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301284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讨论资料(一)网民热议“月饼税一征税应不应该盯住工薪阶层?据经济参考报2011年8月29日报道,近日,媒体报道称,据北京市地 税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各公司中中秋节所发放 的月饼在缴税范围内,需将月饼的市场价值加入到员工的工资内,然后按照工资 标准的个税进行扣除。除月饼外,单位所发的大部分福利都需缴税,如果有公司 违规没有缴税,若有人举报,会进行相应处罚。不少网民指出,公司给员工发放月饼等福利,已经包含消费税、增值税等税 费,再把它算入工资扣除,不免有重复征税的嫌疑。有网民指出,“房产加名税”、 “月饼税等税收的出现,其实反映出税收见缝插针的趋势,而且这种征税的对 象

2、是普通民众。署名“周俊生的博客指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个税征收出现了一些 偏差,比如资本利得税长期处于“暂不征收状态,灰色收入更是由于技术上的 困难长期无法从税收上建立管理机制。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导致工薪阶层成了 个税的主力,而一部分收入渠道广泛的富人却心安理得处于个人征收的边缘。因 此,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更重要的是堵住这方面的漏洞,而不是盯住普通百姓口 袋的“蝇头小利”。(王宝梅)2011思考提小:1. 理论切入点税收作用、征税原则2. 税收的收入与调节作用3. 征税公平与效率原则4. 两种观点冲撞一一该征与不该征,说明理由(二)要不要开征房产税92.9%的人表示房产税将影响自己的购房

3、或住房计划“开征房产税”成为不少地方“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 中心日前对全国3158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7.7%的人关注有关开征房产 税的新闻,其中37.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在公众看来,目前开征房产税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此次调查发现,认为 这会“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人占了 55.4%,但是担心“增加住房成本 的人也多达48.6%。两者仅相差6.8个百分点。如果特意询问中国“开征房产税对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作用大吗”, 调查显示,认为作用较大或非常大的受访者占35.2%,认为作用“一般”的占 32.0%,认为没什么作用的占21.2%,其余11.6%的人表

4、示“不好说”。尽管公众对房产税抑制投机,稳定房价的信心不明显,但开征房产税对公众 的未来购房计划却影响明显。调查发现,92.9%的人表示房产税将影响自己的购 房或住房计划。其中,45.9%的人表示会“暂缓购房”,24.9%的有房者将“不再 买房,12.1%的无房者“会买面积更小的房子”,10.0%的无房者“会租房住”。思考提示:1. 理论切入点税收原则与税种作用2. 房产税的一般性质与作用3. 我国征收房产税的背景与意图4. 现实中开征房产税的影响作用分析5. 两种观点冲撞一一赞成或反对,各方说明理由(三)北京地铁要不要告别“2元”时代氐价造成170亿元财政补贴包袱光明日报2013年7月17日

5、刊登刘白的文章说,全程两元的地铁、四角 的公交一一北京的票价一直沪深等地市民羡慕。不过,北京的地铁、公交可能也 要按里程计价了。据报道,一项由北京市交通委开展的“北京交通运输业经济统 计专项调查正在进行,这项年底出结果的调查将成为北京地铁公交涨价的依据。 北京地铁公交线路的票价政策已实行六年有余,六年间,深沪等地地铁票价多次 随市场浮动,最高价格已超过10元。一直保持两元标准为北京交通带来了 “惠 民“公益”的名头,也带来了每年十几亿元的亏损、170亿元财政补贴的承重 包袱。在深沪地铁票价讨论的高潮阶段,曾有许多记者援引北京地铁的例子,力证 即便交通运营考虑市场损益,仍应充分体现交通资源“公共

6、性的运营模式。顶 着普惠全民的帽子,北京交通每次微有涨价动向都会受到一种“道义”式的掣肘, 这使得地铁价格脱离了市场,进入了一种事实上的计划控制。北京地铁公交涨价受到围观,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件事背后隐藏着如何处理市 场规则和社会福利关系的问题。公司靠财政补贴维持以普惠所有阶层的方式肯定 长久不了。思考提小1. 理论切入点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2. 地铁票价该不该补贴?补贴的效应怎样?3. 应该如何减轻财政补贴压力?4. 两种观点冲撞一一赞成或反对,各方说明理由(四)政府补贴上市公司合理吗?据2013年广州日报4月17日报道,在目前已经公布年报的公司中,有 1424家公司累计获得政府各种名义的财政补贴

7、高达57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 中逾七成派给了国有企业。不过,记者发现,有不少国企越补越虚,特别是53 家央企或具有央企背景的巨头。其中,中国远洋、中国铝业和中国中冶三大央企 补贴了 22亿元,但累计亏损达到247亿元。对此,有券商分析师认为,政府补贴虽然名目较多,但“窟窿太大了,一个 中国远洋一年是营业收入720多亿元,财政补贴9亿元,占比不到2%。而且亏 损已经超过百亿元了,即使补上10亿元、20亿元,也改变不了被ST的命运。更多的股民则关心这些补贴都是以什么名义下发?从上市公司年报中发现, 政府补贴,其名目之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如东阿阿胶“良种驴扩繁技术研究及 产业化开发、湖北宜化“鄂托

8、克旗就业服务局大学生就业补贴等。而最主要的补贴为财政拨款、税收返还和补偿性收入。如重庆钢铁在20.02 亿元的补贴中,20亿元为政府的环保搬迁补助,用于弥补该公司2010年至2012 年因环保搬迁增加的环保费用性支出及财务费用等经营成本。另外,还有11.34 万元的环境治理专项拨款摊销。中国铝业的7.44亿元补贴中,电价补贴就达到 5.60亿元。而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的政府补贴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 鼓励经营某些航线而给予的补贴。思考提小1. 理论切入点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2. 财政补贴的分类与作用3. 上市公司的性质与财政对其补贴的意义4. 我国财政对上市公司补贴产生的经济效应5. 两种观

