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第4单元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306379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第4单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第4单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第4单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第4单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第4单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第4单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第4单元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综合检测(四)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18分)1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B且庸人尚羞之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害羞C杖汉节牧羊杖:名词用作动词,执、拄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解析】“羞”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答案】B2(2013届威海月考)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A项,之:代词,这件事;助词,的。B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C项,因:副词,于是;介词,凭借。D项,乃:副词,才;副词,竟然。【答案】B3下

2、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B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燃C举孝廉不行D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解析】A项,宣言,古义:扬言;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B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C项,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D项,子弟,指年轻的后辈。【答案】D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B信义安所见乎C求人可使报秦者D子卿尚复谁为乎【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A、B、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答案】C5名句填空。(6分)(1)顾吾念之,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武留匈

3、奴凡十九岁,_,及还,_。(班固苏武传)(3)虽才高于世,_。常从容淡静,_。(范晔张衡传)【答案】(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3)而无骄尚之情不好交接俗人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

4、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素与副张胜相知素:一向B幸蒙其赏赐 幸:希望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5、 治:审理D见犯乃死,重负国 重:又,再【解析】“重”读“zhn”,意思是“更加”。【答案】D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A项,“相”,都是副词,相互。B项,“为”,介词,替,给;动词,成为。C项,“与”,连词,和;动词,给。D项,“其”,代词,其中的;代词,指苏武。【答案】A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成为“汉使与刺杀事件有关”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ABC D【解析】注意张胜与虞常的

6、关系,张胜参与了刺杀事件的预谋工作。【答案】D9下列有关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当汉朝准备派遣苏武等人出使匈奴的时候,匈奴内部的缑王、原汉朝的降将长水校尉虞常,以及卫律带来的被迫投降匈奴的人,在匈奴谋反。B因为虞常与张胜原来是老朋友,虞常就把这次密谋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回归汉朝的事件告诉了张胜,并得到了张胜财物上的资助。C正当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行动时,中间有人告密,于是单于的子弟调集部队围剿了谋反的虞常等人,缑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D单于让卫律审理这起谋反案,并让卫律把汉使苏武等人招来接受审判。苏武认为这样会给国家带来耻辱,于是举起佩剑刺向了自己。【解析】B项,理解错误,虞常告诉张

7、胜的是刺杀卫律而不是劫持阏氏。【答案】B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4分)译文:_(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4分)译文:_【解析】在这两句话中,翻译的重点分别是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用法。如:“为”,介词,替;“弩”,弓箭手;“屈”“辱”都是使动用法;“虽”,即使;“以”,连词,没有实在意义。【答案】(1)听说汉天子十分痛恨卫律,我虞常能替汉天子埋伏弓箭手射死卫律。(2)使品节和使命受辱,即使能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井陉之战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

8、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

9、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

10、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11、,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建大将之旗鼓建:建造B诸将效首虏 效:献上C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顾:只是D赵已先据便地为壁 壁:营垒【解析】建:树起。【答案】A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还报,则大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C若疾入赵壁,拔赵帜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和一契D其势非置之死地从间道绝其辎重【解析】B项,连词,即使。A项,副词,

12、于是、就/副词,就是。C项,代词,你、你们/动词,似、像。D项,代词,这/代词,他们(的)。【答案】B1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韩信用兵“艺术”的一组是(3分)()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A BC D【解析】鼓舞士气,也表现了韩信的自信;表现韩信对广武君的尊重;解释背水一战的原因。【答案】C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信先选轻骑持汉红旗隐蔽山上,乘机更换旗帜扰乱赵军军心;又背水布阵,迫使汉军殊死作战,置之

13、死地而后生,取得胜利。B诸将对韩信反常规背水布阵,并说今日破赵会餐不信服,所以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胜利后经韩信解释,佩服不已。C赵军事先占据便利形势,看见汉军阵形后大笑轻敌,在韩信等佯弃鼓旗逃走后又空壁逐利,中计丢失军营,大乱而败。D井陉之战,韩信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活用兵法,取得胜利,所以,他虽没有兵书传世,仍可考察出他善用“变诈之兵”。【解析】“阳奉阴违”错。【答案】B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4分)译文:_ (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2分)译文:_ (3)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2分)译文:_【答案】(1)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上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2)韩信就下令军中不要杀广武君,有能够活捉(他)的人赏给千金。(3)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参考译文】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