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31763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资料】江苏高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江苏高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江苏高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江苏高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江苏高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资料】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资料】江苏高考语文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5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似的一组是(3分) 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行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tnd,y/,nnn;Bxn/in,b/b,y;Cd/du,zhng/ng,j/xi;D.cn hn,m/,xch。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

2、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求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运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解决。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用避免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考,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3、。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方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对的。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映”过程的三个核心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复杂的碳链式反映。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

4、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后,光合伙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光合伙用。【解析】属“提取核心词”题型。解题环节: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重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重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相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规定“找出碳链式反映过程的三个核心性词语”,“接着”、“最后”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伙用”。4.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5、(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体现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1) () 。【答案】(1)安徒生;海的女儿。(2)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同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爱慕我同样爱慕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解析】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初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二、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8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

6、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来宾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端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干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

7、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因此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懂得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因此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但愿。【答案】B【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

8、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因此此词不单指“形貌”。6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分) 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其衣无端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闻其贤者也则悦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 B C. D.【答案】B【解析】体现其妻之贤惠,体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体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对的的一项是(分)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祈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多次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怀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

9、,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攻打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干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答案】C【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攻打江淮地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分)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懂得了。 (2)让我不

10、由于财富多少、地位高下而焦急,这是妻子对我的协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崇高、才干杰出的人,目前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解析】(1)要点:殓、介宾构造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表达语调。相称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调词,表疑问或反问)附参照译文: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她哀悼亡妻的诗作,并悲哀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过了一年,她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来宾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

11、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种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懂得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措施,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诸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管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洁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打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平常起居,都很和悦沉着。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由于财富多少、地位高下而焦急,这是妻子对

12、我的协助吧。我常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干、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样快乐呢?据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快乐;如果不是,就感慨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崇高、才干杰出的人,目前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慨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并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因此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由于她见识高明并

13、且懂得道理多才干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当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懂得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并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之因此”可不必译出。)哎!她毕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并且她的平生特别懂得文章是最贵重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但愿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并且弥补我的悲哀。这是我常常向您祈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因素啊。”像这种状况,我能忍心不写吗?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

14、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辞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分)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体现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阐明。(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辞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达到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体现得更为深远。【解析】(1)考核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她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性,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辞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鉴赏类题型,涉及体现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体现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体现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