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一般检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34091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的一般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动物的一般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动物的一般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动物的一般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动物的一般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的一般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的一般检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般检查一、全身状态的观察接触病畜进行检查的第一步,就是观察病畜的整体状态。应着重判定其体格、 发育、营养程度、精神状态、姿势、体态,运动与行为的变化和异常表现。(一)体格、发育 体格大小、发育状况一般可根据骨骼和肌肉的发育程度来确定。为了确切的 判断,可应用测量器械测定其体高、体长,体重,胸围及管围的数值。一般以视 诊观察的结果,可将体格区分为大、中、小或发育良好与发育不良。体格的大小, 主要可作为发育程度的参考;此外,在决定给药量尤其是剧毒药物的用量时,也1. 在正常状态下,一般可根据视诊结果将动物区分为大中小或发育良好与发 育不良。体格发育良好的动物,其躯体高大,结构匀称,肌肉结实,强壮有

2、力。 强壮的体格,不仅说明其生产性能良好,同时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强。2. 在病理变化状态下,体格发育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发育不良,可见躯体 矮小,结构不匀称。(二)营养程度通常根据肌肉的丰满度,特别是皮下脂肪的蓄积量而判定,被毛的状态和光 泽,也可作为参考。1.正常状态动物的营养状态,是动物体营养代谢情况的标志。临床上一般将营养程度分 为三种:营养良好、营养中等、营养不良。2.病理变化(1)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被毛蓬乱、无光泽,皮肤缺乏弹性,骨骼外 露,营养不良的病畜,多同时伴有精神不振、躯体乏力。消瘦是临床上常见的一 个症状。高度的营养不良称为恶病质,是判断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征。(2)营养

3、过剩:一般在役畜较少见,而种畜和宠物则较多见,主要原因是 运动不足和营养过剩而引起。(3) 注意事项 临床上在判断体格与营养状态时,要注意动物的品种及其体质类型特点。(三) 精神状态 动物的精神状态,是其中枢神经机能的标志,可根据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 力及其行为表现进行判定。1. 正常状态 正常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保持着动态平衡。动物在静止时 比较安静,行动时较灵活、协调,经常注意外界,并对各种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敏 感。2. 病理变化 当中枢神经机能发生障碍时,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遭破坏,临床上常表现 为过度的兴奋与抑制。(1) 神经兴奋,是中枢机能亢进的结果,依据其病变程度不同可

4、表现为: 轻度兴奋:病畜对外界的轻微刺激即表现为强烈反应,经常左顾右盼、竖 耳、刨地、不安乃至挣扎脱缰。可见于脑及脑膜充血,颅内压增高及某些毒物中 毒时,如脑与脑膜的炎症,日射病与热射病的初期等。 精神狂燥:病畜表现为不顾一切障碍向前直冲或后退不止,反复挣扎脱缰, 乃至攻击人畜。多提示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度病例,如马的流行性脑脊髓炎的狂 燥型或狂犬病,及有机磷中毒等。(2) 精神抑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另一种形式,按程度不同可分 为: 精神沉郁:可见病畜离群呆立,萎靡不振,耳搭头低,对外界事物冷淡, 对刺激反应迟钝,见于一切热性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体力衰竭时。 精神嗜睡:表现重度萎靡,闭眼

5、似睡,或站立不动,或卧地不起,给以强 烈刺激才引起轻微反应。见于中度的脑病或中毒,典型病例如马的慢性脑室积水, 表现为呆迟似睡,行动笨拙,常将前肢交叉站立,口衔草而忘记咀嚼的特有姿势。 精神昏迷:是动物的重度意识障碍,可见意识不清,卧地不动,呼唤不应, 对刺激几乎无反应,或保有部分反射功能,多见于脑及脑膜疾病的后期。重度昏 迷,常是预后不良的征兆。(四)姿势体态 姿势,是指动物在相对静止或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及其体态的表现。1. 正常状态正常时,各种动物均有其特有的生理姿势。如健康马属动物经常站立,姿势 自然,偶尔躺卧,当有生人接近时,即自动站立,运动间,动作灵活而协调。2. 病理状态病理状态

6、时的异常姿势主要有:站立间的异常姿势(强迫站立)、伏卧间的 异常姿势(强迫卧位)及运动间的异常姿势(强迫运动)。(1)强迫站立姿势 典型的木马样姿势:头颈平伸,肢体僵硬,四肢关节不能屈曲,尾根挺起, 鼻孔开张,瞬膜露出,牙关紧闭,此乃破伤风的特征,是全身性骨骼肌强直性痉 挛的结果。 四肢疼痛性疾病时的站立姿势单肢疼痛性疾病,则患肢表现为免于负重或自行提起;多肢蹄部疼痛性疾病, 则常将四肢集于腹下而站立;两前肢疼痛时,则两后肢尽力前伸;两后肢疼痛时, 两前肢尽力后送,以减轻病肢的负重。肢体骨骼、关节或肌肉疼痛性疾病,如骨 软症、风湿病时,表现为四肢频频交替负重而形成站立困难。(2)强迫伏卧姿势

