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地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31486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熙凤地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王熙凤地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王熙凤地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王熙凤地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王熙凤地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熙凤地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熙凤地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熙凤的管理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王熙凤由于才干超群,贾珍邀请她去协理宁国府。在宁国府,王熙凤针对宁国府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采用铁腕式 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 王熙凤还照常监管荣国府大小事宜,虽然两府事务都照料得 当,但最终王熙凤还是因过度操劳而病倒,不得不淡出了荣 国府的政治舞台。二、案例问题(一)如何评价王熙凤的管理?(二)王熙凤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三、应用理论(一)管理的任务和职能理论1、管理的对象(要素)管理的对象是指管理者(管理主体)为达到预定目标而发挥管理职能所作用的管理客体。管理对象既包括看得见的 人、财、物等管理要素的整体和部分, 还包括无

2、形的各种“关 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及终极点、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等问题,均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确认有关。3、管理的功能与职能(1)管理的功能:1)激励功能2)配置功能3)保险功能4)约束功能(2)管理的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人力开发5)创新(二)管理决策理论1、决策的概念管理决策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最后一步的判断,管理主体改造管理世界和控制管理发展的意识、意志、能力的综合表现。2、决策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组织的管理决策可以分为以下7种类型:(1)集体决策与

3、个人决策(2)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3)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4)稳定条件下决策、风险条件下决策和不稳定条件 下决策(5)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6)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7)时间敏感决策与知识敏感决策3、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是通过认真研究, 实事求是地分析,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住事物变化的规律, 从而作出合理、可行的决断。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十三个步骤:(1)诊断问题1)找出差距2)寻找原因3)整体情况诊断4)明确压力5)确定资源(2)设计方案1)确定决策指标2)给每个指标分配权重3)拟定方案(3)选择方案1)分析方案2)确定决策的合理性标准3)选择方案(4)执行决策1)实施

4、方案2)评价决策效果(三)管理激励理论1、工作动力与动机(1)工作动力工作动力是推动个体行为并把这些行为引导到特定工作目标的个体内驱动力。(2)需要需要是人对某种事物对象的欲望,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 分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高级需要。(3)工作动机工作动机是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形成动机有两个条件: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2、激励“激励”指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即为了特定目的而影响或满足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过程。(四)管理的最高境界理论1、无为而治的涵义(1) “无为而治”叫“无为无不为”,主要指管理行为 的超脱、适度、使众和感化。(2)无为而治的操作。

5、庄子讲“无为无不为”,即用“无 为”而达成“无不为”。孔子倡导先有为而后达到“无为” 。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3)无为无不为是一种管理战略和艺术。1) 适度。适度思想强调:“天下有难,常过于为。天下 无难,常不及为,过于为则扰,不及为则偷”。2)手段不同。先秦道家主张以清静无为达到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不事而民自富,我 不欲而民自朴。”老子认为:“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法 家主张以专制手段达到无为而治,儒家则主张“为政以德”, 以道德导向达到无为而治。2、现代化管理中的无为而治思想现代管理者借鉴无为而治思想,就是管理者在顺应客观 规律的前提下,充

6、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而不干 扰事物的自然发展,用最少的、必要的行为和投入达成最大 的管理效果,用间接的手段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 效能,实现由“事必躬亲”向“事不躬亲”的转变。3、无为而治思想的应用与发展规划是拟订目标、政策、措施,是无为而治管理的起点。 合理用人是实现规划的手段,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要举措。 管理者以自身形象率先垂范,从而“施之以德”,是无为无不为。管理者施以控制,“扶正祛邪”以促成“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成效。而完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则是无为而治 的条件和保证。四、案例分析(一)问题分析1、如何评价王熙凤的管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充分体现了王熙凤杀伐决断的管理

7、 才干。具体分析其管理措施和成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了管理任务和职能理论。王熙凤在管理工作中明确管理的任务、目标、职能,对 宁国府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达到了预期的 目标,圆满完成了协理的工作任务。(1)领导授权充分,工作有效开展。首先,王熙凤有一位管理经验十分丰富的直属领导为她 撑腰掌舵,那就是她的婆婆王夫人;其次,作为宁国府主人 的贾珍也给予了王熙凤充分的授权,贾珍交待的两条原则: 钱物,不必请示尽管用;人事,等同荣府尽管调。相当于把 宁国府的人权、财权都交到了王熙凤手中。两位领导的支持 是王熙凤大胆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2) 领导以身作则,员工上行下效。首先,作为

8、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让下属 信服于自己而听从指令。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中就做到了这 一点。“为了彻底扭转宁国府纪律涣散的颓风,王熙凤从时 间管理开始,狠抓劳动纪律,要求每日卯正二刻到宁国府点 卯,且亲力亲为,每天亲自至场点名。”其次,王熙凤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也给下属们树立了榜样作用,她一到宁国府, 就开门见山制定规矩,将自己的管理特点事先点明,先礼后 兵。“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 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 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3) 建立层层监督体系。一方面权利下放,即