9、点冲撞一一赞成或反对,各方说明理由以上材料每班选定一个题,分为两派观点对话,以PPT展 示,在课堂讨论交流,老师最后总结点评。其余不上台讨论的同学选择如下讨论资料进行分析,写出分 析报告,交老师评阅。案例分析资料(一)中石化每天上缴税款8.8亿是财政幻觉?中国经营报4月1日刊登文章说,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两会上说,2012 年中石化每天给国家上缴税款8.8亿元,国家支出的每100块钱里就有中石化的 3块3。傅成玉认为纳税够多,红利就该免了。中石化确实上缴了巨额税金,但这些巨额税金中,绝大多数并非企业所得税 等直接税。数据显示,2012年中石化净利润635亿元。按照目前企业所得税25% 的税率计

10、算,应纳企业所得税大致为158亿元。而按照傅成玉每天8.8亿元计算, 则去年中石化总纳税为3212亿元。那这相差的3000亿元税金应该就是经营中缴 纳的间接税,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数据显示,去年中石化经营收入 27860亿元,3000亿元的各项间接税,占此经营总收入的11%多一些,正好符合 中国间接税税负的实际情况。众所周知,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与商品税等间接税,是截然不同的。直接税 是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拿出来上缴给国家,这减少了企业的财富。而间接税则不 然,企业将此税收完全包含在价格之中,由消费者承担。企业所起的作用仅仅是 将千家万户消费者缴纳的税金,转缴税务部门而已。目前,中国实行间

11、接税为主的税制,其所制造的财政幻觉迷惑作用非常强烈。 人们弄不清自己的纳税实情,只知道国家有不少纳税大户,是国家财政的支柱。 而纳税大户则以他们缴纳的税实际上来自广大消费者提供的税金为筹码,讨价还 价,谋取更多特权。思考提示:1. 理论切入点直接税与间接税、税收负担、国企红利性质2. 企业缴纳直接税与间接税的负担区别?3. 国企缴纳所得税后应不应该再上缴红利?4. 国企上交红利的性质与用途?(二)油品升级成本不应由消费者买单?京华时报2013年2月5日刊登文章说,近期的持续雾霾让公众视线转到 国内长期使用的低标准汽柴油。中石化日前承诺,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属企业 的提高脱硫装置将全部建成投产,

12、从明年起将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油品,以降低汽 车尾气中的颗粒物。有关研究机构测算,如果三大油企升级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计在500亿 -600亿元,每升成本上升0.12-0.15元,其中70%-80%或将由消费者埋单。但是否消费者付出了高价格就使用到了高品质油品呢?这与美国对比便能 知晓。我国目前的油价(含税)高于美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而目前大部分地区(国 三)油品的硫含量却是美国的5倍。即使升级到国四标准,即硫含量低于50ppm 后,仍然高于目前美国的成品油排放标准(硫含量30ppm)。显然,让消费者为 油品升级成本埋单合理吗?另外,多年高油价带来的暴利积累使得石油企业有承担油品升级成本的能 力

13、。中石化和中石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超过1200亿元,预计2012年全年 “两桶油”合计利润在1600亿元以上。同时,油品升级所需设备、技术投入都 是一次性的,石油垄断企业如果分几年摊销消化的话,压力将更小。因此,在消费者用高价格买来低质油品、油企完全有财力承担升级成本的情 况下,作为负责任的央企,如果让消费者为油品升级这本该分内应做之事埋单, 显然说不过去。思考提示:1. 理论切入点一一公共定价、央企红利、社会公平2. 油品价格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 油品升级成本应该由谁承担?4. 如何看待央企红利、财政收入与社会公平?5. 两种观点冲撞(三)谁来填补养老金基金口?新民周刊2012年

14、?第38期刊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的文章说, 持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必须得到填补。谁来填补缺口?目前看有4个可能的来 源。一是国企红利。我国约有国有资产33.8万亿元,国企红利每年已经超过1 万亿。2012年实际上缴比例约为7.4%,远低于欧美国家的20%-60%。若能将上 缴比例提高到20%,则可有近2000亿的补贴用于养老保险。二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我国有外汇储备约3.4万亿美元,占GDP约50%, 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期望通 过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收益补充养 老基金是许多国家的做法。三是社会保障基金。

15、这一基金成立于2000年,主要用于应对今后的养老保 险基金危机。如果今后有更多的国企红利、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划拨到社保基金, 国家财政通过社保基金补贴养老金缺口不失为一种办法。四是直接增加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是社会公平的需求,也是 政府对之前养老金改革中的隐性债务埋单。思考提示:1. 理论切入点一一社会保障与财政支出2. 养老基金缺口如何形成?3. 弥补养老基金缺口的途径有哪些?4. 为什么不能单由财政一家来负责?5. 两种观点冲撞一一(四)养老金“双轨制”还要走多久?养老金“双轨制”是近两年的热点话题。“双规制”指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 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 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 统筹制度。今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提出“三步走”的改革方案。光明日报2012年4月20日刊登记者对郑功成的访谈文章。郑功成说,所谓“一步到位”可能等于遥遥无期,而分步走可能会极大地减 小阻力。第一步是尽快为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公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其工 作人员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同时实行统账结合财务机制,即先实现与企业职工 义务平等与财务机制统一的目标;第二步是对其待遇进行结构分解,即将退休分 解成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用双层结构替代单一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