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樊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302678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樊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樊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樊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樊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樊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樊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樊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参赛作品登 记 表姓 名樊敏性别女教龄11年龄31E-mailF手机13797599886联系电话0710-2911449职称中二通讯地址襄阳市东津镇中心学校邮编441106征文类别A教授年级八学科信息技术参赛调查2008 2009 2010 2011(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摘要班班通的普及,电子黑板的使用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如何抓紧学习使用它,是我们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不是把教学变成“电子教材加电子黑板”,而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板书

2、仍然是有效的教学行为。电子黑板更多的是体现间断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是对电子教案的拓展与补充,适当使用,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电子黑板、粉笔、大屏幕、信息技术、素材信息技术与学科在电子黑板上的有机结合襄州区东津镇中心学校 樊敏【摘要】班班通的普及,电子黑板的使用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如何抓紧学习使用它,是我们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不是把教学变成“电子教材加电子黑板”,而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板书仍然是有效的教学行为。电子黑板更多的是体现间断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是对电子教案的拓展与补充,适当使用,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电

3、子黑板、粉笔、大屏幕、信息技术、素材学校班班通的普及,电子黑板的使用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如何抓紧学习使用它,是我们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不是把教学变成“电子教材加电子黑板”,而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板书仍然是有效的教学行为。这里的板书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粉笔+黑板”,也可以是电脑屏幕上的直接“书写”。我们将可以“板书”的屏幕称为电子黑板。一、电子黑板的功能 1.丰富我们教学内容和教学所需的素材,按照教学课程进行匹配,每一课都匹配丰富的教学素材。 2.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电子黑板功能,以往多媒体教学使用的是投影仪,经常是在昏暗的环境中学习,而电子

4、黑板则采用LED节能环保材料白色黑板展示教学内容。 3.辅助屏幕标记,为教师在使用电子黑板授课时标注重难点内容。4.拉幕是电子黑板又一新功能。 5.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个人的电子讲义,并可保存、交流课件。 6.大家都喜欢好的环境,借助背景、音乐、时钟设置,营造良好的教学场景和氛围。 7.电脑文件所占空间小,便于下载、保存、使用、交流。节约粉笔资源。 8.黑板和电脑一起使用,学生可以及时获取国家时政、教育、经济等信息。同时使用者还可以上传素材,优秀的教学成果能够继承和交流,以不断丰富教学与学习资源。 二、素材创建和制作原则 1.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为教师提供转、存优质的教学和学

5、习素材。 2.这些学习素材按照年级、学科、教材版本进行匹配,具体匹配到每一课,每一课均有相当数量的与教学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素材,并且全面包容了电子课本的内容。 3.教学素材重用性原则,充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4.优质教学素材资源。 三、素材内容组织 1.素材分类 教材,以及与教材有关的音、像、图等只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只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上的应用,还远不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全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还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不同出版社的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科的教材进行分类,每本教材的素材按照教

6、学课程进行匹配,如“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上”所用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按照课本分为42课,每节课的素材分为挂图、生字、词句、录音、资料五种类型,每种类型中包含若干个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挂图、生字教学课件、词句教学课件、录音和相关教学资料。 2.素材的组织结构 根据具体学科教学特点,将针对单一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素材的参照学习和教学过程,进行进一步分类,如小学语文一年级分类为教学挂图、生字教学课件、录音和相关教学资料。 四、电子黑板与其它软件的区别 1.操作简单、实用,降低软件使用的技术门槛,适用于最广泛的教师群体。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板书仍然是有效的教学行为。这里的板书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

7、粉笔+黑板”,也可以是电脑屏幕上的直接“书写”。我们将可以“板书”的屏幕称为电子黑板。本文主要介绍以“画图”为主的电子黑板的“板书”方法。“画图”的特点“画图”(Microsoft Paint)是Windows自带的一款小巧实用的软件,按“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或“开始/ 运行”输入mspaint),就能打开此程序,其特点是:(1)“黑板”自由伸缩:通过“图像/属性”(Ctrl+E),能够任意设置“黑板”的大小。(2)“电子粉笔”多样化:用鼠标左键单击颜料盒中的颜色选择粉笔颜色(前景色),右键单击选择黑板颜色(背景色),用“刷子”工具即可在黑板(绘图区)上直接书写(有多种线条风格可选)。(

8、3)移动、擦除的随意性:若要移动黑板上某些内容,只要用“选定”工具拉出一个矩形框后直接拖动(选择较复杂的区域可用“选定”工具左侧的“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按下Del键可清除内容。按左键写字,按右键擦除(用背景色写字),还可用“橡此擦”工具擦除黑板上的内容。若要清除黑板上所有内容,只需同时按下“Ctrl+Shift+N”。(4)存储简单:保留传统板书需要外部设备(摄像机或相机等),而在“画图”中板书的内容随时可以保存,文件默认为BMP格式(位图格式),质量高,但尺寸大。通常选择“保存/保存类型/JPEG”(向量格式),尺寸小,视觉效果又不差。将板书保存起来既可记录课堂中某些精彩的“片段”或“亮

9、点”,便于教师课后反思回顾梳理,也便于某些公开课和或示范课的交流点评。事实上,“画图”既是一个图像格式转换工具(为某些图片减肥),也是教师备课、编拟试卷的实用工具。如某些通过屏幕抓图(按“PrtScrn”(PrintScreen)键复制屏幕上的画面,(按“Alt+PrtScrn”键截取当前活动窗口的画面)、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得到的试题或图形,可通过“画图”截取(或修改)所需的内容,再粘贴到Word或其他文件中。 2.电子讲义的概念是优秀课件的制作和交流成为可能。3.彻底改变教师为计算机所累的状况,回归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的本质。 4.方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家长的家庭辅导。大部分教师都喜欢使

10、用PPT软件,然而PPT软件事实上已具备手写功能,在PPT放映视图下,通过设置菜单中“指针选项”为非箭头选项(如圆珠笔),并高屏幕为黑屏状态,就可以进行手写功能了。许多人不喜欢甚至不会用这个手写功能,是因为它操作不便。而电子黑板正好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在PPT放映时只需单击幻灯片上的“手写黑板”按钮便可以切换到电子粉笔状态,从而在放映时随时进行板书和标注。 使用电子黑板教学越来越显示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以及形象化等优势,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在现代化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负面效应。比如:往往多媒体课件一打开,基本上就是从“同学们好!”开始,点击到“同学们再见!”结

11、束。整个流程形成了一个封闭过程,很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并非达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电子黑板正是从这一现实出发开发的配合多媒体教学的专用软件;它可以随时更新电子教案,进行即兴发挥,穿插一些补充内容,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电子黑板更多的是体现间断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是对电子教案的拓展与补充,适当使用,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电子黑板的设计原则电子黑板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优势在于能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灵活方便地穿插调用、即兴发挥。有些内容需要现场书写与勾画,也有些内容需要临时调用与导出,这些都要以灵活快捷、方便实用为基础。因此,对电子黑板的设计要遵循基本原则。形象化电

12、子黑板要尽可能形象逼真,应具备普通黑板的外观特征和基本功能。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将文字教材电子化,就是把教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多媒体展示。这种观点忽视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目的除了辅助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忽略了信息技术是作为手段应用于教学,而不是形式或模式。应用信息技术不是把教学变成“电子教材加电子黑板”,而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参考文献】1 李建,李秀娟.谈“电子粉笔”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 张凯华.基于手写板的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 申建春.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J.湖南教育,2006 4 尹斌.多媒体课件辅助高等数学教学的探讨J.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