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33655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靖边三小 刘雪梅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重要思想,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潜能和素质的发展。 一、注重“趣”字,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文的兴趣。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无穷动力所在。若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和趣味,那么,他们对学习语文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恶,这对学生以后对语文的学习是不利的。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

2、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而有所趣,学而有所乐。1、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3、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

3、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提示我们,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学”的能力的重任,是语文这门基础工具课的基础教学。作为基础教学,不能只使学生学得一些现成知识,而应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切实的教会学生学习,掌握运用学习的工

4、具和方法。、初读课文阶段。学生初读课文,题目首先映入眼帘,教师要教如何理解题意的方法。如索溪峪的野一课,可教抓关键词体会内容的方法;童年的发现可教抓思路的方法。针对不同课文,还可以教给以内容、中心人物语言等不同类型命题的方法。开始读文章时,应教学生读得慢些,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得通顺上。教学生熟练运用字(词)典,自己去学习生字词。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用分解词素、组词、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解决。在初步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按自然段去理解内容梗概,教给诸如摘取重点词语,分析句子关系,层意归纳等概括方法。在读懂自然段落以后,进而学习把握全篇文章思路、脉络。此时,要教

5、会学生认识段与段的联系,划分段落的方法。在学生初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读书方法,会提高初读能力。、品读课文阶段。在学生掌握了初读课文的方法后,还要教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学会品读文章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学会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如桥一课,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来是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做了铺垫。 ()、教会学生品读重点段落。在品读重点段落时,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应当成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如金色的鱼钩一课,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其中一些比喻句、应指

6、导学生理解。如:让学生从内容上体会课题“金色的鱼钩”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课文最后一句话与题目的关系。、总结课文阶段。在学生掌握了品读文章的方法之后,还要教会学生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如童年的发现这课,可先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找到我的发现是什么,然后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讲述这项发现的经过及发现如何被证实。在其它课文教学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特点教诸如文题启示,抓重点句,理解重点段,理解全篇中心的归纳方法,还可以把课文中的重点或精彩词句、段落摘抄于笔记中。当然,教师应教学生怎样归纳、总结,怎样摘录,提示项目,指点疑难,培养记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可以说,每种具体的阅读方法都具有其特

7、点和作用,它们组成一定的体系。指点“学法”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反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必要的阅读迁移能力,使学生此时此地读此篇,必领会其一二;彼时彼地读彼篇,必有学法可遵循。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

8、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2、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每教学一篇课文,我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也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循序渐进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们都能乘上书籍这艘巨帆,在阅读中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