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Word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309773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作者:beanfield 一、“古代诗文阅读”考试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7)默写常见的名句、名段和名篇(见“古诗文背诵篇目”)二、真题感悟1.(2004)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 v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

2、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按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之曰:“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v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w x)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年荒劝赈,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不敢欺。” 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

3、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v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于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v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日:“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父欣然从之 从:听从 B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 屏:除去 C毁淫祠百余 淫:淫乱 D童子皆流涕 涕:眼泪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B ) A 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 我见

4、相如,必辱之 B 宣德九年卒于官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即画地以质之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曹端“学不厌”或“教不倦”的一组是 ( C )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 /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 。 A B C D 2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D ) A曹端五岁的时候,见到河图、洛书这 些古籍,就在地上作画,向父亲请教。 B曹端反对迷信思想,看重儒教的作

5、用,亲自设坛讲学,教化百姓。 C曹端向知府郭晟提出:公和廉是为政的根本,这在现今还有一定的意义。 D李德原来也在家乡讲学,等他见到曹端,认为学生们得到了“人师”,就回避离开了。 四、(12分) 27联系第一部分的文言文文段,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译文:学生们心悦诚服听从他的教诲,郡里的人都被他感化,把争执、诉讼当作可耻的事。 (2)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 译文:曹端也把李德的品行和道义视为很高尚(或:曹端也认为李德的品行和道义很高尚),指示学生们一定要聘请到他。2.(200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 v 吕蒙正

6、字圣功,河南人。祖梦奇,户部侍郎。父龟图,起居郎。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v 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 v 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日:“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 v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周太祖自邺南归,士庶皆罹剽掠,下则火灾,上则彗孛bi ,观者恐惧,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kung ,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

7、”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v 蒙正初为相时,张绅知蔡州,坐赃免。或言于上曰:“绅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贫时勾索不如意,今报之尔。”上命即复绅官,蒙正不辨。后考课院得绅实状,复黜为绛州团练副使。及蒙正再入相,太宗谓曰:“张绅果有脏。”蒙正不辨亦不谢。 v 注 :擢(zhu):选拨。阳:同“佯”,假装。贶(kung):赐,赏赐。侃然刚毅正直的样子。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若一知其姓名 若:如果 B尝灯夕设宴 尝:曾经 C或言于上

8、曰 或:或者 D及蒙正再入相 及:到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B ) A 时皆服其量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乃知理乱在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欲献之蒙正以求知 乘彼垢垣,以望复关 D 及蒙正再入相 再拜献大王足下 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蒙正刚直大度的一组是 ( A ) 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 蒙正遽止之 闻者叹服 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 特蒙正贫时勾索不如意,今报之尔 蒙正不辨亦不谢 A B C D 2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 ) A对公然蔑视自己的人,吕蒙正不想知道他的名字,认为知道了,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

9、道为好。 B一位京官要送给吕蒙正一面能照二百里的古镜,吕蒙正认为自己的脸面才碟子大,派不上用场,所以没要。 C正当太宗洋洋自得,夸耀自己治理下的社会一派繁荣的时候,吕蒙正却说亲眼看 见京城外不远处就有很多人饥寒而死。 D在处理贪官张绅的问题上,吕蒙正先是受到误解,后来才得以澄清,但他始终不予辩解,也不谢恩。 四、(12分) 27联系第一部分的文言文文段,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 译文:吕蒙正假装作没听见而从他面前走过去。 (2)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 译文:希望陛下看到近处以至于想到远处,这是百姓的幸运啊。!3.(200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0、问题。 v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予之论士曰:“行已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v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

11、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顾炎武廉耻) v 注:五代史,指宋欧阳修撰的新五代史;三代,此指夏、商、周三朝;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为训诫自己的子弟而写的著作;小宛,涛经小雅中的一篇。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善:好 B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要:切要 C若由此业,自致卿

12、相 致:达至 D吾时俯而不答 时:时常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A耻之于人大矣 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B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 C治人之大法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D不廉则无所不取 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 2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不是作者本人原话的一组是 ( A )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廉耻,立人之大节 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行己有耻 A B C D 25下列对原文的转述和理解,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C ) A礼、义、廉、耻是四种维系国家稳定的道德力量。 B人不廉洁,贪

13、得无厌,这样的行为根源于没有羞耻之心。 C颜之推为了下一代有良好的教育,鼓励自己的子弟学习鲜卑语。 D颜之推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希望自己的子弟懂得大是大非。 v 26联系第一部分的文言文段,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v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呜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答:我看夏、商、周三代以后,世道衰微,不讲礼义,丢掉廉耻,这样的风气(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不过。松柏经得起岁寒的考验,雄鸡不惧风雨、依时鸣叫;在那种昏暗、迷乱的日子里,也示尝没有头脑清醒(不从流俗)的人。 4.(200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v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日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未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