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反思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34857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反思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反思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反思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反思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反思集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反思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反思集(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反思集1、燕子一上课,我清唱学生非常喜欢的歌曲小燕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引领学生走进燕子。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燕子的特点,再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学生很快找到了它的特点,但朗读时只注意燕子的活泼机灵,没能读出味道,读出燕子的可爱。教学时,应让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带着自己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去读课文,情真意切,自然能读好课文。燕子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铎的作品,通过描绘燕子的外形、飞行和停歇,赞美了燕子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这篇文章应该说中国散文的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不仅词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写的“神”了。2、古诗两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

2、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从学习诗句中感受春天,让学生积累词语,理解诗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精神,从而理解诗句中的道理。3、荷花教学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行。“挨”在本课中读一声,注意在字义上的区别。注意分辨、记忆字形,可让学生相互交流,更好的识记生字。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达方面的作用。如“冒”字用的好,好在哪里。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从而让学生懂得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章的重要内容。在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4、珍珠泉读课文时让学生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

3、文字描写的流动画面,色彩的绚丽。语文园地一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燕子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古诗咏柳、春日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荷花描绘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珍珠泉描绘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教师应与学生一起阅读这四篇课文,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例如燕子的作者郑振铎观察燕子有以下几种方法:、观察得非常的细致。老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有关的描述。例如:“乌黑光亮”、“才展开”、“斜着身子”、“横掠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几痕细线”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燕子是多么细

4、致!、观察时抓住特点:作者观察燕子的外形,抓住了“活泼机灵”的特点。观察燕子的飞行抓住燕子“轻快灵活”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作者观察燕子,先从近处看燕子的外形,再由远处看燕子的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停歇在电线上的燕子。、在观察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第三自然段“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燕子成了音符,譜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都是通过在观察中展开想象来完成的。课堂上学习了这些方法,课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这些观察方法运用到观察家乡的景物中去 。让学生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为了让本次口语交际课与作文教学衔接

5、,让学生有好的介绍效果,在激发学生的热情后我出示了五条介绍要求:、这处景物在什么地方?、介绍出景物的 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表达出热爱家乡的感情。、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古今中外,作家手中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精彩描写。在本组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描写春天大自然的优美词句,如:、写量词: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几对燕子、一阵清香、一阵微风、几阵细雨、一支赞歌、几痕细线、一池荷花、一朵荷花、两三片花瓣、一大幅活的画、一个大绒团、一条小路、一担水、一眼清泉、一潭泉水、一层青苔、一束束金光、一串串珍珠、一个个大圆盘、一圈一圈的波纹、写花:春暖花开、柳绿花红、百花齐放、桃

6、花盛开、 万紫千红、五颜六色、群芳吐艳、姹紫嫣红、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写柳:柳树发芽、绿柳轻扬、扬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些词语的积累可采用回家做卡片,课前三分钟接龙竞赛的办法, 一天一张,一课一练, 让学生提前做好交际的储备。5、翠鸟1、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外形、行动等方面来介绍翠鸟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说说自己最喜欢翠鸟的什么,以此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探究有关翠鸟的知识。2、指导朗读时,采取听录音、

7、看动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3、本课作者在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动作快的特点进行描写时用词十分准确。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例如在教学“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先让学生画出句中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蹬”“飞”“叼”“贴”“飞”,重点理解了“蹬”“像箭一样飞”“

8、叼”“贴着水面”“飞”这一系列的动词,体会翠鸟反应灵敏、动作敏捷。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这些动词读得要稍快些、重一些。而后一句“只有芦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从侧面反映出翠鸟的动作快, 但同前一句比就应该读得舒缓些,以表示余波未尽。从而体会到翠鸟捉鱼速度的快。 4、我也认识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如在备课时我虽然注重了对学生朗读评价的预设,课堂上也较好地进行实施,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对学生的要求过于完美,致使我的评价不够准确到位。如在“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

9、水波还在荡漾。”这一句的朗读指导时我分别请了3名同学进行朗读,但对他们的朗读总是不太满意,总觉得他们在不同的分句上存在着不足,于是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小鱼就在你们的眼前,可你们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就是捉不着” 而后着急的我进行了范读。课后通过说课使我认识到,其实我的这种做法会在某种程度上打消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可取的方法是应就学生朗读中的某一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让前者成为后者的榜样,学生就会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同时还激励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6、燕子专列通过图片展示,再加上老师动情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再出示燕子图片,让学生说说对燕子的了解,然后引出课题,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会长途飞

10、行的燕子,怎么需要坐专列呢?自然就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2、在学习生字和新词的时候, “麻烦”这个词语比较难读,因为烦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孩子们的掌握情况不好。虽然多次正音,但还是有学生轻声读得不到位。1、在聚焦“救护”这个教学环节中,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播音员如何呼吁,体会瑞士人民的焦急心情.学习小姑娘的做法时,让学生看图想象她的动作、语言,体会她对小燕子的珍爱,学习居民们救助燕子时,让学生思考有哪些人纷纷走出了家门,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角色反复朗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燕子”一句,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居民们为了救燕子不辞辛苦,不怕困难。2、这堂课的

11、不足之处是,由于我上课考虑的只是教案、环节、过程。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状况,应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对学生各方面了解得越充分,教学的主动性就越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课改专家的思想转化为教学实践。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1、一上课,我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象的小山村说说画画,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接着提出问题:“一切”指的是什么?小山村为什么消失了?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中。2、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山村”。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同学:“这么美的小山村怎

12、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相应提高了。3、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4、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便是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不够丰富,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8、路旁的橡树教学中,我觉得对于中段年级的学生的自学要平时加强

13、学法指导。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学习。没料到,不少学生傻眼了,竟然不知如何下手,于是自主学习又变成了流于形式。显然这与平时的教学有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略读课文更应该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和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每个人的个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的人是那样的活泼开朗,有的人却又是那么的缄默寡言;有的人是那样的积极向上,有的人却又是那样的失望失望;有的人是那么的坚强,有的人是那么的软弱,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来自于家庭、社会还有自身的各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来自周围的环境。良好

14、的环境能熏陶一个良好的个性。展示台展示的是同学在课内课外的学习效果,让他们时常能体验到自已胜利的快乐。这种胜利快乐的体验,能促进同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再说,许多内容的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都需要同学之间一起的交流和协助,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培养同学的合作精神。还有就是展示的内容教师都能尊重同学的选择,让同学体会到被人尊重的感受,进而也学会尊重他人。9、寓言两则1、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在课堂上多次呈现难读的词句,同时注意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然后再造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

15、趣。2、本文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我在设计这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文本不同的理解,设计了不同的想象环节,和说话环节,如,如果你是养羊人的街坊,你会怎么劝呢? 几天过去了,养羊人在路上看到了那个好心的街坊,突然想起了他的劝告,养羊人连忙走过去,说:“。”孩子们发挥想象,能做到身临其境。我还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理解语言文字,又抓住重点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

16、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3、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课堂上, 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4、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