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案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33539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教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螳螂捕蝉?教案设计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 ,下面一起来欣赏?螳螂捕蝉?教案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 ,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 ,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 ,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 ,消除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 ,而明白本课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及少年讲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 ,体

2、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无视身后隐患的道理。课前准备:写有词语的黑板 ,光盘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理清课文脉络。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 ,什么是语言故事?(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 ,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二、自学课文这那么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 ,读 ,正

3、音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堪设想乘虚而入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得奖2、理解词语意思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 ,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开展。祸患:祸事;灾难。四、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 ,按事情的起因、开展、结果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 ,固执得不听劝阻。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 ,巧妙地劝说吴王。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消除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2、交流:(1)故事

4、的起因是什么?(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3)吴王主观、专横。(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指导读4、齐读六、作业1、描红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 ,练习复述课文。一、听写几组词语1、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写几组词语 ,老师一组一组地念 ,同学们仔细听 ,记住了再写下来 ,边写边想这几组词有什么联系?蝉悠闲自由自在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少年拿着弹弓瞄准正隐伏着祸患2、出示词语 ,自己批改 ,全对的打“A ,错的在旁边订正 ,统计对错。二、讲故事1、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 ,不听大臣的劝告 ,而且下了死命

5、令 ,谁再来劝他 ,他就处死谁 ,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 ,请同学们认真听 ,用心记 ,是怎样一件事。老师讲完要请同学们来讲。2、师出示:图(1) ,示范讲故事3、指一名同学讲师:故事讲完了 ,谁记住了能讲这个故事 ,可以看看我们刚刚默的几组词 ,其他同学仔细听 ,等会儿请你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学生评价后 ,再请另一位同学讲)4、小结 ,引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 ,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 ,蝉、螳螂、黄雀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 ,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就是“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所

6、寓示的一个道理。三、学习课文第212自然段1、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 ,那么他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吗?(不是的 ,为了劝谏吴王)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你仔细地读课文 ,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动作(1)自由读 ,(2)指名读 ,再评议(3)同桌分角色读 ,可加上动作(4)推荐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议)四、明理1、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到达了吗?2、从哪里看出来的?(恍然大悟)(1)出示词语 ,指名读(2)说说词语的意思(3)吴王彻底明白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五、总结1、学到这里 ,你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1)固执(2)知错就改2、小结:是啊 ,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 ,正确地看待。3、那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 ,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 ,消除了攻打楚国的念头。4、后来 ,人们把它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它 ,记住这个道理。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额?螳螂捕蝉?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 ,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