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32633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 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2 术语和定义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 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

2、则等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 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机场建设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行业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2环境要素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也 叫环境基质,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气、声与振动、生物、 土壤、岩石、日照、放射性、电磁辐射、人群健康等。2.3累积影响指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及将来可预见活动的影响叠加

3、时,造成环境影响的后 果。2.4环境敏感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 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a)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b)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 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富营养化水域;c)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 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

4、的保护地。2.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本标准中所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不包括环境影响登记表。 (说明技术导则适用于报告表)3 总则3.1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 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图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第一阶段第.阶段第一二阶段有重夫变化公众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筑、标准及相关规划等 2恠据相关规定确宦环境影响评价一丈性类型图环境矗响评价工作程序图32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

5、循以下原则开 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a) 依法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 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 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 新动向。b)早期介入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 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c) 完整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 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d)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

6、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 部门的意见。3.3资源利用及环境合理性分析3.3.1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根据建设项 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明确工程占用 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如建设项目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分析,需 根据建设项目耗用新鲜水情况及其所在区域水资源赋存情况,尤其是在用水量大、生态或农 业用水严重缺乏的地区,应分析建设项目建设与所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容性,明确该建 设项目占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份额。3.3.2 环境合理性分析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

7、、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 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3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3.4.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 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 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 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 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

8、利影响、长期与短期 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 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如敏感保护目标等),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建设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来自两方面:一是项目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二是环境给项 目带来的影响。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3.4.2 评价因子筛选(分为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 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环 境影响预测评价)、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环境

9、质量现状评价)及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 (新老污染源排污状况评价)。3.5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评价工作的广度和深度)3.5.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 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 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其他专题评价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 具体的评价工作等级内容要求或工作深度参阅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3.5.2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10、、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其他专项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可参照各环境要素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3.5.3 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 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旦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 由。36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 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环境现状调查在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 环境特点而确定;预测

11、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 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37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 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在工程分析或场界噪声预测评价时应用)。有地方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38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评价方法应 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

12、用争议或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 论的方法。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特征、评价范围、影响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4工程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简单讲就是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方案和整个工程活 动进行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性质、清洁生产水平、工程环保措施方案以及总图布 置、选址选线方案等并提出要求和建议,确定项目在建设期、运行使用期以及服务期满以后 主要污染源强及生态影响等其他环境影响因素。污染型项目主要以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为主,其 工程分析是以对项目的工艺过程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污染源。匸程分析基本工作内 容:工程概况;

13、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污染物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生态影响型项目主要是以建设期、运行使用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工程分析以对建 设期的施工方式及使用期的运行方式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主要生态影响因素。匸程 分析的内容:工程概况;初步论证;影响源识别;环境影响识别;环境保护方 案分析;其他分析。4.1基本要求4.1.1 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可能产 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4.1.2 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 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

14、进行分析后引用;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4.1.3 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办公室及 生活设施、储运工程)、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 细分析与说明。4.2 工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査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4.3工程分析的内容4.3.1 工程基本数据建设项目规模、主要生产设备和公用及贮运装置、平面布置,主要原辅材料及其他物料 的理化性质、毒理特征及其消耗量,能源消耗数量、来源及其储运方式,原料及燃料的类别、 构成与成分

15、,产品及中间体的性质、数量,物料平衡,燃料平衡,水平衡,特征污染物平衡; 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土石方量,取弃土量;建设周期、运行参数及总投资等。根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给出总用水量、新鲜用 水量、废水产生量、循环使用量、处理量、回用量和最终外排量等,明确具体的回用部位; 根据回用部位的水质、温度等工艺要求,分析废水回用的可行性。按照国家节约用水的要求, 提出进一步节水的有效措施。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存在 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以新带老)4.3.2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绘制包含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各种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列表给出污染 物的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 达标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存在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及具有持久性影响的污染物 的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给出噪声、振动、热、光、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污染的来源、特 性及强度等;各种治理、回收、利用、减缓措施状况等。(注意:“主要污染因子”是在“环 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中的“污染源调查与评价”中确定。)4.3.3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明确生态影响作用因子,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环境特征和工程内容,识别、分 析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性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