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295950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反思, 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下列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欢迎品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这一节课我已经很努力去尝试作改变,不论是从教学理念上还是从教学形式上。但改变得还不算很成功,主要存在下列两个方面的缺乏。一、受传统的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还没有彻底解开。在本节课当中,教师的讲话还是过多,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掌控欲还是太强,有点包办,对学生不够放手,给学生的空间不够大,不敢太相信学生。所以,在这一节课当中,尽管教师设置了不

2、少的活动,也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以活动来导内容,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但只是走了一小步。学生活动的深度还是不够,学生的发言和探究等还有空间可以挖掘,只是教师不敢放,收得太快,导致了活动式导学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当然,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教学行为的创新突破也要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推进,但不论怎么讲,相比拟第一节课,已经有了进步。二、语言方面的缺乏。首先是引导语过于繁琐。如在学生答复学习类型时,有其中一个学生已经答复出学校学习这一内容。其实在当时情况下,教师可以马上抓住这一时机进入下一环节学校学习的特点的学习,既自然又简洁。只可惜当时我没有这样做,可能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环节学习类

3、型的内容还没有讲完,自己设置的活动还没有呈现完成。所以当时并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而是继续总结上一环节的内容,结束后然后再由教师自己组织语言来引出学校学习这一内容,等于是舍弃了一条捷径而走了一条弯路。这就容易造成语言过于繁琐的结果。其次是对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的评析语过于重复单一。在本节课当中,对于学生的答复,我还是多以“不错“好“非常好的形式回应,形式单一,不够多样。教师应该在这个方面好好琢磨,丰盛课堂的语言形式,针对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的内容特点加以能体现特色的点评,以便更好地鼓励学生。其实在第一节课当中也存在这个缺乏,只是语言习惯一时间不容易改变,我应该在日后的教学活动及学习中慢慢提高这方面的语言素

4、养。再次是过渡语言不够自然。一节课的每个知识点之间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是存在逻辑关系的,不是脱节的。所以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教师应该设置好过渡语言,引导学生顺畅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而不应生硬地很突兀地跳跃到下一个知识点,结果是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和不适应。本节课在这个方面的确做得不好。在上课过程中其实我就已感受和体会出来,只是苦于无计可施。在日后的备课中,教师应该对过渡环节的语言和设置做到更细致,考虑得更周到。最后是总结语过于复杂,不够简洁。如在要求学生答复学习活动的类型时,学生已经准确答复出来语文学习、技能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品德学习,接着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遍,再接着是通过电脑

5、展示出来,最后是老师读一遍出来。对于这么简单易懂的内容,在这一环节,老师其实可以处理得更简单直接,删节过于冗长的语言。这种处理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给学生一种干脆利索的印象,直接明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今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规范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1、增强了人文性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无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的政治课教学短少了人情味,远离初

6、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兴旺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规范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规范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开展规律,不断丰盛学生的思

7、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开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规范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

8、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单薄,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单薄的状况,新课程规范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规范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根底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第二,新课程规范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新课程规范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

9、,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规范新增和突出了以下内容: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局部,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拟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老实做人的根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老实的复杂性,知道老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老实的人;7体会“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保护公共环境和设施;10懂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1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平等意识;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那么和程序。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驰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

11、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忙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规范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根底。新课程规范在课程的根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

12、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根底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忙。在课程规范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规范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新课程规范在教学倡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盛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

13、社会生活的要求和标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规范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开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珍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斥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开展的现代社会

14、,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规范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从容、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新课程规范在旧课程规范的根底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下列教学内容: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开展;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激动;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

15、情开朗的性格;5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迸化,开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6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7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8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十几年的思品教学,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思品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项目。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思品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思品教学作下列反思,与大家共勉。首先,把学生学习思品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办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到达显着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