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3042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需家长全面理解资料图片教育部近日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事实上,记者在采访多位家长和幼儿园后发现,家长及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理解有一定出入,专家认为,入学考试、家长的超前培养习惯等助长了超前教育的风气。家长不了解、有误读虽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已经发布了半个多月,但很多家长表示并不知情,甚至连在某知名亲子网站工作,有两个孩子的李女士也表示,她和同事还不了解这一指南。当记者介绍说这一指南涉及了健康、语言等5个领域,有近50页,包括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

2、学会体谅父母辛劳等等内容时,李女士非常惊讶。尽管在指南里和教育部针对指南所作的相关问答中都明确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但和孔女士一样,对指南有所耳闻或在网络、媒体上见过相关报道的家长,第一印象都会将其理解为是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了相应的标准,这也是指南在网络上惹来抨击的重要原因。如有网友就表示,“我觉得这些所谓的教育指南跟现在的素质教育是一样的,在什么年龄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期望,如果达不到是不是就说明那个小孩是差生呢?每个小孩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特长不一样,我觉得让孩子

3、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发展最好。”就目前家长对指南不理解或误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研究员、尹坚勤认为,指南不只指向教育机构,还指向家庭,这就让指南的推广更加复杂,“我们不应泛化指南的意义,一旦泛化就会僵化,容易造成家长对指南的片面理解。幼儿园指南更细化、更具体“在指南发布之前,已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的实施细则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等一系列指导措施。与以往的相比,这次的指南也是分为了5大领域,但每个领域提出的目标相应的教育建议更为具体。”西城区某市级示范园的宋老师表示。崇文三幼园长袁春芬也认为,新出台的指南对幼儿园的专业要求更规范、更细致、更具体,比如明确孩子在5-6

4、岁阶段只要会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现在很多家长盲目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学到小学程度的加减法,远超出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水平,“幼儿园是全人教育。在3-6岁这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生活习惯等等。”红黄蓝教育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南中明确了3-6岁幼儿需达到的发展水平,供教师和家长实施教育的参考,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但一定要明确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要做到因人施教,尊重每一个个体自身的成长速度,切忌攀比,切忌拔苗助长。”权威回应指南内容需要家长全面理解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学前教育研究所教授,教育部

5、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参与指南的制定新京报:今年5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近期公布的定稿做了哪些修改?冯晓霞:定稿和征求意见稿变化比较大的几个地方是:1、说明部分第二条“建立合理期望”后,增加了“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2、说明部分第四条实施指南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中,增加了“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因为这些品质对人一生的学习与发展来说是极为宝贵的,而它们恰恰在幼儿期开始萌发并逐渐形成雏形。3、在健康领域“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部分的教育建议中,增加了性保护内容。“告诉幼儿不允

6、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这是以前有关幼儿教育的文件中从来没有涉及过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对于幼儿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性教育内容,也是最符合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新京报:目前,家长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幼儿只学10以内加减,只会写自己名字等要求是不是太低?在小学择校风严重的情况下怎么过入学考试关?冯晓霞:在确定指南认知目标时,研制组是认真研究过国家小学数学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南的要求和小学课标的要求是衔接的。对指南中科学(包括数学)和语言学习方面要求太低的说法,我认为其实是很多记者和家长没看清相关全部内容。例如,指南5-6岁儿童数学学习不只是10以内加减运算,还包括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理解量的相对性,

7、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等。这些反映数学思维的内容能说简单吗?数学不仅仅是计算,数学能力也不是简单的计算能力。指南没有在计算上做很高要求,而是强调让孩子初步理解数学,有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比仅仅会计算要重要得多。所以,请家长相信,指南是基于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科研成果提出来的,是负责任的大家需要全面理解其中的内容。至于目前存在的小学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学生的问题,需要在义务教育真正均衡发展的前提下解决。这确实是指南真正得到实施的条件之一。新京报:对4-5岁“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

8、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一条,媒体上反映较多,有的说“高中生也做不到”。冯晓霞:确实,很多高中生大学生甚至成年人也没做到。但这正是我们教育中的问题。只知道让孩子单方面接受爱,却不知道从小让孩子懂得这种爱,那他们就会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当前所谓“啃老族”的出现难道不是父母长期单方面付出所造成的吗?当然,对幼儿来说,体会父母的辛苦仅仅是初步的。如果认真看过这部分内容,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多么高不可攀的要求。【相关影响】能否转变家长观念?袁春芬认为,指南的出台对家长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喜欢模仿是幼儿阶段一个很大的特点,家长是孩子的重要学习榜样。家长如果能正确领会指南,树立科学育儿观,了解自己的孩子身心

