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句类与句型Word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32803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子的句类与句型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句子的句类与句型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句子的句类与句型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句子的句类与句型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句子的句类与句型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句子的句类与句型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子的句类与句型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句子分类概说1、句类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2、句型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和复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类。 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你看电影吗?”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句类(一)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呢罢了”:同

2、样表示肯定,但“呢”稍带夸张和强调,而“罢了”却把事情往小里说。 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点: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例如: 明天要下雨。 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他说了不回家的。 事情本不是这样嘛。 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 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

3、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 (二)疑问句: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1、是非问 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你明天会来吗? 这件事你知道吧? 这事你真的不管? 你昨天迟到了,是吗? 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

4、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2、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今天谁值日? 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3、选择问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例如: 是早上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 喝水还是喝茶? 4、正反问 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A、V不V(来不来)B、V不(来不)C、全句+V不V 。常用语气词“呢、啊”。

5、例如: 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 你买的东西便宜不? 你根本就没看过书,是不是? 反诘问句,即反问句,也有上述四种格式,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例如: 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不用说了是非问) 十二点了,怎么还看电视?(=不要看电视了特指问) 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老拆台选择问) 他们这么不讲理你说对不对?(=不对正反问) (三)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1、表示命令、禁止 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例如: 禁止吸烟。 不许乱说乱动。 快去做作业。 2、表示请求、劝阻

6、,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例如: 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快说呀,为什么不说呢?说吧。 快点!你可以再快一点吗? 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例如:“您说说。| 您请坐。| 您帮帮忙吧。| 请喝茶。” (四)感叹句 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 1、由叹词构成(从叹词辨别感情)。例如: 哇!这衣服真漂亮!(惊叹) 哎哟!你还真自以为是!(讥讽) 唉,真没办法呀!(叹息) 哼,等着瞧吧!(愤怒) 2、“名词+啊”表感叹。例如: 天哪!这可怎么办啦! 我的上帝呀! 我的妈呀! 3

7、、口号、祝词。例如: 共产党万岁! 为幸福的明天干杯! 明天会更美! 4、更多的感叹句里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例如:“那该有多好哇! 好热的天气呀!多么可爱的小孩呀! 多好的想法呀!”句型按照结构不分,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依据谓语的性质,主谓句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复句详见第八节。下面着重分析主谓谓语句和几种较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 (一)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

8、。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把主谓短语中的谓语称为小谓语。例如: 这部电影 我 看过。(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情形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施受关系。 1、受事施事+小谓语 : 大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受小谓语支配;小主语是施事。例如: 这件事我知道。那本书我看完了。这个道理任何人都能讲得清清楚楚。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一口水他都不喝。 这类句子一般都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2、施事受事+小谓语: 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是受小谓语支配的。例如: 我们

9、任何困难都能克服。我什么事也不知道。他一口水都不喝。这类句子也往往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另外,这类句子中的小主语在语义上往往表示周遍性,遍指一切,有夸张或强调的意味(小主语中有任指性词语, 后面有“都”或“也”相呼应,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主谓短语里有“一不没有” 这种格式,有往小里夸张的意味)。第二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小主语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是大主语的一部分。例如: 他身体健康。山里人胆子本来就小。这些战士眼睛熬红了。这类句子的小谓语大多是形容词性词语;但也有非形容词性的,如例第三种:大主语是全句谓语关涉的对象。那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这类事,我们的经验很丰富。这

10、个问题,研究的人太多了。新的操作方法,现在能掌握的人很少。这类句子的特点是:1、大主语前一般都能加上“对于”“关于”一类的介词,当然,一旦加上介词,句子的结构就变了。2、大主语前边往往有“这、那”一类的词;如果不带这类词 ,也要有修饰语,多多少少起点区别的作用;但专用名词作大主语,前边可以不带“这、那”或修饰语,如“炒股,我一窍不通。”3、大主语和后面部分往往用逗号隔开,大主语有提示作用。 第四种: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他们俩手拉着手。全世界人民心连心。咱们谁也别忘了谁。生产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他们你帮我,我帮你。这类句子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也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或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

11、只不 过格式上有点特殊。例至例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例中“你帮我,我帮你”,是两个主谓短语回环的形式,一般不单用一个。 第五种:大主语同谓语中的某一词语(常常是代词)有复指关系。 这盆水,你把它倒了。的附件发i文化的uw这个孩子,我也疼他。 猫头鹰乡间人叫它夜猫子。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这位从教五十年的老教师,他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下面的句子也可归入这一类型: 他的两个妹妹,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他们有的讲故事,有的发议论,有的兴冲冲地作补充。例、中的大主语分别同谓语里的有关词语有复指关系,它们的谓语都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充当的。 第六种:大主语是时间

12、或处所词语,谓语对大主语进行描写或说明。 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天安门前,灯火辉煌。湖面上,波光粼粼。江岸上,厂房巍峨。那边山坳里,枫树的叶子全红了。那个地方,风景优美。这类句子的特点是,时间、处所词语前面一般不能加介词“在”,大主语也不能够移 到小主语后面去。 第七种:大主语是一种商品,作谓语的主谓短语说明或询问这种商品的价格、数量。小谓语是名词性词语。 这书一本两块钱。这书两块钱一本。这种塑料花多少钱一把? 这种名词性主谓谓语句比较少见,多见于口语。 (二)几种动词谓语句 1、“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或“将”)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式,它是汉语主谓句中一

13、种很有特点的句子。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强调“把 ”所引介的词语。试比较: 我们打败了敌人。 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当然,“把”字句中,“把”所介引的对象也并非都能还原到动词后面去作宾语,如 “你把书放在桌上”、“小王把炉子生上了火”,这两例中“把”后面的“书”和“炉子”都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去(前一例动词后面有介宾短语充当的补语,后一例动词后面另有宾语)。有宾语的主谓句也并非都能转换成“把”字句,因为在动词谓语句中,有些不能用“把”字句,当 然也有些必须用“把”字句,有些则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把”字句。也就是说,“把”字句的使用既有规定性,又有可选择性。我们应根据“把”字句的特点正确运用这种句式。

14、“把”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主谓句中,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后边的词语,并对它有一种处置的意味。例如“把杯子打破了”中,“打”是及物动词,且表示强烈动作,在意念上它管得着“把”后边的“杯子”(“打”的是“杯子”);“打”的结果是杯子 “破了”,这就是处置的意义,“杯子”则是被处置的事物。但少数非处置性的动词也可以构成把字句,如:只把目录看了一遍|把牙磕了|把脸一红|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非主谓句中,“把”用在句子的开头,“把”后面的宾语(指介词的宾语而不是整个句子的宾语)是施事,“把”后面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如“把你急的”、“把他热得”。 (2)动词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如“夫妻双双把家还”)。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