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329591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平时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批改学生的作业,经常发现一些用错了的字,有的甚至严重到难以认读的程度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忧思的问题。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当前中、小学学语文教学中严格正字一环没有认真抓好、落到实处是不无关系的。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面符号,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如果用错了字 ,就会影响交际,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然,在书面语言的规范化中,中、小学语文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通过严格正字,提高学生识别、驾驭文字的能力应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所谓严格正字,就是书

2、写的汉字要做到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谈点个人的浅陋之见。一、关于汉字形体标准化问题要做到汉字形体标准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正确使用简化汉字。所谓简化字,是指汉字楷书简化的字。汉字在长期使用过程当中,曾经产生不少由繁体简化的简笔字,这种简笔字一直在民间流行。为了使汉字便于书写,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简化汉字方案,把当时常用的繁体字适当地加以简化,后来又进一步将简化了的偏旁相应地类推到其他有同样偏旁的字。 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包括先后简化的汉字共有2238个(实际上只有2236个,因为其中有两个字前后被收录

3、了两次),经国务院批准实行。这批简化字的实行,大大方便了书写,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值得引起特别注意的是,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公布的简化字,早在 1986年6月24 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中就已明确指出:“国务院同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 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同时还指出:“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

4、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便于群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19 86 年10 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决定重新发表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编印的 简化字总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进一步明确指出:“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废止。我们要求社会用字以简化字总表为标准:凡是在简化字总表中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应该用简化字,而不用繁体字;凡是不符合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包括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简化字和

5、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简体字,都是不规范的简化字, 应当停止使用。”所谓正确使用简化汉字,就是只能使用简化字总表中规定的2236个简化字,除此之外的各种简体字都是不规范的,应当停止使用。例如:将集写成“*”、家写成“*”、餐写成“*”等等 ,都是不规范的。这些不规范的写法,有的源于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公布的简化字,有的来自社会上流行的简体字,都应当停止使用。二、关于汉字使用规范化问题要做到汉字使用规范化,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正音。这里所说的正音,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矫正语音,即矫正错误的读音;二是读标准音。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字连认识都不认识,又怎么能谈得上正确地运用呢?事实上,要正确地

6、读出每一个字(包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不同的多音字)的读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自古至今,在字的读音方面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凭想当然胡念字音的现象不胜枚举,常常弄得人啼笑皆非。相传古时候就有一个县官把原告郁工耒( y gng li)读成“都上来”(du shng li),把被告齐卞丢(q bin di)读成“齐下去” (q xi q),结果引起哄堂大笑。这虽是个笑话,但却发人深思。现实生活中这类例子也是随处可见的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饰演者马德华,其原名叫马芮(ri),有一天他去医院看病,挂号时人家叫他“马内”,就诊时医生叫他“马丙”,划价(根据医生的处方用药计价)时又把他叫成“马

7、苗”,待取药时他竟被人呼之为“马肉”了,以致弄得他无可奈何,最后才下定决心改名为马德华的。平时常听人将干涸(h)读成“干固”,瞠(chng)目结舌读成“堂目结舌”,窠(k )臼读成“巢臼”,攻讦(ji) 读成“攻干”,联袂(mi)读成“联决”,侪(chi)辈读成“齐辈”,命运多舛(chun)读成“命运多桀”等等,不一而足。究其原因,大概都是想当然,自以为是造成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汉字有一字多音现象。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不同,如果一成不变地读某一个音也是错误的。如:身广体胖(pn),你读成“身广体胖”(png)就不规范。“龟”字有三个不同的读音,在“乌龟”一词中

8、读“gi”,在“龟兹”一词中读“qi”,在“龟裂 ”一词中读“jn”,是万万不能将“龟兹”中的“龟”和“龟裂”中的“龟”一概都读成gi的。2.正形。所谓正形,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形体标准化。这个问题前面已从正确使用简化汉字,不写异体字, 不写白字,不写错字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此不赘述。3.正义,所谓正义,在这里即是指文字所包含的正确的含义。前面已经谈到,汉字中同音字甚多,这些字虽然读音相同,但所涵概的意思却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该用哪一个字,不该用哪一个字,都是有严格的区别的,这种区别的本身就在于不同字意义上的区别,用错了就成为白字。外国人学习中国的汉字,感到最伤脑筋的一点就

