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质量的检验方法附玉米等级区分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30348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质量的检验方法附玉米等级区分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玉米质量的检验方法附玉米等级区分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玉米质量的检验方法附玉米等级区分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质量的检验方法附玉米等级区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质量的检验方法附玉米等级区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质量的检验方法,附玉米等级区分2如何区分玉米等级?玉米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 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金属材料玉米国标。相互配合这四个标准 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商品 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纤维 植物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 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湿气、杂质、不完善粒、 生霉粒等作为数值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 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 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总体看,容重、杂质

2、、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的衡量玉 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是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1)容重在正常年景,东北黑龙江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阜新作物玉米 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 70%以上为二等;内 蒙古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 50%能达到二等, 80%能够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由于天气原因, 导致甘蔗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以下二等以上,尤 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2)水分在正常年景,沉淀物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 28%

3、-30%,年景不 好时最高达到 35%-40%。内蒙玉米的水分非常低,一般在24%左右,有 时会达到 27%-28%。凉爽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稍低,除 内蒙东南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烘干主要包括采 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 失至 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杂质20%左右,然后再烘干。东北地区春 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雨量幅度过大,容 易造成杂粮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 第二种,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在 一般情况下,粮库将水分只降到14.5%

4、,因此在10、11、12 三个月, 华北玉米很难达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 时月份经过几个月前的 自然失水后,才能达到 14%的标准。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过程中,水分 有时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作为国储粮通过收购的玉米,烘干后水分 基本上在 14%以下,最多不超过14.5%。也有的粮库根据买卖双方的要 求来确定烘干效果,水分计算方法由购买者自定,一般自 13%-15%不等与东北玉米相比,华北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至 20%左 右,而且天气高于东北地区,一般晾晒5-6 天就可以达到15%以下,因 此自然规律几乎全部采用自然晾干方式进行降水。正常年景时,河北 玉米水分在 16%-18%

5、左右,山东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3)杂质东北玉米由于应用软体采用机器烘干,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 1% 有的地区杂质甚至小于 0.5%。华北玉米采行自然晾干,晾晒过程会掺 入大量杂质,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需要额外 过筛整理。(4)不完善粒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所,降水过快极易造成破碎,机械操作也 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时灭菌造成了热损伤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 遍高于 5%。烘干玉米经过储存、出库、再到港口转运、装卸、搬倒、 再入库、再出库等一系列环节后,破碎粒还会有所增加,导致不完善 粒普遍达到 8%。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质 量稍好一些的只有 2%。在现货收购中,一般规定不完善少于粒总量不 得超过 5%。(5)生霉粒东北玉米收获时期水分很高,如果在扁枝雨水多,收割后才玉米 保管储存不善,极容易出现玉米生霉现象。在丫蕊不好的时候,大部 分玉米生霉大多数粒都会超过2%,有的甚至高达 5%以上。小农户受储 存环境和储藏技术的容许,无法严格按照标准展开储存储存和通风, 因此东北玉米在4 月份以前生霉粒非常少,4月份以后生霉粒比例会大 幅提高。浓度内蒙玉米的生霉粒含量较低甚至几乎没有,最多也不超 过 2%;辽宁的略高些;黑龙江玉米水分不均,生霉粒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