7、四肢骨骼、关节、肌肉疼痛性疾病:如骨软症、风湿病时,如当驱赶或由 人抬起可勉强站立,但站立后可因四肢疼痛出现站立困难,或伴有全身肌肉震颤。 机体高度消瘦、衰竭时,如常期慢性消耗性疾病、鼻疽、传贫等,多呈强 迫伏卧姿势。 四肢的轻瘫或瘫痪,常见的有两后肢的截瘫,此时多因两前肢保有运动功 能而病畜反复挣扎企图站立屡呈犬坐姿势,常提示脊髓横断疾病,此时多伴有后 躯感觉、反射功能障碍及排尿、排粪失禁症状。 马肌红蛋白尿症的强迫伏卧姿势:类似后肢轻瘫或截瘫而呈犬坐姿势。多 见于长期休闲后,通常在重度使役过程中或之后发生,此应注意观察排尿呈红棕 色的特征,且同时伴有肌肉僵硬的表现。(3)强迫运动姿势 共济

8、失调:表现为运动中四肢配合不协调,呈醉酒状,走路摇摆或肢蹄抬 高、用力着地,步态似涉水样,可见于脑脊髓的炎症,多为病原侵害小脑的标志。 盲目运动:表现为无目的的徘徊,或直向前冲,或后退不止,绕桩打转或 呈圆周运动,有时以一肢为轴呈时针样动作。提示为脑、脑膜的充血、出血、炎 症、中毒等,如马流脑、乙型脑炎、霉玉米中毒、肿瘤、脑包虫病、犬瘟热等。 马属动物腹痛的姿势:前肢刨地,后肢踢腹,伸腰,摇摆,回视腹部,碎 步急行,时时欲卧,起卧滚转,仰足朝天,犬坐姿势,屡呈排便姿势等。提示肠 闭结、痉挛疝、肠鼓气和胃扩张等多种疾病。应仔细观察加以鉴别。此外,也应 注意因腹膜、肝脏、肾脏、膀胱等的疾病,而引起

9、的伪性腹痛,在妊娠母畜,注 意是否难产或流产。 肢体跛行的异常运动姿势:因某个肢蹄或多肢患有疼痛性疾病或运动机能 障碍而致运动失常时,称为跛行。如患肢着地、负重表现疼痛称为肢跛,当患肢 提举时有运动障碍时,称为悬跛,两者间而有之,称为混合跛行。二、被毛和皮肤的检查检查表被状态,主要应注意其被毛、皮肤、皮下组织的变化,以及表在的外 科病变。(一)被毛与羽毛1. 正常状态健康动物的被毛平整,光泽而美观,柔软致密不易脱落,是判定动物营养状 态的参考条件。2. 病理变化(1)被毛粗历、蓬乱而无光泽,脆弱而易脱落,常为营养不良的标志,可 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鼻疽,传贫和寄生虫性疾病等。长期消化紊乱

10、,营 养物质不足,过劳及某些代谢性疾病时也可见之。(2)局部被毛脱落,常见于一些外寄生虫病,如头颈或躯干部的脱毛,落 屑病变,同时伴有剧烈的痒感,应提示为螨虫病,为进一步确诊,应刮取皮屑进 行显微镜检查。(二)皮肤 皮肤检查内容应注意:湿度、温度、弹性、疱疹、创伤、溃烂性病变。1.皮肤温度(1)正常状态 皮肤检查,通常以手背或手掌进行。正常皮肤温度随动物种类、季节、部位 和气温变化不同而异,健康马皮肤温度以腹内侧最高,头颈躯干部次之,尾及四 肢部最低。为判断末梢部位的皮肤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可触诊鼻端、耳根及四肢 末端部位。(2)病理状态 皮温增高是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的结果。全身性皮肤温度增

11、高,见于一 切热性病,局部温度升高,是局部炎症的反应。皮肤温度降低,是体温降低的标 志。见于衰竭症、营养不良、大出血、重度贫血或中毒性疾病。皮肤温度不均, 末梢冷厥,是重度循环障碍的结果,表现为耳鼻发凉,四肢末梢发冷,见于虚脱、 休克之际。2.皮肤湿度(1)正常状态 皮肤湿度标志着汗腺分泌状态。健康动物的皮肤,一般保持着不干不湿的粘 腻感。除因外界温度升高或使役,运动之后,偶于惊恐、紧张之际,见有生理性 汗腺分泌增多外,多为病态。(2)病理变化 全身多汗:全身被毛潮湿,汗出如注,大汗淋漓,常见于热性病、中暑、中 风、以及某些中毒(如有机磷中毒)时,腹痛,特别是内脏器官破裂时,常见冷 汗淋漓。局

