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33559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教育学读后感(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范文(通用8 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 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 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 能够喜欢。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篇1老实说,对我来说,读普通教育学这本书还是挺具挑战性的, 因为这本书的语言比较抽象,难懂。但是细细品来,作者赫尔巴特的 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下是我比较深刻的几点看法。首先在对儿童进行管理方面,赫尔巴特提出的措施之一是权威与 爱,也就是说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 爱戴。而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受到爱

2、戴的关键又在于教 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本人是非常赞赏这种观 点的一旦获得了爱,它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减轻管理的困难,这是自 不待言的。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 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 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应该 引起当代社会的注意。因为在当下这个道德缺失的社会,很多人哪怕 是知识也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如果是这样,那受再多的教 育又如何?还不行害人又害己,酿成了教育的悲剧?所以说,道德教 育不是来得更重要吗?而赫尔巴特正是强调了德行培养的重要性,指 出并非“有知识”的

3、人都是有“德行”的。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当代人 应该要反思的地方吗?还有,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 证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他强调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 念,反过来他也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把教学作为道德 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即教育离不开教学,要以教学为载体,而 且任何教育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我觉得这个原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是 很有借鉴意义的。一方面,这告诉了我们思想品德这门课是有其存在 意义的,学校开设这门课,让学生从小就接受道德教育,也就是说通 过教学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教育者在设计课堂时时刻记 得“无教育的教学”,也就是说设计任何一个课时

4、,任何一个教学步 骤都应该要思考其对学生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当然,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也不例外地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这是无可厚非的,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吧。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篇2刚借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时,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惊讶,当 时还问了同学我们确定是读这本书吗?回答是肯定的。后来想想既然 老师推荐我们读这本书,那么这本书就有它应读的价值。我花了三天 的时间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大概读懂了,但是有个别的还真的还 是不懂。下面我来说说我读完后的感受吧!普通教育学这部分分为三部分:管理、教学、训育。我影响最深 的是赫尔巴特在儿童管理方面强调严格的纪律,要求在一定情况下采 取

5、威胁与惩罚手段,甚至主张体罚。认为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就 凭借惩罚或体罚来约束他们,但是又并不提倡无限制运用体罚,认为 威胁不过是管理的一种消极措施。他说道:“当责备无济于事的时候, 我们往往采用的是体罚手段。但是,如果试图完全排除体罚也是徒劳 的,必须极少采用。”虽然说赫尔巴特在管理方面主张把体罚作为必 要措施,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专制性的强迫教育观念。但是还是有些值 得我们借鉴的,我们教育孩子,无非就是想孩子成为我们所想的那样, 所教的那样的。我们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儿女有出息,然后教育他们。 但是有些家长往往是按照他们自己的那一套去教育孩子的,成功了就 说我的教育方法是对的,值得大

6、家借鉴的,就好像虎爸、狼爸的教育 孩子方式,我们一看就有种这样的想法:怎么会有这样教育孩子的爸 爸呢?难道精神有问题?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虎爸、狼爸现在在教育孩 子这一块都出名了,还有很多人借鉴呢。但是我们不能说它完全可以 适用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教育管理方法都有缺点的。还有,赫 尔巴特说道:“当责备无济于事的时候,我们往往采用的是体罚手段。 但是,如果试图完全排除体罚也是徒劳的,必须极少采用。”这个我 们可以想到当孩子在幼儿园时候,不可能没有被老师体罚过。因为孩 子还小,思想上都还没有成形,不听话老师教导不听的话,在一定程 度上,老师肯定会以惩罚手段管理孩子,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比较常 见的,

7、但是我们并不提倡老师的惩罚过度,一定的惩罚还是有必要的。还有,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因为我 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赫尔巴特说道在兴趣中,一个人可以很 容易的去完成他的各种决定,而且是使他觉得到处做事都会很有兴趣, 并不会因为有其他要求而取消他的计划。是的,我是同意的,因为当 我们有兴趣做一件事情时,无论前面最多在大风雨也会继续前行,跨 越阻碍完成我们要做的事,这就是兴趣所带来的动力。当然,我们不是做什么都可以凭着兴趣去做的,有些事是必须去 做的,比如学习。我们就有这个义务。但是我们要把学习当做兴趣去 学,不仅我们个人要努力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因为我 们读书

8、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有责任去让学生对自己 所学的科目产生兴趣才能学得更好,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兴趣。 这样我们才在学习中更有利于成长。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篇3大一的时候教普通心理学的老师就已经给我们推荐普通教 育学这本书了,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赫尔巴特是近代著名教育科学 的创始人,在教学的心理学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 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那时候老师介绍我们看 时,我觉得那么有名的人写的书应该都是比较深奥的,所以就一直迟 迟没有去看。这个学期因为外国史这个课程,我终于有机会去看它里面的内容 了,借来这本书一看,原来我之前的感觉是对的,这本书真的挺深奥