9、发展水平,要用心观察孩子,多与孩子做积极、有效的游戏与沟通,参考指南中的建议,做好家园配合,有利于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对幼儿园而言,虽然教育部希望指南能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但红黄蓝教育机构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家长对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期望还是会给幼儿园带来一些现实压力。据记者了解,目前对指南的培训正在逐步展开。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中心研究员、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占兰,刚刚结束了对各省级培训团关于指南进行的培训,她透露这次培训为期5天半,主要针对指南内容的理解和实行。参加培训的主要是各省行政、教研相关人员以及幼儿园园长,每省5人。指南解

10、读健康篇关键点户外时间至少两小时3-4岁的孩子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而到了5-6岁,即使换了新的幼儿园,也要能够较快适应。为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指南建议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幼儿园做法:几年前,北京市教委就在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推广阳光体育活动,规范的幼儿园都能保证孩子每天阳光体育2小时。幼儿阶段身体发展非常重要,幼儿园会通过提供多种户外材料,多种运动形式帮助孩子提高培养身体素质。比如在崇文三

11、幼组织了“六岁六公里徒步走”活动,带中班孩子到玉渊潭认领小树,带小班孩子走进军营等,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同时,也是培养孩子集体感、团队意识的一种方式。家长贴士:许多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多,给孩子的锻炼机会太少,且重智力轻体育,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等关注不够,不少家长还在课余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挤占了孩子玩的时间。关键点自我保护3-4岁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5-6岁,要学会不给陌生人开门,并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幼儿园做法:幼儿园会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多种教育形式,对3岁的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2、老师会教育幼儿不能跟陌生人走,陌生人给的好吃的、好玩的都不能要。比如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表演儿歌小兔子乖乖,让他明白除了爸爸妈妈和熟悉的家人,不能跟陌生人走;再比如“实战演习”,邀请警察叔叔穿便装装扮成陌生人进入园所,用“糖衣炮弹”哄孩子,孩子说什么都不走。家长贴士:父母也要对孩子做这方面的教育,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和陌生人走,爸爸妈妈找不到会多么着急,外出时紧紧抓住大人的手等。但同时要告诉孩子:家庭地址一般不能告诉陌生人,只有在老师、家人不在身边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告诉陌生人,比如警察,排除不安全因素。语言篇关键点会写自己名字在这次公布的指南中,在语言篇中没有对孩子的识字量的要求,只要求5-6岁的

13、孩子能够专注地阅读图书,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能够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并且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幼儿园做法:一般公立幼儿园都是在让孩子在生活中认字,不会直接教孩子拼音和汉字的书写。比如在班级的窗户上,老师会贴有“窗户”两个字,学具柜上玩具的名称也会有汉字标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而不是会硬性要求必须认识哪些字。但有些私立幼儿园会在大班教孩子拼音和汉字书写等内容。家长贴士:强调孩子认字量是很多家长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袁春芬园长提醒,小学老师非常反对幼儿园老师教拼音,一方面幼教专业教育中并没有拼音教学训练,另一方面,孩子一旦养成错误的习惯再要纠正

14、很困难。此外,就写字而言,家长通常并不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而入园后老师在这一方面会非常注意,如果孩子养成错误的习惯,会影响写字速度、对空间位置的把握等。科学篇关键点5-6岁会10以内加减鼓励孩子们观察动植物,探索常见的物理现象,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但对数学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5-6岁的孩子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等。幼儿园做法:幼儿园的数学学习也是生活化的教育,让孩子感受数学,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在“小汽车滴滴滴”的主题教育中,会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点数、分类。家长贴士:上大班时,不少家长会

15、问幼儿园老师教不教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并不符合学前阶段孩子的成长、认知规律。数学并不是让孩子简单地记住几加几等于几,而是要引发孩子的探究和思考。过多强调机械记忆,对孩子未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会有不利影响。社会篇关键点4岁学会体谅父母的辛劳在关心尊重他人章节,要求3-4岁就会在身边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4-5岁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5-6岁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能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幼儿园做法:幼儿园一般从语言、行为层面引导孩子体谅父母的辛劳,比如给爸爸妈妈擦擦汗、端杯水、捶捶背;在妈妈下班回家、做完饭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妈妈辛苦啦!”;在特殊的节日,为妈妈粘贴一幅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另外,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学脱衣服、学系鞋带,也是对爸爸妈妈的体谅。通常还会结合相应的节日引导孩子关心父母、尊重老人。比如在刚过去的重阳节,让孩子一起参与做长寿糕,回家送给爷爷奶奶等。家长贴士:指南中“4岁学会体谅父母”之类的“标准”,虽然在语言提炼中显得有点成人化,但家长不要将其理解为成人化的教育主观意志,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一定是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让孩子能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到的。指导专家:崇文三幼园长袁春芬;红黄蓝教育机构相关负责人观点指南尚有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