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旅游专业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347636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外旅游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涉外旅游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涉外旅游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涉外旅游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涉外旅游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涉外旅游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外旅游专业(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外旅游专业教学与学习指导书焦作大学人文学院目 录1、专业培养目标22、人才培养要求23、课程设置及理论课程简介34、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及简介75、素质教育的有关说明86、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97、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108、专业知识及技能模块设置一览表139、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进程表1410、专业教学总周数分配表1411、本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比例表1412、水平测试及评价1513、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指导及要求3014、本专业相关证书及要求4515、本专业相关法律法规4816、我校教学方面的规章、规定提要49涉外旅游专业教学与学习指导书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

2、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牢固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较强,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旅游相关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第一线从事接待、导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二、人才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积极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知识;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外语水平达到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相应水平;4.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5.具有旅

3、游资源开发业务知识;6.掌握国际旅游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二)岗位基本技能要求1.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2.察言观色灵活应用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沟通能力;3.对旅游基础理论和地理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4.服务接待能力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能力。(三)岗位综合技能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1.景物、碑文、古迹的鉴赏能力;2.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及对旅游政策的理解把握能力;3.对导游词的组织解说能力。(四)素质要求1.思想政治品德的素质;2.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素质;3.专业基本素质;4.艺术审美素质;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取得本专业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导游证。三、课程设置及理论课程简介(一)公共必修课程模

4、块共5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学生进行两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以及以我国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个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是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目标的人生观理论和知识的教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的重要课程。课程以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

5、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使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体育普修(4学分)体育普修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它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的教育过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计算机文化基础(3学分)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员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的

6、先导课。教学采用讲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大学英语(11学分)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任务是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二)基本文化素质课程模块(共5门)现代汉语(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主要是向学生系统讲述现代汉语的一些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内容涉及现代汉语语音、语汇、语法、语用以及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等五个方面,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语

7、言实践,培养自己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运用现代汉语的水平。古代汉语(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选阅读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两部分所占的课时为4:6。文选部分的设置旨在增强学员对古汉语的感性知识,讲授内容主要是先秦两汉的典范作品。知识部分的设置旨在使学员了解古汉语的基本规律、特点和研究方法,讲授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训诂、修辞及诗词格律等方面。基础写作训练(3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

8、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中国文学(3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和介绍,着重从审美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具体的鉴赏,以帮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艺术传统获得生动鲜活的认识。从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普通话训练(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理论和实训相结合,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语拼音,元音、辅音的正确发生方法,声母、韵母的正确拼合,训练字发音,训练句子的抑扬顿挫,最终练就标准的普通话。同时也要掌握现代汉语上册中

9、的词语的基础知识,为学习下册的现代汉语打基础。(三)沟通交际能力课程模块(共4门)交际口语训练(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交际场合一些语言表达技巧及礼仪,主要从交际的语言环境、交际障碍排除、交际中的称呼、交际语言运用技巧、态势语言等几个方面讲述语言的实际应用,再加上科学化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交际表达、沟通能力。公共关系(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掌握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旅游英语(3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常用词汇、句型及英语会话,使学生从听、说入手,进行较为

10、系统的语言训练,能够掌握旅游景点、旅游饭店的英语常用表达,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英语交流,具备较高的会话能力。旅游心理学(4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旅游服务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旅游者心理分析的能力,从,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旅游服务及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四)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共8门)旅游学概论(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资源及开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使学生熟悉旅游的基础知识,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概括的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旅游

11、文化(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与旅游相关的文化知识,使大学生理解旅游从业者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研究旅游文化,学习旅游文化,建设旅游文化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对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使他们具备广博的政治、经济、科学、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知识。中西文化比较(3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中西方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通过比较学习,掌握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横向对比中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理性的认识。旅游法规(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旅

12、游出入境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方针政策水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将来做好旅游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民俗学(3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对民俗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生产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习俗、居住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关系民俗、社会交往礼仪、岁时节日民俗、象征民俗、信仰民俗、民间语言文学等各类民俗分门别类的介绍,使旅游专业的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民俗文化基础知识。旅游服务礼仪(4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中西方礼仪的异同,世界三大宗教及我国道教的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习俗,节庆和禁忌意义我国主要客源国的礼仪禁忌和导游的服务礼仪。要求学生学会礼貌礼节在实践中应用,以及人际交往、沟通协调

13、中礼仪的运用。旅游地理(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中国各类主要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中国八大旅游区的环境特征。要求学生将中国旅游地理知识融入旅游资源知识结构中,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理论及中国旅游资源、旅游业和旅游地理区的形成、特点、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生态旅游学(4学分) 本课程主要学习:生态旅游活动规律与生态环境伦理。要求学生以生态学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有能力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五)专业岗位技能课程模块(共5门)导游业务应试指导(4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导游员的基本业务知识

14、,对旅游景点的熟悉,风景区名胜古迹的掌故等熟练掌握。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在相关资格考试中取得相应证书。河南旅游基础知识(3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河南地区的旅游资源、景点、旅游线路及有关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物、风土人情等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河南旅游基础知识,具备旅游从业人员应有的文化素质,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导游工作中。导游词(3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各类导游词的写作,特别是景区景点的相关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导游词写作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文字艺术,再结合语言艺术,对不同群体的要求做出有针对性的写作和讲解。景区经营与管理(3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旅游景区规划、开发、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5、、景区质量管理、设施管理以及景区等级评定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从景区功能的角度出发,掌握不同类别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旅行社经营及管理(3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旅行社销售、计调、接待、财务等职能部门运行的基本程序,旅行社基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要求学生掌握旅行社主要业务的运行程序,能够胜任旅行社的基层工作。(六)选修课程模块(共4门)公务员应试指导(2学分):对考取公务员的考生进行考前专业指导。主要客源国概况(2学分):对旅游客源国的资源概况有基本的掌握。中外文学比较(2学分):对中外文学中的部分文学体裁进行了比较。旅游经济学(2学分):对旅游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掌握。四、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其简介(一) 军事训练第1学期军训2周2学分。学习国防法规,人民军队光荣战斗历程,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务整理,学唱军队歌曲,进行入学教育;训练军姿、立正、稍息、集合报数,向左、右、中看齐,蹲下、坐下与起立,汇操等。(二)专业认知专业认知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外旅游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专业认知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