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340628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 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是亚洲与非 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 168 公里(105 哩),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运河并非以最短的路线穿过只 有120公里(75哩)长的地峡,而是自北至南利用几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ManzalaBuhayratal-Manzilah)、提姆萨赫湖(LakeTimsah Buhayratat-Timsah)和苦湖:大苦湖 (GreatBitterLake Al-Buh

2、ayrahal-Murrahal-Kubra ) 、 小 苦 湖 (LittleBitterLakeAl-Buhayrahal-Murrahas-Sughra )。苏伊士运河是条明渠,无闸。虽然全长是直的,但也 有 8 个主要弯道。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乾旱的西奈半岛。 在建造运河(1869年竣工)之前,唯一重要居民区是苏伊士城。可能除了坎塔拉(Al-Qantarah) 外,沿岸的其他城镇都在运河建成後逐渐发展起来。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 伊士湾侧的苏伊士(al-Suways)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这条

3、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 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 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 43%和 56%。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 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 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它是亚洲与 非洲的分界线之一。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 5500 8009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

4、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 公里,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 14% 的海运贸易。 1859-1869年凿成。从最低部位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沿途利 用大、小苦湖等原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从塞得港至陶菲克港长161公里,连同伸 入地中海、红海河段总长173公里。河面宽160-200米,河底宽60-100米,可通行吃水11.6 米、满载6.5万吨或空载15万吨的海轮。通过时间平均为15小时。运河通航后,从西欧到 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5 , 500-8, 000公里。当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 的要冲,战略地

5、位重要。通过船舶数及其货运量在各国际运河中均居首位,货运以北上的石 油和南下的金属及其制品最重要。运河原由英、法国管理。 1956 年埃及宣布将运河收归国 有。 1967年中东战争后,埃及关闭运河。 1975年6月重开后开展大规模拓宽浚深。第一期 工程于1980年完成后,河面展宽至365米,使吃水16米、满载15万吨或空载35万吨海轮 得以双向通行。第二期工程在实施中。苏伊士运河全长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 从1858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 每年获得巨额利润。从1882年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

6、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4 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把它的占领军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离埃及领土。 1956年 7 月 26 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1976年1月,埃及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运河的扩建工程。第一阶段工程1980年完成,运 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扩大到3600米(即运河横切面适于航行的部分);通航船只吃 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万吨满载的货轮。第二阶段工程于1983年完成, 航行水域扩大到5000 平方米,通航船只的吃水深度增

7、至21.98米,将能使载重量25万吨的 货轮通过。编辑本段【自然特征】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峡并不相同,有3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 赫湖和苦湖,後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 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运河於1869年首次开启时有一个水道仅8公尺(26呎)深、底部22 公尺(72呎)宽、水面 6090公尺(200300呎)宽。为了让船可双向通行,每810公里(56哩)建造一个供通行的 湾。建筑包括挖掘和疏浚7,400万立方公尺的沉积物。18701884年间,由於水道的狭窄和 曲折曾发生3,00

8、0次的船搁浅。主要的改进始於1876年,後经过连续的放宽和加深,到1960 年代,运河的最窄处的宽度已达到55公尺(179呎),沿岸深10公尺(33呎),水道深在低潮 时也达12公尺(40呎)。 1964年计画作进一步的扩大,惜因1967年6月发生以阿战争而未 能付诸实施,战争期间,运河被封锁,一直到1975年6月才重新开启使用并重新开始改进。 编辑本段【经济】运河於 1870 年开始使用。最初,双向通行时必须有一船进入通行湾停靠,但是 1947 年後采用了护航体制。起初通行时间平均40小时,到了1939年已减少到13小时,但1942 年後运输量增加,至1967年又升到15小时,有护航也还是如

9、此,这反映了当时油船的运输 量增加了。护航队每天都出发,两队向南,一队向北。南行的护航队在塞得港、拜拉赫 (Al-Ballah)、提姆萨赫湖和卡布里特(Al-Kabrit)停靠,北行这些地方都有旁道,护航队可在 这里继续前进毋须停留。随著总的运输量减少和运河相应地扩大,自从1975年以来,通行 时间大约为 14小时。自 1945 年创记录地运输了 984,000 名乘客後,由於来自飞机的竞争,客运已减少到微 不足道的数字。飞机还运带小量的高价值货物。运河运输量进一步下降是由於澳大拉西亚的 贸易从欧洲转移到日本和东亚。不过石油的运转,从俄罗斯、南欧和阿尔及利亚的炼油厂主 要运往印度的运输任务还在

