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镀银产品规范[优质参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34695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镀银产品规范[优质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华为镀银产品规范[优质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华为镀银产品规范[优质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华为镀银产品规范[优质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华为镀银产品规范[优质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为镀银产品规范[优质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镀银产品规范[优质参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章: 华为镀银质量保证指导书一、范 围:本规范规定了不同基材上功能性电镀银层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结构件的电镀银的设计、工艺或产品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本规范不适用于元器件或连接器。二、简 介:电镀银是一种功能性镀层、需要满足一些特殊的功能要求。本文规定了银电镀层常规性能指标以及抗变色性、可焊性等要求。本文可作为电镀厂生产质量控制依据,也是供应商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三、镀层中银含量:按本规范要求进行的电镀银层中,点焊接要求的银的含量不能低于99.9;金线焊接要求的银含量不低于99.5%; 对非焊接要求的银含量不低于99%。根据产品的性质要求不同,严格管控镀层中

2、银的含量,确保焊接性好,耐蚀性好等品质保证。银含量的检测方法可采用俄歇能谱仪在一个试样上进行表层成份分析;对没有条件的电镀公司要严格管控电镀槽液中铜离子的含量,当铜离子含量超出管控上限时,必须强制停机改善以使镀层银含量达到标准要求。 四、电镀工艺的要求:按本标准要求进行的电镀银工艺,高耐蚀性的产品对任何基体材料都必须先镀镍(或镍合金)底层再镀银,且镍层必须是低应力镀层。对普通件不要求镀镍,但必须满足银的厚度。当底层镍彩化学镀镍-磷合金时,镀层中的含磷量必须控制在69%之间。4.1材料非铜金属表面处理: 镀铜镀镍镀银 (或者是:化学镀镍镀银)4.2 材料铜表面处理: 镀镍镀银 或 选择性镀铜镀银

3、。五、产品质量要求 :1 产品外观所有试样均应进行目视外观检查;必要时,可借助 4-8 倍放大镜检查。镀层为银白色,呈无光泽或半光亮、不允许高光亮镀层;镀层结晶细致、平滑、均匀。允许在隐蔽部位有轻微的夹具印(但必须有镀层)。不允许有斑点、黑点、烧焦、粗糙、针孔、麻点、裂纹、分层、起泡、起皮、脱落、焦黄色、灰色、晶状镀层、局部无镀层等缺陷。2 镀层厚度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厚仪在三个试样上进行厚度检测。检测方法参考 GB/T 16921 。在每一试样上的镀层局部厚度必须满足以下要求:2.1 对铜基材: 1 对点焊接要求的产品,选择镀铜+镀银 银厚度范围为 0.51.5m; 2 对金线焊接要求的产品,

4、闪镀铜+镀银 银厚度范围 23m; 3 对腐蚀性要求的产品:A 对450MHz频段,暗镍或半光镍为 36m 银为510m; B 对450MHz以上频段,暗镍或半光镍为 24m要求银为35m 2.2 对非铜基材:仅用于非焊接性产品铜为 48m,暗镍或半光镍为 24m,银为 35m 。6 结合强度将零件放入恒温箱中,使其在250270下保持 1h,然后自然冷却。借助 4 倍放大镜检查,镀层不应起泡或脱落。 7 电镀零件的包装要求:镀银的零件在电镀完成后严禁裸手触摸、并应及时进行包装储存。包装方式要求采用逐件隔离、密封(或真空)包装,以避免银层见光或含硫气体进入;包装用的材料必须保证不含硫。针对客户

5、华为镀银产品的特殊要求,制定公司内部镀银工艺,工艺经过客户华为的审核和批准,任何工艺的变动需要首先争取华为的批准,没有经过华为批准的工艺,一旦被审核发现,将终止业务,且三年内不给与合作.第二篇:镀银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要求规范一 、预镀银:Ag+ 12g/L,KCN 7090g/升,KOH适量,PH11.5-12.0, 电流密度13A/dm2温度:室温;阳极材料不锈钢;阳极和阴极面积比:21.5:1 ;电镀时间挂镀1030秒,滚镀1050秒;药水禁止使用镀银添加剂;每月进行更换一次新缸。二、镀银:2.1 点焊接镀银产品槽液维护:(适用于镀银厚度小于1um的产品线)Ag+ 1525g/L;KCN 9

6、0130g/L,KOH 适量,PH12-12.5, 电流密度0.10.6A/dm2,温度:20-35度,最佳维护在25度;阳极材料不锈钢+99.9%银板;阳极和阴极面积比:21.5:1 ;电镀时间24分钟;该药水采用下限镀银添加剂用量,电流密度尽量取中间值,以减少铜离子在低电位的析出,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对于滚镀银产品,氰化钾可以放宽到90160克/升) 2.2 金线焊接镀银线:(适用于镀银厚度小于5um的产品线)Ag+ 3060g/L,KCN 110150g/L,KOH适量,PH12-12.5, 电流密度15A/dm2,温度:45度;阳极99.9%银板;阳极和阴极面积比:21.5:1 ;电镀

