揭露矛盾反对: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4、矛盾普遍性原理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开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成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成认、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反对: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一样,同一事物矛盾在开展的不同阶段各不一样;矛盾的每一个侧面也各不一样。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反对不对事物作具体分析,搞形而上学的一风吹、一刀切。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