10、继续,乾货的运输包括谷物、矿石和金属增加了。向北方运的主要货物有原油和石油产品、煤炭、矿石和金属、加工金属、木材、油籽和 油籽饼以及谷物。南运的货物则有水泥、化肥、金属制材和谷物。埃及伊斯梅利亚附近苏伊士运河上的货船 交通和城镇。运河的建成导致居民区的发展,即除苏伊士城以外,原先几乎无人居住的 乾旱地方也开始热闹了起来。 1967 年几乎所有的人口都疏散了,在接连的战祸中,大部分 的居民区被严重地破坏。 1975年运河重启。塞得港於1975年被建成一个免税地带,沿著运 河还设立了若干免税工业区。主要的城市中心是塞得港,福阿德港(Bur Fuad)、提姆萨赫湖 北岸的伊斯梅利亚(Ismailia

11、 Al-Ismailiyah)、以及苏伊士和它的西岸外港陶菲克港(Bur Tawfiq)。灌溉、家用和工业等用水由尼罗河通过伊斯梅利亚运河供应。在西岸有两条1967年前的公路。渡船大部分被4条地道所取代:苏伊士北面、提姆萨 赫湖南面和北面,和坎塔拉。从这最後一条地道又有一条公路继续沿著东岸延伸至福阿德港, 另一条向东穿过西奈至以色列。在东岸有几条较新的公路向东通向库特米瓦(Khutmiyah)、 吉迪和米特拉等要隘,由此可进入西奈半岛中部。运河西侧的铁路於70年代修复。 1980年 艾哈迈德哈姆迪公路隧道开放,将埃及本土和它的西奈省连接起来。隧道约有1.6公里(1 哩)是在运河下面通过。Pan

12、ama Canal编辑本段【简介】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的水闸型运河,切过狭窄的巴拿马地峡,连接大西洋和太 平洋。其长度,从一侧的海岸线到另一侧海岸线约为65 公里(40哩),而由大西洋(更确切地 讲是加勒比海)的深水处至太平洋的深水处约82公里(50 哩)。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 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之一,另一条为苏伊士运河。行驶于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船只,原先 不得不绕道南美洲的合恩角(Cape Horn),使用巴拿马运河後可缩短航程约15,000公里(8,000 浬)。由北美洲的一侧海岸至另一侧的南美洲港口也可节省航程多达6,500公里(3,500浬)。 航行於欧洲与东亚或澳大利亚之间

13、的船只经由该运河也可减少航程3,700公里(2,000浬)。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位于美洲巴 拿马共和国的中部,横穿巴拿马地峡。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 河宽150米至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 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巴拿马运河是由美国建成的,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不 过,在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 个联合机构),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午将全部控制权交给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

14、交由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马政府负责。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过程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多少年来,帝国主义一直试图控制拉 美国家,包括这些国家的主权领土、能源、交通等。处在这一地区的巴拿马共和国曾经就是 一个受到扩张、侵占的国家,巴拿马人民在历史上总是陷入复杂的国际角逐,巴拿马运河就 是最好见证。编辑本段【地理特徵】运河巴拿马运河位於北纬 9,北美大陆分水岭在该处剧降至其最低点之一。运河并不 是如一般人所想像的由东向西横过地峡。而是在大西洋一侧科隆(Colon)的入口向南通过加 通水闸(Gatun Locks)进到加通湖的最宽处;然後急转向东,沿一条大致向东南的航道到达太 平洋一侧的巴

15、拿马湾。其位於巴尔博亚(Balboa)附近之终点在科隆附近之起点的东南,相距 约 40 公里(25 哩)。与运河平行的交通设施有巴拿马运河铁路和博伊德-罗斯福公路(Boyd-Roosevelt Highway)。船只从大西洋通过运河到太平洋时,先经由利蒙湾(Limon Bay)内长约11公里的进 口航道到达加通水闸。在加通有连续3座水闸将船只升高26公尺(85呎),进入加通湖。加 通湖系由查格雷斯河(Chagres River)上的加通水坝拦蓄而成,湖水源自阿拉胡埃拉湖 (Alajuela Lake,又名马登湖Lake Madden由马登水坝拦蓄而成),面积425平方公里(164 平方哩),水

16、深1426公尺(4685呎)不等,至甘博阿(Gamboa)长约37公里(23哩)。切穿大 陆分水岭的盖拉德人工渠(Gaillard Cut,又名库莱布拉水道Culebra Cut)就是从甘博阿开 始的。这条人工渠平均水深约13公尺(43呎),延伸约13公里(8哩)至佩德罗米格尔水闸(Pedro Miguel Locks)o佩德罗米格尔水闸将船只降低9公尺(30哩),进入高於海平面16公尺(52 呎) 的米拉弗洛雷斯湖(Miraflores Lake)。船只通过一条长约2公里(1哩)的水道,在米拉弗洛雷 斯由两级水闸降低至海平面。运河的最後一段是挖掘而成的进口航道,长约11公里(7哩), 船只经此进入太平洋。运河全程的底宽至少150公尺(500呎);在加通湖,航道的宽度不等, 介於150公尺(500呎)至300公尺(1,000呎)之间,而在米拉弗洛雷斯湖段航道宽度为225公 尺(740 呎)。水闸 在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