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31325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把握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六至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浅易的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也就是说,初中生要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优美句段,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准确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把握文言文阅读的习惯和特点,从整体上感知文章主旨。不难看出,这些内容无疑就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纲”,中考时要想在文言文阅读上拿到高分,就必须围绕以上知识点狠下功夫。 归纳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板块的考题,其常见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考点一:重点字

2、词考点二:文言句式考点三:句子翻译考点四:理解文章内容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考点六:感悟作者的情感 考点七:断句考点八:鉴赏拓展 考点一:重点字词 这类题目主要围绕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设计考题,要求考生准确进行解释。 【例题】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缊袍敞衣( ) 【技巧点拨】文言文字词的考查,一般都遵循“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知识在课本”的原则,因此要注意平时积累。一是要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譬如“今亡亦死”中的“亡”,就是一个常见实词。二是积累通假字,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就通“悦”。三是积累

3、词类活用,譬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中的“船”就是名词用作状语,当“用船”讲。四是积累古今异义,譬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此句中就当“祭祀用的牛羊”讲,与今天“为正义而死”的意思根本不同。五是积累一词多义,譬如“之”,在古汉语中就有“的”、“到”、“位”等多种意思。 有了广泛的积累,大多数文言字词都能给出意思。对于少数未学到过的文言字词,同学们可先整体理解该字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再回过头来猜测相关字词的意思,选择一个最贴切的意思将其写出来。 【参考答案】(1)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2)每天(3)气味,这里指香气(4)破旧 考点二:文言句式 这类题目主要是围绕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设

4、计考题,或填空,或判断,或翻译。 【例题】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技巧点拨】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判断句,即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二是被动句,即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三是疑问句,表达某种疑问。四是倒装句,主要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四种情况。五是省略句,即句子中的某一成分出现了省略。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对给出的文言句子作出准确判断,然后再依据各种句式的特点进行解题。 【参考答案】(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考点三:句子翻译 这类题目就是要求对文言句子进行翻译。 【例题】把文

5、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技巧点拨】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掌握五种文言特殊句式,同时要了解借代、互文、委婉、讳饰等文言文修饰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常识,最后,还要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基本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一般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留”、“补”、“删”、“换”、“调”、“选”、“固”、“意”。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景公使使者至”,就可译为“景公派使者到了”。(晏子辞千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翻译时应将“再”、“三”后面的

6、“鼓”补出来。(曹刿论战)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在翻译时应将无意思的“之”删掉。(愚公移山)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文中的代词换成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例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在翻译时应把“吾”换成“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可调换成“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形式。(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野有麦场”中的“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七条:a回头

7、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b项最恰当。(狼)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岳阳楼记) 意。即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在此基础上,再对不懂的词语进行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这样,一个文言句子就能够很轻松地翻译出来。 【参考答案】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考点四:理解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中心 这类题目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一般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例

8、题】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文意,然后和现代文阅读一样,抓住文题、首尾段及主要段的中心句进行概括整理。 【参考答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 这类题目主要围绕文中的人物设题,要求考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例题】根据甲(晏子至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乙(景公游于寿宫鳏寡有室)两文(均选自晏子春秋),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技巧点拨】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现代文阅读一样,同样是抓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时候还要注意对比、烘托等手法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参考答

9、案】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的人,是一个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 考点六:感悟作者的情感 品味文章观点哲理 这类题目主要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但有时也出现在选择题中。 【例题】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陋室铭)、乙(爱莲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读懂原文,然后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进行品析。因为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观点的表达,都要以抒情、议论等句子作为载体,抓住这些句子,就基本找到了答案。 【参考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考点七:断句 这类题目,就是要

10、求考生给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可以是操作题,也可以是选择题等。 【例题】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技巧点拨】中考文言文的断句,肯定不会考给整篇文言文断句,通常只是要求对一个文言文片段进行断句,因此难度不算大,但要断准确,也实非易事。那么,如何去完成这样的题目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理解大意分层次。方法是联系上下文,通读全段,弄懂这个片段的大体意思,然后看能不能分出一个大概的层次来。 二是抓住名词理句子。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一般都是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看看它们的前后可不可以断句。 三是寻找虚词分句子。文

11、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如“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一般用于句首;“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关联词一般用于复句中间;“也、矣、焉、耳、耶、与(欤)、邪”等经常用于句尾;“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疑问词一般代表此处是一个疑问句;“曰、云、言”表示人物在说话,我们完全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四是分析语法辨句子。“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

12、、“受于”,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是典型的固定结构。 五是巧用修辞断句子。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断句时可以利用。 【参考答案】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考点八:鉴赏拓展 这类题目,围绕文言文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艺术手法等一个或多方面设题,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文中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 【例题】甲文段(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选自明史)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目,要在准确把握原文内容的基

13、础上,根据考题要求,沿着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进行品析,作答时一定要紧密联系文章的主题、抒发的情感、阐明的道理、艺术手法等,内外结合,合理生发,表达清楚。 【参考答案】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二、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归纳研读文言语段阅读理解 考点归纳研读考点归纳整理考点1:正确翻译文言重点字词、句子,断句考点2:加强对主旨句、警句、名句的理解及背诵考点3:品味词语在文中的表达妙处及其表达效果,分辨语句的表达方式考点4:概括语段内容,分析语段结构及其在原文中的地位作用考点5:评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14、,感悟文中人物及事件的特点、意义考点6:评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技巧(修辞)考点7:评析文章的思想倾向及历史意义考点8:联系实际,谈文章对自己的启发及其现实意义考点9:与语段有密切联系的文学常识及其写作风格考点10:不同素材间的联系、比较和迁移知识要点研读一、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二、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主要把握如下四点:1、断句停顿;2、分析常见虚词、关键实词、重点语句的意思;3、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4、对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能从文体特点上进行分析。三、诗词赏析这是一项综合性较强、能力层级较高的活动。诗词赏析的内容包括:1、词语和句子内容、文章主旨的概括;2、表现手法(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