9、是区分同音异义字的不同用法。事实上,这个问题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讲,也是一个难点。且不说在中、小学学生的作文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一些用错了的字(此处指白字,不是指错字),即使在大学生的课堂笔记或作业中,这类错误也是不难找到的,如将宴安鸩毒写成“宴安枕毒”、 班门弄斧写成“搬门弄斧”、刳(k)木为舟写成“枯木为舟”、高屋建瓴写成“高屋建岭”、一枕黄粱写 成“一枕黄梁”等等,皆因对其中关键字(鸩、班、刳、瓴、粱)的意义不甚了解所致。对于一个字虽然也能正确地认读,准确无误地写出,但若不了解它的确切含义,就决然谈不上正确地运用,要做到汉字使用规范化 ,无疑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确切了解每个用字的含义;对没把

10、握的字,待查过字(词)典或请教过别人后,有了把握再用;严格区分同音异义字的不同用法;注意使用过程中古今字义的变化;注意一字多义现象(汉字中的一字多义现象比一字多音现象更为普遍,只有准确地掌握了每个用字的各种含义,才能更准确地运用它们) ,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汉字,切实做到汉字使用规范化。由上不难看出,严格正字实在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迫切、十分重要、十分艰巨、十分光荣的任务。我们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为促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共同努力。不写白字。白字也称别字。出现白字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只知其字的读音,而对其字的真正含义不了解或了解得不确切、不全面造成的。如将字帖写

11、成“字贴”、临摹写成“临摩”、蓝天写成“兰天”、陷阱写成 “陷井”、家具写成“家俱”、金刚钻写成“金钢钻”、先发制人写成“先法制人”、按部就班写成“按步就班”、妇孺皆知写成“妇儒皆知”、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漠不关心写成“莫不关心”(若将漠不关心写成“莫不关心”,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前者是不关心的意思,后者是无不关心,也就是关心的意思了)等等 ,这其中的贴、摩、兰、井、俱、钢、法、步、儒、励、莫就都是白字。汉字中同音节的字很多,少则几个, 多则十几个,几十个,上百个,甚至更多。这些字读音完全相同或相近(只有四声上的区别),而意义都不相同,当然用法也就不同。白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有时是很大的。

12、据说有不少医疗事故就与写白字有关,因医生处方用药或签发手术通知单写白字,给患者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的例子屡见不鲜。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因写白字而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也不时见诸极端,如一位四川老板与一位广东老板订了一份期货合同 ,四川老板向广东老板预付了200万元的定金,后来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广东老板单方面提出中止履行供货合同,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广东老板应加倍偿还定金400万元, 只因四川老板当时将所交定金写成了“订金”, 一字之差竟损失了200万元! 汉字中同音异义的字多,是造成写白字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我们平时如果能够做到认真、细心,对没有十分把握的用字,虚心向别人求教,或查一下字(词)

13、典,在这方面“少一点自以为是 ,多一点自以为非”,对每一个字的含义了解得很确切、很全面,写白字的现象自然就可以避免了。4.不写错字。所谓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错字不同于异体字,也不同于白字,它完全不符合文字学的规律,是不为社会所承认的。如:“肺”、“沛”二字,平时许多人都把它们的左边写成“市”,事实上这两个字的左边 都不从“市”,而是从“肺”(f)。将“肺”、“沛”二字的左边都写成五笔的“市”字显然是错误的。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违背文字学的规律、不为社会所承认的错误字。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将流水汩汩写成“流水汨汨”(汨,读g,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汨,读m,汨罗江 ,发源于江西,流入湖南),显然也都是错误的。虽然“负”、“裸”、“汨”三个字都是符合文字学的规律 ,为社会所承认的,是汉字当中客观存在的“正字”,但因为它们既不属于不规范的简化字,也不属于异体字和白字,所以在上述语言环境中,一般我们常把它们认定为错字(严格地说这是不科学的,只能将此视之为习惯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