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报警质量通病及对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323817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报警质量通病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消防报警质量通病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消防报警质量通病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消防报警质量通病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消防报警质量通病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防报警质量通病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报警质量通病及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防报警质量通病及对策简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开展和消防保卫工作的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年来公共消防平安水平的全面提升,火灾自动报警设施在平安防火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的推广应用也得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开展和消防保卫工作的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年来公共消防平安水平的全面提升,火灾自动报警设施在平安防火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的推广应用也得到了很大开展。在施工中由于质量掌控不严、交叉作业等出现诸多的质量通病,对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云南消防?坚持为社会主义效劳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

2、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泼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效劳。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开展和消防保卫工作的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年来公共消防平安水平的全面提升,火灾自动报警设施在平安防火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的推广应用也得到了很大开展。在施工中由于质量把控不严、交叉作业等出现诸多的质量通病,大大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设施的正常可靠运行,也影响其效能的发挥,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产生严重隐患。笔者就多年从事的消防施工工程经验,对所接触到的几个常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

3、拙见,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1、 常见质量通病1.1管线敷设的质量问题(1)管线材质的质量问题。产品质量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平安。有的工程选用再生管、易燃管,使用厚度不符合标准的钢管,使用不合格的导线,留下质量隐患。(2)配管配线未能标准化的进行施工。辟如有些施工人员对施工工序、工艺不以为然,穿线前未将管槽内的积水杂物去除干净,出现堵管现象,造成返工;钢管下料时锯口未锉平,内口不圆滑,未设置橡胶护口,以致穿线损伤导线;导线接头未用防水胶布绝缘而用黑胶布绝缘导致导线绝缘性能下降,影响系统使用。1.2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质量、施工问题(1)由于电子产业剧烈竞争,市面上各种火灾报警设备的

4、质量差距甚大,价格也有所区别,而在实际工程中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在选用品牌时哪个厂家的廉价就用哪个厂家的,导致消防报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误报率高,不稳定,更有甚者造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瘫痪的严重后果。(2)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在思想认识缺乏、技术上粗制乱造、设备上偷工减料等,有的工程为节约本钱,人为的减少模块导致系统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1.3与其他工种的配合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留洞、留槽、埋管等工作未能及时与土建配合造成后期重新打洞打孔等重复作业,二次装修冲击钻安装支吊架时经常将预埋的焊接钢管和敷设的导线击穿破坏导线绝缘层而对地。2、预防控制对策2.1严控材

5、料设备质量。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与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各类材料、设备进场时严格按物资进场验收程序进行验收,应检验其材质证明书、产品技术资料、产品及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并由工地材料员对每一批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合格证、材质证明书、技术性能要求进行核对、检验,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材料设备采购的质量责任,坚持达不到技术指标、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场,不得使用的原那么。特别是报警设备,应为公安部消防产品信息网公布产品,在采购前应对生产厂家进行资质调研,对其产品质量、检测能力、使用性能等进行审核,采取优胜劣汰的选购模式。2.2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工程开工前,应组织工程部技术人员和施

6、工班组学习有关的标准、技术标准,熟识图纸,进行了图纸自审和会审,加强技术交底,让参与施工的全体人员有共同的认识,特殊工种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台帐及施工班组间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台帐,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工程质量。(1)管线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将现场实际性与施工图纸进行比拟细化,拿出详细的可行性方案和施工方案,明确管线的敷设方向,包括管线的型号、数量及预留等情况。配管穿过现浇砼结构(墙体、模板或设备根底)时,应预埋比管子外径略大一至二级的套管,套管两端应伸出模板各50mm,应将管口封堵以防砂浆进入管内。如直埋短管,其突出两端必须先套好丝扣,并安上管箍保

7、护丝扣,以便接管。敷设时应尽可能减少弯曲次数。配管段须可靠接地,焊接地线时钢管不得有穿孔现象,焊接面积不得小于接地线截面积6倍,焊接处应刷防锈漆。管道切割时,管口内壁应锉光滑,无毛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250V。配线应固定整齐,防止交叉,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不同等级电压线路,应分开,竖直配线应做防坠措施。线路穿过梁板、墙等处,线槽不应抹死在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兆欧。(2)消防报警设备的施工质量控制。消防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GB166-8

8、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标准?及经过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及消防监督部门会审后的施工图的要求。安装前熟悉各个设备(探测器、模块、手报)的接线方式和安装方法,注意与周围物如墙壁、梁、风口等的间距应符合规定:a、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b、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c、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d、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离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e、探测器确实认灯,应

9、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敏感性设备如探测器应在即将调试时才安装.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防止因灰尘、潮湿使探测器误报或损坏。消防控制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盘前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米,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米。b.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控制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c.盘后维修距离不应小于1米。d.控制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米时,控制盘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米的通道。e.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应小于1.5米,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坪0.1-0.2米。有不少工程的消防控制设备外接线杂乱无章,端

10、子上的线并接太多,又无对端子编号,很不标准,应做到所有接入报警控制器的导线端部均应标明编号,且字迹清晰不易褪色。消防报警系统的调试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参加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调试程序工作。a.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及备品备件等。b.按验收标准的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c.按验收标准的要求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进行处理。d.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前方可以进行系统调试。e.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

11、现行国家标准GB16806-1997?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火灾报警自检功能、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警功能、火灾优先功能、报警记忆功能、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的检查,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冲放电三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换。f.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2.3作好协调配合工作。科学地控制和管理进入工程工地的人、财、物,做好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沟通、协调和处理与土建、装修等其他

12、工种出现的交叉作业,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平安生产。在现浇砼内配管,应密切配合土建,管子应预埋在底筋上部。所有预埋管、卡具和箱盒等应牢牢固定,防止浇砼中时因捣动受震移位。箱、盒口必须紧贴模板,并用粗纸等垫物浸水后塞好,以防砂浆进入。在公共建筑的公用通道上敷设的管线,为防止二次装修损坏,预埋钢管时在混凝土模板内侧用红色油漆标注好管路位置走向,或加厚钢管厚度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已敷好的管线被二次装修破坏。总之,只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切实加强消防报警工程施工管理,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消防工程施工工程,保障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防控火灾的能力,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实现平安和谐社会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