7、时间36分钟.阳极材料颜色应该是金黄色,如果颜色发黑或者有黑色条文,说明氰化钾含量不足,有机物杂质太多,阳极面积小于阴极面积,金属杂质超标等,需要逐步查找原因进行改善。2.3 高速连续电镀线:(仅适用于连续卷材电镀线)Ag+ 6090g/L,KCN100150g/L,KOH适量,PH12-12.5, 电流密度1060A/dm2,温度:55度,阳极材料不锈钢板+99.9%银板,阳极和阴极面积比:21.5:1 电镀时间0.51分钟;镀银添加剂按照厂商给定范围控制。三 、镀银药水不纯物质的管制标准: 四、 镀银注意事项:1 产品要带电入槽,滚筒的导线需要双边受电,导线要定期检查确保导线头与铜导线接触

8、良好,导电头和导电接触部位要3个月打磨一次,有需要进行更换。2 选择滚筒型号,要依据零件的尺寸,选择一般规则是零件最小尺寸大于滚筒孔径直径1.2倍,选择的滚筒孔径尽量大,使零件充分接触药水,增加电镀有效表面积。滚筒的长度尽量选择长度大于600毫米的滚筒,增加零件的有效接触面积。3 滚筒的转速,针对镀银的滚筒转速,因银层受滚筒的转速磨损严重,通常选择6-10转/分,转速过快,会导致镀银层的磨损进而导致镀层不均匀。4 银的带出预防:在滚筒离开银槽时,滚筒应该保持正转2-3圈,然后翻转2圈来减少银水的带出损耗。5 银的回收,因镀银的操作温度属于常温条件,槽液的变化完全靠带出而损耗,大量的银离子带出后

9、无法全部补充回到镀银槽,生产人员要每周抽出一次镀银水洗药水送到银回收区域,或者安装在线回收系统,确保带出的银得到充分回收,减少公司财产的损失,同时保证水洗质量。6 药水分析:银离子和氰化钾每日分析一次;PH和铜离子每三天分析一次;碳酸钾每两周分析一次。7 药水添加:银盐的添加必须以液体形式补充,禁止直接添加固态的银盐;添加剂的补充需要依据HC片的结果,并有技术人员补充,补充依照少量多次的办法。8 保养维护: 对焊接性镀银药水,要每2周进行一次活性炭处理,每次使用5支碳芯,每次过滤2小时。过滤的碳芯因含有银,需要进行回收;对金线焊接和高速镀银线,每月进行一次活性碳过滤,每次过滤24小时,使用10

10、15碳芯,完成过滤后要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补充对应的添加剂。9 每12小时要停机进行一次槽液内掉入零件打捞,确保镀液的洁净。10 滚镀产品的表面积比挂镀的大,阳极材料的长度大于滚筒直径的1.5倍;阳极的总 宽度要大于阳极的1.2倍.这样才能充分使阳极得到充分溶解,保持银离子的平衡八 、镀银沉积厚度关系表: 电流密度A/dm2厚度m0.20.30.50.711.517.95.33.22.31.61.1215.810.56.34.53.22.1323.715.89.56.84.73.2539.526.415.811.37.95.3755.336.922.215.8117.4971.147.628.42

11、0.414.29.5107952.731.62315.8113023715895684732电流效率为100%时,电镀所需时间(min)参考表 上述表格的数据仅供参考,具体电镀时间可根据检查抽样测厚情况而定.九、镀银后处理:由于银的沉积是电镀金属镀层中结晶粗糙度最大的金属,因而其孔隙间的杂质在过镀银保护剂之前,必须彻底清洗,考虑到镀银孔隙中的杂质较难清洗彻底,工艺要求用超声波水洗+热水洗+银保护+水洗+风干+烘干.其中热水洗的导电率要控制在100us以下;银保护按照波美度进行控管,每4个小时补充200-500毫升药水。十、 参考文献 :制定本规范参考的文献,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内容序号No.文

12、献编号或出处 Doc No. 文献名称 Doc Title 1GB/T 12307.3金属覆盖层 银和银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残留盐的测定2HB 5051银镀层质量检验3JB 2836电工产品的电镀层和化学覆盖层4QJ 484银镀层抗硫化物变色试验方法5QJ 458银镀层技术条件6SJ 1276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质量检验技术要求7SJ 42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分类、特性、应用范围和标记8SJ 20146银电镀层总规范9SJ 20147.1银和银合金镀覆层厚度测量方法 射线荧光光谱法10SJ/T 11110金属覆盖层 工程用银和银合金电镀层11SJ/T 11111金属覆盖层 银和银合金电镀层试验方法 第1部分:镀层厚度的测定12SJ/T 11112金属覆盖层 银和银合金电镀层试验方法 第2部分:结合强度试验13ASTM B700Electrodeposited coatings of silver for engineering use起草: 杨永学 日期:2007年8月12日审核: 批准:1仅供参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