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35126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名地址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数据建库的成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地名地址数据的采集、处理、建库和应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52-2001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7941-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23705-2009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

2、共平台 地名/地址编码规则CH/Z9010-201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地名 geographic name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GB/T 16820-2009,4.853.2门(楼)址 Building address院落、独立门户或建筑物表示编号的文字描述,包括门牌号码和楼牌号码。GB/T 23705-2009,3.53.3地址 address门(楼)址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3.4标准地址 standard address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书写,并经过官方认可的地址全称。3.5兴趣点 point of inter

3、est沿街巷或在小区中具有地理表示作用的店铺、公共设施、单位或建筑等。CH/Z 9001-2007,3.83.6街巷名 road or lane name街巷指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街巷名是街巷规范名称的文字描述。GB/T 23705-2009,3.33.7小区名 zone or block name小区指居住相对集中的生活聚集地,如居民小区、自然村等。小区名是小区规范名称的文字描述。GB/T 23705-2009,3.44分类与编码地名地址按内容分为地名、地址和兴趣点三部分。4.1地名a) 地名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两类;b) 地名要素的分类与编码见 GB/T 18

4、521-2001。4.2地址4.2.1地址构成标准地址采用分段组合的方式描述,由行政区域、基本区域限定物、局部点位置三大类要素构成。其中:行政区域可由市、县(区、县级市、自治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逐级构成;基本区域限定物可分为街巷、小区、片区和开发区等;局部点位置描述为门(楼)址,可根据需要细分为一级门(楼)址和二级门(楼)址。在基本区域限定物名称中,若存在小区名和街巷名描述均可的情况时,街巷名优先于小区名。地址描述规则标准地址的描述可分为四级层次,即行政区域、街巷/小区/片区/开发区、一级门(楼)址、二级门(楼)址。描述规则见表1。表 1 地址描述规则序号描述方式1行政区域+街

5、巷+一级门(楼)址2行政区域+街巷+一级门(楼)址+二级门(楼)址3行政区域+小区+一级门(楼)址4行政区域+小区+一级门(楼)址+二级门(楼)址5行政区域+片区+一级门(楼)址6行政区域+片区+一级门(楼)址+二级门(楼)址7行政区域+开发区+一级门(楼)址8行政区域+开发区+一级门(楼)址+二级门(楼)址注:各层次地址表示为:a) 行政区域表示为: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b) 街巷表示为:路(街、巷、弄);c) 小区表示为:小区(村、苑);d) 开发区表示为:开发区(工业区、保税区);e) 门牌号码表示为:号;f) 楼栋号码表示为:幢(栋)。4.3兴趣点a) 兴趣点分类

6、宜采用线分类法,按照从属关系依次分为主类、中类和子类;主类包括一般地标、党政机关、餐饮住宿、观光旅游、文体休闲、购物指南、公共服务和交通服务等 8 类,中类和小类是在主类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具体见附录 A;b) 兴趣点的分类码采用 6 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主类码、中类码和子类码,具体代码结构见图 1:图 1 兴趣点分类码结构左起第一、二位为主类码;左起第三、四位为中类码,是在主类基础上细分的要素类;左起第五、六位为小类码,是在中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c) 兴趣点要素的分类与编码见表 A.1。5成果要求5.1数学基础a) 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7、b) 坐标单位:度。5.2数据组织地名地址数据应按照数据内容分别组织。地名数据的表结构及属性项定义见表B1;地址数据的表结构及属性项定义见表B2;兴趣点数据的表结构及属性项定义见表B3。5.3数据格式便于读取的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或公开格式(如shapefile)。5.4数据分版根据服务对象及部署网络环境的不同,地名地址数据分为:基础版、政务版和公众版,各版数据应符合涉密网、政务网和互联网数据传输要求。5.5属性要求a) 地名地址要素的属性分为基本属性和扩展属性,基本属性为必填项,扩展属性为选填项;b) 各要素的属性项定义应符合表 B.1、表 B.2 和表 B.3 的规定;c) 要素的各属性值