9、王熙凤授权给来升媳妇:“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 刻来回我。”另一方面,管理者本身适当监督。王熙凤明示:“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 正二刻过来。”既有授权,又有监督,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 用。第二,运用了管理决策理论。王熙凤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一针见血指出宁国府在管 理上存在的五大弊病,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制定规矩, 定岗定编,责任到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科学管理诊断,指出工作痛点。王熙凤有着优秀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 抓住主要矛盾和工作中的痛点,并且对症下药。同时,也体 现了王熙凤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不打无准备之

10、仗,在处理 问题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去宁国府之前,王熙 凤就先对宁国府进行了“管理诊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宁国府在管理上存有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 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 有脸都不服铃束,无脸者不能上进”。(2)严明工作纪律,责任落实到人。王熙凤在管理工作中,定岗定编,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严格规定什么时候上班、下班、换班,环环紧扣,什么人在 什么时候查班、巡查,严丝密缝。同时,将做事与管物结合 起来,把工作责任和经济责任结合起来,误了事要罚,丢了 东西要赔。经过她的筹划管理,宁国府的面

11、貌焕然一新,解 决了“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任无大 小、苦乐不均”的管理弊病。第三,运用了管理激励理论。(1)奖惩分明,恩威并用。王熙凤对来升媳妇说;“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 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 ,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 一行说话。”(2)严管重罚、令行禁止。为了确保制度落实到实处,她采取的就是严管重罚。一 个负责迎送客人的下人点卯迟到,王熙凤毫不手软,打了当 事人二十板子,同时,对管理者进行追责,下令革了来升一 月银米。大伙这才知道王熙凤的厉害,从此众人不敢偷闲, 兢兢业业,执事保全。(3)严明纪律,适时激励。王熙凤在强调纪律、严格执法的同时,也不忘让大家

12、有 个奔头,她激励大家道:“说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 , 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让员工们在感受到纪律严明的同 时,也看到了自律完成工作任务的希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 性。2、王熙凤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没有很好地领会管理的最高境界理论-无为而治。(1)缺乏人才队伍培养战略现代管理者借鉴无为而治思想,就是管理者在顺应客观 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而不干 扰事物的自然发展,用最少的、必要的行为和投入达成最大 的管理效果,用间接的手段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 效能,实现由“事必躬亲”向“事不躬亲”的转变。王熙凤具有争强好胜的事业心,事事亲力亲为,在整个 管理过程中

13、没有做到分级管理。缺乏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尽 管两府事务都筹划地十分整齐,但最后还是落得个身体虚亏 的下场。(2)过度管理导致民心所失。无为而治又叫无为无不为,讲究一个“适度”的原则。 规划是拟订目标、政策、措施,是无为而治管理的起点。管 理者以自身形象率先垂范,从而“施之以德”,是无为无不为。而完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则是无为而治的条件和保 证。王熙凤通过采取制定规矩,擒贼擒王,定岗定编,责任 到人,严明纪律,恩威并施等等管理措施强化监督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宁国府的面貌。但是这一切都 是靠铁腕手段来实现的,带着深刻的封建思想家长制管理的 印记,并未从根本上实现“以德服人”,由此

14、引发的下人怨声载道,人心尽失,在此情形下,相应管理方针可持续发展 的可能性较小。(二)改善对策1、建立分级管理体制。不管是在荣国府还是宁国府, 大小事事均亲力亲为不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应建立一个管 理的团队,实行分级管理,并建立建全各层级的工作考核机 制。2、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从优秀员工中选拔骨干,着重 培养,对其充分授权,使其能独当一面,不用大小事务均向 王熙凤汇报,这样就可以腾出精力和时间去处理更重要的事 务。(三)案例点评1、不管再能干的人,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光靠自己一 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需要站得高,有远见,有 谋略;另一方面,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重视团队的力量。2、身体是

15、革命的本钱,为了争强好胜,最后导致身体 受损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近年来无数英年早逝的所谓社 会精英们的事例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五、案例结论对于贾府来说,王熙凤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有着不可 替代的协调价值,做事有热情、有韧劲,计划、组织、协调、 控制能力都很强,对贾府上下方方面面的事都很清楚,业务 能力令人称叹。她的许多管理方式在现代社会仍有着很强的 借鉴意义。但是由于思想的禁锢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王熙 凤的局部管理注定挽救不了整个家族衰败的命运。王熙凤的 管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等级制度为特征的圭寸建人治的 管理本质。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王熙凤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确实很强。但是,由于太过于争强好胜,导致最后落得惨 淡收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管理者,除了能力以 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开阔的眼界, 豁达的心胸,要懂得用人, 懂得放权,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更重要的是,任何以牺牲 身体健康换来的工作成就,都是过眼烟云。没有身体健康的 那个“ 1”作保障,后面再多工作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