12、部多汗:多为局部病变或神经机能失调的结果。临床上见有一侧头颈 出汗的病例,可能与一侧交感神经机能紊乱有关。发汗较少:表现皮肤干燥,多 见于严重脱水。3. 皮肤弹力 皮肤弹力,与皮肤的神经营养状态、肌纤维的收缩力量以及皮下脂肪含量的 多少有密切关系。幼龄及营养良好的动物,皮肤富有弹性。检查方法是在颈侧或肩前后等皮下组织丰富的部位,将皮肤捏成皱褶,然后 放开,观察皱褶恢复原状的快慢。皮肤弹力良好,立即恢复原状,皮肤弹力减退 的,恢复原状的时间延长。当动物营养不良、脱水、大失血或皮肤慢性炎症时, 皮肤弹力减弱。临床上常把皮肤弹力减退程度作为判定机体脱水的指标之一。4. 皮肤疱疹 皮肤疱疹,是许多传染

13、病和中毒病的早期症状,多由于毒素刺激或发生变态 反应所致。按其发生原因和形态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1)斑疹:是弥散性皮肤充血和出血的结果。用手指按压红色即退的斑疹, 称为红斑,见于猪丹毒、荞麦中毒;小而呈粒状的红斑,称为蔷薇疹,见于羊痘。 用手按压,红色不退的,见于猪瘟及其它有出血性素质的疾病。(2)丘疹:多为圆形的皮肤隆起,由豌豆大至核桃大,是皮肤乳头层发生 浸润所致。如出现在唇、颊部、鼻孔周围时,可见于马传染性口炎和滤泡性鼻炎。(3)水疱:大小不等的内含浆液性液体的小疱,因内容物性质不同,可呈 淡黄、淡红色或暗褐色。主要见于口蹄疫、痘病、流行性水疱病等。(4)脓疱:为内含脓汁的小疱,呈淡黄

14、色或淡绿色,见于痘病或犬瘟热。(5)寻麻疹:是皮肤表面的鞭痕样隆起,大小不等,表面平坦,有剧烈痒 感,常急发急散,不流痕迹,曾由于接触寻麻而发生,故称为寻麻疹。(三)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检查,主要注意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肿胀,临床上常见的有水肿、气 肿和其它性质的肿胀。1. 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是由于空气或腐败产生的气体积聚于皮下组织而引起。其特征是肿 胀界限不明显,触诊时,由于气泡破裂和移动而产生捻发音。按气体的来源临床 上分为串入性和腐败性气肿两种。(1)串入性气肿:是在体表移动性较大的部位发生创伤时,由于动物的运 动,创口一张合,空气即被吸入皮下,并逐渐向四周扩散,严重者可达全身皮下; 或者因含

15、气器官破裂,气体沿破裂口串入皮下组织引起。串入性气肿的特征是缺 乏炎性变化,局部无热痛,除全身性气肿影响呼吸、循环外,一般无机能障碍。(2)腐败性气肿:是由于感染了腐败细菌,使局部组织腐败、分解并产生 气体而蓄积于组织内所致。其特征是肿胀部温度增高、敏感、界限不清、逐渐扩 大,有的出现皮肤坏死,其中部皮肤发冷,切开时流出暗红色恶臭样带有气泡的 液体,镜检可见大量细菌。肿胀多发生在肌肉丰满的部位,见于气肿疽和恶性水 肿等。2. 皮下水肿 皮下水肿有称浮肿,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血液稀薄、水盐代谢紊乱等原因, 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以及组织间隙液体潴留过多所致。其特征是皮肤紧张,弹性 降低,有指压痕,呈

16、捏粉样硬度。临床上以发生水肿的原因分为以下五种:(1)心性水肿:是由于心脏机能减弱,血液循环障碍,全身静脉淤血所引 起。其特征是发生于远离心脏及血液回流困难的部位,如胸下、腹下、四肢末梢, 肿胀无热痛,多呈对称性分布,有时伴发胸膜积水。役用家畜多在早晨出现,轻 者运动后可消失。(2)营养性水肿:是由于营养不足,血液稀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 常见于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重度贫血等。其特征是皮下水肿的同时,伴有营养 不良及贫血综合症。(3)肾性水肿:是在肾功能障碍时,由于水钠潴留、血管通透性增大及大 量血浆蛋白丢失引起。其特征是水肿出现迅速,水肿部位不受重力影响,以富有 疏松结缔组织部位最明显,开始多发于眼睑,后期是四肢及其它部位。肾性水肿 多见于犬等肉食性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