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32912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为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为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为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为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学-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学教学设计一 导入、解题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为学,师范写“为学”,什么是“为学”,你能说说看吗?2、师总结过度:“为学”即是“做学问”,而做学问首先离不开学习,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学习的诗文,让我们一起和他们对话。 3、师范读全文,(出示要求)生听,挺清楚每句话的字音;生看:看译文,了解每句话的意思。4、小组内轮流读文,互相提醒字音。二 乐学1、这么多的名言,都在告诉我们怎样做学问,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老师把他们分为了3个步骤,而要好好学习,第一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出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齐读句子)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出示句子,指名学生

2、说。根据学生回答2、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请问大家:会写作文的请举手,喜欢写作文的请举手,以写作为乐,不写就很难受的请举手。那么讨厌写作文的,请举手。喜欢玩电脑、打游戏的举手。(为什么?)3、结果显而易见,既然这么语文这么枯燥,咱们干脆不学了,可以吗?说说看。4、不管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像语文、数学,是我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是必须要学的,如何才能让我们爱上学习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你再告诉我,要想以学习为乐,我们应该怎么做?5、师总结:所以,要想好好学习,首先要要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板书:乐学)对学习产生兴趣,在遇到困难或者想偷懒时,咬咬牙,坚持过

3、去,你就会有收获,当你的成绩得到别人的肯定时,自我的能力得到提升,我想那个时候是你最快乐的时候,这也是激励你快乐地学习的动力。三 善学1、当然,要想学习事半功倍,我们必须得掌握好的方法,做一个“善学者”,(板书:善学。)其实,古人交给我们许多学习的好方法,就看你会不会用了。2、出示几句善学的的诗文,出示一句,读一句。3、小组说一说,在小组内读原文,看译文,总结一下,你在这些句子中学到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4、生边汇报师边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不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4、不善者而改之。(师从常人,取长补短)5、老师听明白了,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就是:当我们学习时,必须明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我们对待周围的人时,我们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当和朋友在一起时,我们应该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我们应该提醒自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四 付诸实践1、学到现在,我们知道了要快乐的学习,我们也掌握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可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出示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指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问题又来了,难道你们一天学习之后,就反复的背呀,写呀

5、,你们就会感到快乐吗?3、A这就要从学习的真正含义说起了。出示“学、习”字的解释:学,繁体写法:學,下面是一个小孩,上面是两个“乂习,繁体写法:習,下面是白字本来是日字,上面的“羽”本来是指小鸟练习飞翔。学知识的目的是来用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展翅高飞。新学到知识后,学着试图运用它的行为就是习,这恰似幼鸟挥动翅膀练习飞行。B现在你能再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C师总结:当你会用你学过数学知识买东西时,你会发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你能给你的妈妈写上一句祝福的话时,你会发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你把学到的歌曲唱给大家听时,你会发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

6、活,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所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付诸实践。(板书:付诸实践。)解读“学”字毛慧青说到这个“学”字,我就一直在想,到底该怎么理解?怎样才能好好的落实学?所以,今天我把这个话题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同时更希望能一起讨论。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那我们先探本溯源这个“学”字的演变:学,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说文:学,觉悟也。从教。既然从“教”我们就看看“教”在说文里怎么解释。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也就是说“学”的基础是“

7、教”,而我们现在的“学”是来自小篆,“教”省“攴”部。教,从攴从孝,那我们继续了解一下“孝”。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才是“学”的真正的源头,“孝”字会意字,上下结构,“老”在上,“子”在下,符合“子承老也,所以孝”,我们知道了“学”的源头是来自“孝”,而“孝”本身就是一种后承前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有我们现在所了解“学”的初步含义了,由此看来,这个“学”就有传承之意。从汉字的简单组合就看的出来,“教”是一种行为,用“攴”的手段,来让人达到“孝”这个目的,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教”的本质,说文中的“上所施下所效”即是如此。注意“教”中的一个部首,“攴”p是轻轻地击打的意思

8、,古同“扑”,戒尺。就像一只教鞭在敲打,当然了,古人大概一般用小棍之类的工具“鞭策”学习者,就如同易经蒙卦里说的“击蒙”。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部首宀,mian2,表示深屋,我们看上面的小篆,像不像一个孩子在屋子里?“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首,被简化字减掉了,我们都在读易经,大概一眼就看出来了,就是:“爻”,易经里说“爻”为变动,提醒我们,学习的过程要互动。“学”字的根本含义:学,就是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互动,主动求学。易经蒙卦里说,“童蒙求我”,比如,我们来到这个群,肯定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的,对吧?如果只看不讲,就是没有互动,不提问、不发言、不交流、不分享就

9、是不动,也是不主动的学,还要善问、会问、主动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互为学生,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善问就是叩,善待问就是鸣,问的问题质量高,得到的回答也深刻,收获自然大,善问,是快速提高的最佳方式。回过头来再说说这个“学”,人在对一件事物或者一个学问、一项工作不知(不了解)的时候,就是“发蒙”,我们现在也常常会说:“这件事我还“蒙”着呢”,就是说还没搞明白。我们的孩子更是如此,很多事、很多学习内容对他来说都是“蒙”的,还在蒙蔽当中,那么,就要有人来对他做工作,做什么工作呢?当然是给他启发的工作,叫做启蒙。怎么能够学呢?是有人教导我们

10、。因此这个“学”,原来就有仿效、效法的意思,上所施下所效也。学习态度在这个“学”字上也能体现出来,孩子在学习,看他处于什么位置上?(下方)启蒙的人在哪里?(上方)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的,也表示,求学的人一定要谦卑,要尊敬老师,尊敬那些教你的人。尊长有东西要教给你,尊长有所作为,弟子来效法尊长,这样就是整个“学”的意义。善“学”会“学”的榜样:古往今来,“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妇孺皆知的熟语,此语出自孔子,完整的说法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众人行,在同行者身上,必有我可以效法和借鉴之处。孔子是最善于“学”、最会“学”的人,孔子学古志“克己复礼”,在实际应用中有所超越

11、,并发扬光大,孔子是一个“不践迹”、不拘泥古法的学者,他对三代“礼”的传承,使用了“损益”两字,说明“礼”是根据时代的实际,要有“损”,即废弃,有“益”即增补的,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告诉我们,学,要活,不要学死了,孔子是反对死读书、读死书,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孔子最爱的学生大家都知道吧?是颜回。孔子对颜回是很欣赏的,对这个学生的“好学”评价很高,在论语中有三段文字作了表述:一是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肯定了子贡的回答;二是鲁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2、三是季康子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孔子认为门下弟子颜回是最“好学”的人,颜回短命死后,再没有颜回这样“好学”的学生了。颜回生前最深的感悟是什么呢?他曾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我们由此可以解读颜回的真实心态,在长期师从孔子学习的过程中,颜回已经认识到孔子的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取之不尽的泉源,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永远在吸纳、召唤、导引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下去,特别是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颜回等辈“欲罢不能”想不学习也不行。(我现在跟随恩师学习,已有这番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