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34460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09-2015)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绿色食品(含有机产品,下同)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以2008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92015年,2012年前着重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与项目。一、发展基础(一)基本现状。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挥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和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科研力量等优势,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行“公司协会专家农户绿标”的发展模式,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食品标志品牌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一体化发展格局。2008年,全省绿色食品、绿色有机生产资料总数达1280个,绿色食品总数排名全国前八位,有机食品产品数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有27个县的32个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854万亩,列全国第

3、二位;绿色食品、绿色有机生资企业442家, 其中,有120家绿色食品企业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全省总数的29%,有15家绿色食品企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全省总数的55.56%,绿色食品企业占“双十”企业总数的80%,占“双百”总数的39%。环境监测总面积4300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90亿元。虽然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较弱,绿色食品产业技术体系尚不健全;二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参与资源深度开发、科技研发及市场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集聚发展的能力尚待加强;三是资金投入不足,

4、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市场开拓能力有待增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知名品牌缺乏,品牌建设需要继续加强。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生态江西,绿色发展”的战略构想,按照“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思路和“产业链最长、效益最好、经营主体明晰、生产标准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突出抓好科技提升、基地建设、产业化发展、市场网络及品牌创建,促进种养与加工、流通等环节相衔接,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效益

5、和竞争力,把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建设成为带动全省农产品生产的支柱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产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支撑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高效产业。(二)基本原则。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环境保护、生产加工、标准建设等领域更多地研发和采用新技术,在检测、认证、监管等环节不断创新。坚持质量与发展并重原则。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坚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实施严格、规范的绿色食品标识管理。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加强政策引导,着力创造有利于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鼓励企业和农户自主开发。坚持科学规划与合理

6、布局原则。按照生态特点、资源优势和加工水平,确定发展规模和速度,防止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由于结构雷同造成的不良竞争。坚持绿色食品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原则。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选准发展主导产业,实行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加工。(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绿色食品产业得到全面发展,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特色农产品得到有效挖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政策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产业链目标。绿色食品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料生产(农户、基地)、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三个环节(如图)。到

7、2015年,全省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5个,面积2000万亩,绿色农业示范区(基地)20个,面积800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户280万户、专业大户发展到15万户;绿色食品生产专业合作社800个。2、产能目标。到2015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绿色生产资料总数超过2800个,生产企业680家,绿色食品加工能力将达到1500万吨。3、技术目标。到2015年,从事绿色食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3.2万人;科技进步对绿色食品产业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全省绿色食品安全监督抽查覆盖率达到100%;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达 5700万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植保技术,提

8、高农药和化肥利用率20%以上。4、市场目标。到2015年,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力争国内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达到6%以上;打造10个以上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绿色品牌。三、主要任务.(一)重点发展领域。1、抓好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一是着力抓好农业科技攻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主要农作物、畜禽及水产品品种,重点发展水稻作物新品种引进与繁育,绿色蔬菜新品种的培育,果树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及特色优良品种变异技术研究,利用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畜禽品系选育研究与开发利用,大力开展淡水名特优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二是大力推进生产和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9、。包括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栽培养殖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应用,绿色农产品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的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三是推进绿色食品生产机械化。全面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大水果、油料、茶叶等特色绿色食品产区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提高种苗繁育和保鲜环节机械化应用水平。四是努力建设绿色食品产业科技队伍,建立绿色食品科研领头人培养机制,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食品研发平台,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技术应用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培养,提高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2、抓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构建绿色食品产业体系。立足我省农

10、业发展现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着重围绕我省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优势的水稻、柑橘、生猪、家禽、水产五大主导产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油茶、蔬菜、竹笋等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防止面源污染,促进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和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积极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完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油料生产能力增强工程,大力推进标准果园、茶园、菜园建设,加快果、菜、茶、菌等绿色产业基地发展;进一步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加快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促进粪污无害处理,推进现代畜禽养殖方式转变和绿色生猪基地的规模发展;加快发展水产健康

11、养殖业,通过加大水面开发利用、推进精养模式,突出发展鮰鱼、鳗鱼、虾蟹、龟鳖、珍珠等绿色高效特种水产业,壮大绿色水产养殖规模。3、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做长产业链条。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努力争取和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帮助和引导经营主体不断向绿色食品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在粮食、柑桔、畜禽产品、水产品、茶叶、蔬菜等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生产加工领域,培育做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生产、流通和加工骨干产业化龙头企业群,提高全省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转化效益。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

12、中介服务组织、市场经纪人和各类专业大户,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力争到2015年,全省绿色食品骨干龙头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总数达70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10家,超5亿元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20家,超亿元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40家;国内外著名品牌产品10个以上,培育200个江西名牌农产品,带动绿色食品种植户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4、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促进生产与市场流通对接。依托全省现有的各类相关专业批发市场设立绿色食品批发专柜,引导生产企业与销售渠道联合,并充分利用省内各大企业的商业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辐射到全国各地的

13、各类相关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市场流通组织,完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连锁配送中心建设,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贸易促销和推介活动,开展商贸洽谈,扩大产品知名度,不断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绿色食品大生产、大流通的形成;积极拓展绿色食品海外市场,大力扶持绿色食品出口创汇,提高我省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绿色食品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江西绿色食品网探索网上销售,建立 “江西绿色食品”全国营销网络,并对各类不同产品逐步统一使用证明商标或者集体性商标、统一广告宣传、统一产品包装;积极培育和创建绿色食品品牌,加大对品牌

14、宣传推介和保护力度。(二)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1、粮食油料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米、特色米和优质油菜、花生、黑芝麻、油茶等油料作物。进一步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努力推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切实强化水稻“一增四推”、油菜轻简栽培等技术集成能力,着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建设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和高产基因库,扩大绿色水稻、油菜、花生、黑芝麻、油茶等种植基地(监控)面积,推进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使之向“种、养、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专栏1:绿色粮食油料种植及加工水稻。主要布局于全省各绿色水稻基地县(市、区)。到2015

15、年,种植面积800万亩,产量450万吨,综合利用总产值140亿元。油菜及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主要布局于全省油菜、花生、芝麻等主产区。到2015年,以绿色油菜为主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00万亩,产量10万吨,总产值7亿元。油茶。主要布局于南昌、宜春、吉安、上饶、赣州、景德镇等市。到2015年,绿色食品油茶林环境监控面积达800万亩,总产值90亿元。2、果品蔬菜产业。果品。重点抓好优质高产生态标准化果园建设,推广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避雨栽培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全程质量管理制度;搞好

16、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加大产品品牌建设;加快现代化果品生产加工厂建设,提高果品采后储藏保鲜和综合加工利用能力,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蔬菜。重点加快优质高产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和出口蔬菜基地建设,推广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避雨栽培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提高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加快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场建设,提高蔬菜采后处理及加工能力,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加大产品品牌建设。食用菌。主要抓好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从原料、栽培、采收、加工、包装”全过程食用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大力发展食用菌保鲜、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专栏2:绿色瓜果蔬菜种植及加工果品。主要布局于赣州、抚州、宜春、吉安、新余等市。到2015年,绿色食品果园基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