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统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30420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统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统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统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统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统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统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统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武侯区 20162017 学年度上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A卷(共 100 分) 第卷(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 在以下长度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3kmB.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 15.9dm C.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 79cm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mm2. 小刘乘坐从峨眉山开往成都的动车,当动车到达成都东站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 到成都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成都东站 B. 小刘本人 C. 小刘所乘坐的动车 D. 坐在小刘身边的乘客3. 如图 1

2、 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生的音叉紧靠选线下的乒乓 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B. 实验中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易于观察C.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D. 因为音叉发出的是超声波,所以乒乓球才被多次弹开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5. 狗趴在地面上睡觉,耳朵贴在地面上,很容易发觉有人走动,这是因为A. 狗的耳朵特别灵敏B. 狗的耳朵只能听到地面上传来的

3、声音 C. 声音在地面上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D. 声音在地面上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慢6. 噪声这一“隐性”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成为社会危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 弱噪声的是A. 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 靠近公路边的住户房屋采用双层玻璃C.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 D.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7.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汇聚作用B. 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的太阳射向地球的光C. 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 人像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8. 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如图 2 所示。他把该潜

4、 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物体的像是A. 正立的虚像 B. 倒立的虚像 C. 正立的实像 D. 倒立的实像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 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35cm 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 3 所示刻度线处 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 3 中位置移到 20cm 刻度线处, 要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移到A. 70cm 刻度线处 B. 80cm 刻度线处 C. 65cm 刻度线处 D. 75cm 刻度线处10. 如图 4 是人眼的结构简图,如果长期近距离看书,将导致

5、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 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要短。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A. 此类眼睛是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B. 此类眼睛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C. 远处物体在此类眼睛成像将在视网膜前面,需用凸透镜矫正D. 远处物体在此类眼睛成像将在视网膜后面,需用凹透镜矫正11. 下面是张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成都市夏天的气温约为 45 B.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9C. 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 100 D.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 2212. 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早春河流上冰的消融 B. 初夏旷野里雾的形成C. 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 初

6、冬砖瓦上霜的形成13. 杨兵同学发现:生活中晾衣服时,湿衣服摊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杨兵和小组同学 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A.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什么?B. 液体蒸发的速度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 C. 液体蒸发快慢跟空气接触面积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D. 液体蒸发的时间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14. 如图 5 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若 V 甲 =V 乙,则 m 甲m 乙B. 若 m 甲 =m 乙,则 V 甲V 乙C. 同种物质的质量大小跟体积大小成正比D. 甲、乙

7、两种物质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和体积有关15. 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 6 是杨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 图中处可补充A. 镜子中的“自己” B. 湖水有青山的倒影C. 镜面反射D.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的物理知识或现象第卷(非选择题,共 70 分)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16. 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 ,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 26.11cm、26.10cm、26.12cm、26.52cm,剔除错误 数据,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 。17. 刘勇的耳朵很灵敏,每天从家门口经过的说话人很多,他总能根据声音的

8、 分辨出爸爸 的声音;刘勇还能根据妈妈“轻声细语”或“河东狮吼”式的说话声获悉妈妈的情绪,因为妈妈发怒时声音的 会更大。18.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栋房屋,这是由于光在房屋表面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 或“漫反射”)。19.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 1.5m 处,镜中的像 与她相距m。20. 如图 7 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大块蓝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21. 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

9、,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 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 热量,温度。22. 在探究“海波熔化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海波的颗粒 一点好(选填“大”或“小”)。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动,其目的是使海波。23. 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 无关;将一小块冰放入杯中旋紧盖子,用天平称量总质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再称水和杯的总质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 无关。24. 赵亮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了烧杯

10、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 8 所示,则烧杯的质量为 ,液体的密度为。三、作图与计算题(25 题 2分,26 题 2 分,27 题 6分,28 题 6分,共 16分)25. (2 分)如图 9 甲、乙所示,画出光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26. (2 分)画出 10 中光射在水面上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7. (6 分)周玲乘坐出租车到城区内公司上班,到达目的地后司机为她打出了本次的车费发票,如图 11 所示。求:(1)出租车在城区内行驶的平均速度。(2)若出租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城区内的 4 倍,求出租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5 小时走过的路程。28.(6 分)有一只空玻璃瓶,它

11、的质量为 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 0.4kg。 在此玻璃瓶中装入一些合金滚珠,瓶和合金滚珠的总质量为0.8kg,此时再往瓶中灌入水到 瓶口止,瓶、合金滚珠和水的总质量为 0.9kg,求:(1)玻璃瓶的容积。(2)合金滚珠的密度。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18 分)29. 杨文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 12 所示),请解答以下问题:(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公式)是。(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操作便于测量时 间。(3)斜面长 1.6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 5s,如果在斜面的中间 撞上金属片,测

12、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 2.8s。请算出小车后半程的平均 速度是_ m/s(保留两位小数)。30. 如图 13 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 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 AO 射到 O 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 是_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 ON 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选填“能” 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31. 黄翔同学在探究某种固体融化成液体在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14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13、4 中 AB 段表示物质处于态。(2)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为min。(3)“釜底抽薪”这个成语说明如果停止给水加热,水的沸腾会 “继续”)。(选填“停止”或B卷(共 20 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者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 分,不选或错选得分,不选或错选得 0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共 10 分)1. 在图 15 中,将甲、乙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甲内有水,乙倒扣入水中,然后对水槽加 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不能沸腾,乙能沸腾 B. 甲能沸腾,乙不能沸腾 C. 甲能沸腾,乙也能沸腾D. 甲不能沸腾,乙也不能沸腾2. 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组音乐频率,

14、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是A.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C.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低 D.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色越好3. 如图 16 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 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透镜对着远处山上的凉亭时,调整膜的位置 可以在膜上看到凉亭倒立缩小的像B. 当透镜对着近处书本上的字时,调整膜的位置, 可以在膜上看到字的正立放大的像C. 当透镜对峙远处向上移动的观光电梯时,会看到膜上观光电梯的像也向上移动D. 看远景时像很清晰,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才能在膜上得到清晰的像4.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 17 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 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 情况如图 17 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 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保持不变)A. 13.60m/sB. 14.17m/sC. 14.78m/sD. 28.33m/s5. 如图 18 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