8、应正确无误,当要素属性无属性值时应赋为空(或 null);d) 地名要素和兴趣点要素的分类码应分别符合 GB/T 18521-2001 和表 A.1 的规定;e) 属性值统一用半角符号表示。5.6完整性a) 要素内容应完整,无遗漏、多余或重复现象;b) 要素属性值应无多余、遗漏现象。5.7逻辑一致性a) 数据结构及存储格式符合要求;b) 要素位置关系没有逻辑冲突,综合取舍应合理正确。5.8表征质量a) 要素符号使用正确,其颜色、尺寸、定位等符合要求;b) 要素符号配置合理,保持合理的间隔,清晰、易读。5.9现势性建立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所有地名地址数据应及时进行更新,保障其现势性。5.10要素

9、表达及处理要求5.10.1数据源地名数据来源于不同比例尺有名称的地理实体数据;兴趣点数据和地址数据宜通过外业调查获取。5.10.2 地名a) 不同比例尺地名要素的图形宜进行一致性处理;b) 相同名称的地名要素的图形应合并为一个对象;c) 地名需赋地名分类码、名称,以及所属行政区域(如市级、县级、乡级和行政村级)名等基本属性,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城际公路地名要素还需赋路线编码基本属性;d) 地名分类码的应符合 GB/T 18521-2001 的规定。5.10.3 地址a) 门牌号码的点位宜采集在建筑物的入口处,楼牌号码的点位宜采集在建筑物的概略中心;b) 地址应遵照实际,当出现漏号、跳号时,

10、应核对并填写漏号跳号记录表,具体表结构见表 C.1;c) 地址的点位宜位于建(构)筑物内,且不重合;d) 地址需赋街巷名、小区名、开发区名、一级门楼址、二级门楼址、实体码,以及所属的行政区域(如市级、县级、乡级和行政村级)名等基本属性;e) 地址需进行唯一编码,保存在“实体码”属性中,实体码采用 26 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行政区划码、标识码、分类码和流水号码,编码结构见图 2;图 2 实体码编码规则1) 左起第一至十二位为行政区划码,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为左起第一至第六位,是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码,具体代码见 GB/T 2260-2007; 第二段为左起第七至第九位,是乡级

11、行政区划码,具体编码规则见 GB/T 10114-2003, 其中 001099 表示街道,100199 表示镇,200399 表示乡; 第三段为左起第十至第十二位,是行政村级行政区划码,其中 001199 表示社区, 200399 表示行政村。2) 左起第十三位为标识码,“0”为地址,“1”为兴趣点;3) 左起第十四至十九位为分类码,地址的分类码统一用 000000 标识,兴趣点的分类码见表A.1;4) 左起第二十至二十六位为流水号码,按照顺序从 0000001 开始排列。兴趣点a) 兴趣点的点位宜位于主要建筑物内;b) 当建筑物内存在多个兴趣点时,各兴趣点的点位宜按照实际位置概略采集;当建

12、筑物只存在一个兴趣点时,兴趣点的点位宜采集在建筑物的概略中心;c) 沿街巷兴趣点的点位宜采集在建筑物沿街巷一侧,并能正确反映兴趣点的实际位置及顺序;d) 兴趣点的点位不应重合;e) 兴趣点需赋分类码、名称、工商登记名、实体码、地址名、照片编号,以及所属行政区域(如市级、县级、乡级、行政村级)名等基本属性;f) 兴趣点分类码的值域见表 A.1;g) 兴趣点需进行唯一编码,保存在“实体码”属性中,具体编码结构见图 2;h) 除其它地标、公园景点和自然景观类兴趣点外,其余兴趣点至少有一张清晰、正面的照片相对应,照片的格式要求见表2。表 2 照片格式要求类型数据量格式分辨率实拍照片1MJPG1024*768展示照片约1MJPG800*6005.11附件质量随地名地址数据成果上交的附件资料包括技术设计书、兴趣点照片、地方字库、漏号跳号记录表、检查报告、专业技术总结、符号库及模板等。上交的附件应完整无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