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30876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1.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1.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 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繁殖快,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1. 微生物类型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微生物类型细胞结构特点常见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或核酸构成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杨原始核缺乏完整细胞器细菌、放线菌、衣原体、英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体真核细胞型微生扬完整细胞核,细胞器完整真菌2病

2、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3.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一)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特殊组分:G+菌、G-菌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 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

3、。(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区别点G-坚韧度转坚韦刃较蔬松唇度20SOnm5-1OnmpF达50禺1-2肽聚糖含呈(占月赳壁干蛋)50%80%5有无夕卜膜有三维呈间(立彳杠全吉才勾)二维空冋(平面全古才勾)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2. 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荚膜:功能: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免疫原性。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普通

4、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根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4. 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第二节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IMViC试

5、验的组成及机制;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 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2. 适宜的酸碱度多为pH7.27.6。3. 合适的温度多数病原菌为35C37C。4. 必要的气体环境主要是02和CO2。按细菌对O2的需要与否,将细菌分为: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细菌的繁殖速度: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即可分裂一次。2. 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机制,自氧菌与异氧菌的概念。3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特点。(一)能量代谢细菌获取能量的途径生物氧化。细菌能量代谢的主要类型:需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产能多发酵以有机物作为

6、最终受氢体。产能少(二)分解代谢检测细菌糖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检测细菌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吲哚(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等。其他检测细菌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第三节细菌与环境1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2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条件致病菌I*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能引起疾病的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G3. 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等概念;高温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二、细菌的控制(一)基本概念:消毒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杀灭物体或介

7、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无菌无活菌存在的状态。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4. 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真菌的基本性状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分类真菌抱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第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大小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第四章微生物与感染涂片(干燥)(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细菌致病三大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全身感染的类型第二篇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第五章细菌的检验技术第一节细菌形态检验技术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染色标本检查的一般程序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的原理、方

8、法。2. 革兰染色法【方法】第二节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技术调配一溶化一调Ph过滤澄清一分装一灭菌一检定一保存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及观察要点。培养基的概念培养基的分类第三节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糖(醇,苷)类发酵试验、O/F试验、MR试验、VP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要点及其应用;I试验、C试验、氧化酶、触酶、血浆凝固酶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及KIA和TSI的试验原理、操作要领、观察结果要点及其应用。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原理:多糖一单糖一丙酮酸一酸性产物(或产气)-pH/呈酸性变色(或出现气泡2、O/F试验原理:根据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对氧分子需求的不同,将细菌

9、分为氧化、发酵和产碱型三类3、甲基红试验原理: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生成大量混合酸,使培养pH下降至4.4以下,加入甲基红后,呈现红色反应。为甲基红试验阳性。4、V-P试验原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中,乙酰甲基甲醇被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化合物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是为V-P试验阳性。5、B-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原理:有的细菌可产生B-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邻硝基酚B-D半乳糖苷(ONPG)而生成黄色的邻硝基苯酚,该试验也称为ONPG试验。6、七叶苷水解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七叶苷产生葡萄糖与七叶素,七叶素与培养基中的Fe2+

10、结合后,形成黑色的化合物,使培养基变黑。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2、硫化氢试验原理:细菌产生酶,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亚铁盐或铅盐结合生成黑色化合物。3、尿素酶试验原理:细菌产生脲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培养基呈碱性反应4、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原理:细菌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使苯丙氨酸脱氨形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与三氯化铁作用,形成绿色化合物三、碳源利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原理:有的细菌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解枸橼酸盐产生碳酸盐,使培养基呈碱性反应四、酶类试验1、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原理:某些细菌具有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能

11、将二甲基对苯二胺或四甲基对苯二胺氧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2、触酶试验原理:细菌产生的触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初生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3、凝固酶试验(试管法)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4、凝固酶试验(玻片法)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5、硝酸盐还原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还原培养基中的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醋酸作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试剂中的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磺酸,再与a-萘胺结合,生成N-a-萘胺偶氮苯磺酸(红色化合物第六章真菌检验技术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

12、查原则第七章病毒检验技术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注意事项;第八章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药物敏感试验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法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K-B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正确发报告)。第三篇常见微生物鉴定技术第十章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分类依据及分类;病原性球菌标本采集种类、检验鉴定程序、鉴定要点、检验鉴定依据及报告要点。第十一章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第一节肠杆菌科概述肠杆菌科细菌:1.G-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2. 发酵葡萄糖,兼性厌氧3. 氧化酶阴性4. 还

13、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5. 触酶()肠道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SS琼脂等肠杆菌科抗原:0抗原(菌体抗原),K抗原(荚膜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等肠杆菌科鉴定依据:1革兰染色2. 触媒、氧化酶、硝酸盐还原3. KIA、MIU、IMViC,其他生化反应4. 血清玻片凝集(鉴定到种、型或血清型)IMViC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二、埃希菌属形态染色:1.短杆菌2.革兰染色阴性3. 有鞭毛4. 有菌毛培养特性:符合肠杆菌特点EMB紫黑色有金属光泽乳糖发酵菌落S-S桃红色乳糖发酵菌落生化反应:IMViC(+-)大肠杆菌K

14、IA:AA+血清型表示法:O:K:HETEC肠毒素: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素(LT),65oC30min被破坏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EIEC毒力测定试验:豚鼠眼结膜试验卫生学标准:每ml饮水中细菌总数W100个,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数W3个,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中,大肠杆菌菌群数W5个。三、沙门菌属对人类有致病性: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形态染色:G-杆菌;周身鞭毛培养和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分解蛋白质,产生h2s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

15、EMB、MAC):无色透明菌落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SS):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黑色菌落伤寒沙门菌KIA:KAH标本采取:第1-2W,血、骨髓;第2-3W,粪便、尿;全程取骨髓肥达反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0、H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T021:80,TH21:160;PA、PB均三1:80才有意义。动态观察:双份血清抗体四倍升高有诊断意义四、志贺菌属形态染色:符合肠杆菌特征,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是本菌与其它肠道致病菌主要区别点培养特性:肠道鉴别培养基上的无色透明、乳糖不发酵菌落抗原分类:根据0抗原分4群,40余型,我国常见B群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