9、 的,概念性的东西很多,理解不了他要表达的,可能我们看的都是经 过其他学者翻译过来的吧,或许看英文版本的话会更容易理解。不过 虽然它比较的深奥,但我还是能够吸收一点他里面的精髓的东西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写管理的方法中提到了用权威和爱来进行管 理,他认为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 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而受到爱戴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己 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我觉得这是非常的正确的,因为 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够使儿童对你信服,让他们觉 得你是有这样的资格来做他们的老师的,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经常 被学生指出他的错误的话,那么学生或许就不再

10、地信服他。当然,除 了有卓越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爱儿童,跟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长时 间的相处和温柔的爱抚都是很好的方式,这样儿童便会喜欢自己的老 师,一旦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便会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不会 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这样便能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课堂的管 理。赫尔巴特他也提倡通过赞许和责备来对儿童进行训育,他认为应 该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我觉得适 当的奖励和责备对儿童来说也是必须的,用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儿 童的积极性,而责备则让儿童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不能一味地奖励, 这样儿童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有时候责备也是很必须的。这是我觉得书中比较值得

11、我们借鉴的,当然这本书也有很多不足 的地方,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收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篇4作为一名教育类专业的学生,从刚刚踏进这个校园开始,就一直 听到不少的有关教育学的名著,就像是大教学论、教育漫话、 爱弥儿、普通教育学等等,这些教育名著很多时候都在反映 教育在作者那个时代所存在的方式,以及所具有的特色。回顾教育历 史,结合现代教育状况,研读教育名著,有助于我们教育类专业学生 的学习。而就在最近,我读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感触良多, 尤其是对教育这个概念有了更多不一样的理解。普通教育学出版于1806年,它既标志着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 体系的形成,也宣告了科学教育

12、学的诞生。在赫尔巴特看来,他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主张德育应该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 只有在进行其他方面教养的过程中才能有把握地开展德育。赫尔巴特 把实现这种教育目的手段分为三种: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这三 种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实际上就是一个从外在自由走向内在自由的过 程,同时,它也符合我们今日教学工作中班级管理的运用。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儿童进行外部的领导,维持教学和教育的秩序, 为给实施教学与教育创造条件,赫尔巴特写道:“这种管理并非要在 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创造一种守秩序的精神。”的确, 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他们形成意志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儿童形 成意志力前的这段时

13、间,就需要教育者对他们进行管理,引导儿童形 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从而为教学与教育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 由于学生具有可塑性,因而在这段时间里,教育者要做好学生相关的 引导工作。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儿童心灵的培育是完全不能忽视管理 的。”,因而,他就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 正义、公平。这五种观念看似简单,但事实上却有许多与之相反的例 子,就比如仁慈这一点。所谓“仁慈”的观念,其“首先提醒教育者 应当避开一切会导致恶意的刺激,以免产生危害;但也有必要唤起学 生对仁慈的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与仁慈相违背的事实: 学生没交作业,在烈日的操场上罚站两个小时;学生不守纪律,

14、被罚 抄校规十次无论是直接的体罚或者是变相的体罚,这些都属于恶意的刺激, 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学生对老师和仁慈的尊重说不定也 会相对应的减少。因而,日后当我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会把这五 种观念都应用到学生的道德教育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尊重的 同时,也令他们懂得并学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了解了管理的目的、管理原因之后,当然少不了管理的措施。在 整个管理的这方面,让我有最大感触的应该就是管理的措施。在这本 书中,提及到的管理措施包括威胁、监督、权威与爱,这三点管理措 施,无论是在现在或者日后都与我们对教育和教学的思考都有一定的 帮助。威胁,是管理中最先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见效最快

15、的一种办 法,但是不会长效,就像是一个学生长期上课捣乱,经由威胁的方式 管理后,之后的一到两天他都会守纪律,但时间一长,这个学生便恢 复常态。此外,各种体罚也是威胁,但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立法禁止 体罚学生了。可见,威胁在这方面是有缺失的。因而,在我们日后的 教学中,要懂得把握分寸,教育学生不一定要用到威胁的手段,可以 转换另外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再者,监督,这个可能被很多教育者或者家长认为这是管理儿童 必不可少的措施,但赫尔巴特认为监督对于监督者和被监督者都是一 种负担,而且还会妨碍儿童自己控制自己、考验自己,使他们无法体 认只有透过自己探索才能发现的许多事物。在这样的两种观点下,我 个人

16、认为,监督在有些时候是必要的,因为在某些事情上不去监督学 生,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学生的身心就不能健康成长,更不用谈探索 事物了。但是,在某些问题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造成危害的前提 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了解自己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让 他们自己形成一种自我监督的意识。当然,这一切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权威与爱,这两者彼此不同, 却又可以相互融合。尽管可以让儿童在权威的管理下形成良好的道德 思想,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但并不意味着有权威者可以忽视儿童身 心发展的特点,让儿童成为权威者达到何种目的或获得某些荣誉的工 具。有权威的人,可以是教育者、家长等人,但这些人都无权违背儿 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像狼爸、虎妈等这些培育孩子的方法,在我看来, 这些并不是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因为,尽管在这其中,有 孩子能进入名校,但他们却失去了许多同龄人的快乐,同时,这也是 家长权威的滥用。而在爱这方面,我认为不仅是教师,家长同样也要 学习何种爱的方式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