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三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29333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三篇).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落实食品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根据_食品安全法、_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以下制度:一、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一)采购食品时,严格查验供货者(包括批发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二)对购入的食品,仔细查验并索取由供货者签名或者盖章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法定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质量报告、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该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复印件。上述相关的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购入该种食品时查验索取。(三)每次购进食品,都应索取供货者

2、出具的加盖印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应当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_、销售日期等内容。(四)查验和索取的营业执照(_明)、生产许可证或流通许可证、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凭证应当按供货者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存期限自该批次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_年。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一)每次购进食品,及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_、进货日期等内容。(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管,保存期限自该批次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_

3、年。(三)经常查阅进货台账,检查食品的保存和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_、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货架进行无害化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问题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三、食品贮存管理制度(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别存放,不得与洗涤化工用品、日杂用品等商品混放。(二)食品贮存应选择固定的地方,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等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者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另外存放。易腐食品要及

4、时冷藏、冷冻保存。(四)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_等内容。(五)对贮存的食品应当先进先出、定期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作无害化销毁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四、食品销售安全制度(一)食品销售人员应当取得健康证明并注意个人卫生。(二)不经营法律法规禁止的下列食品: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

5、的食品;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4、_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_不洁、混有异物、掺杂掺假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7、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8、超过保质期的食品;9、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10、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11、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卫生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食品;12、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13、其他不符

6、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三)食品销售应当设立专柜、并有防尘、防蝇、防污染等设施。(四)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五)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_等内容。(六)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感染。(七)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完整的包装或者用防蝇、防尘、防污染的容器盛放,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八)销售食品应当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或者信誉卡,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五、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

7、管理制度(一)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二)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三)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以备检查。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应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四)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涂改、笔迹不清或过期无效。六、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制度(一)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时,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及时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

8、关。(二)发现保质期届满、包装破损致使食品受到污染以及因其他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时,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退市。(三)对国家公布和有关部门通知的质量不合格食品,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退市。(四)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属于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所列禁止经营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退市。(五)发现不合格食品停止销售、下架退市的同时,对已售出的部分,应采取补救措施,在能够覆盖销售区域的范围内发布消费警示,通知消费者停止食用和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六)积极主动协助食品生产经营者(供货商)执行食品召回制度。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

9、停止经营的食品,在食品生产者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生产者采取的补救措施。(七)经营者对采取退市措施、协助生产经营者召回食品、发布消息警示等情况应做好相应记录。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二)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就我单位食品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一、进货查验制度1、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检查食品感官质量和标签;查验是否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食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品的,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销售生鲜食品的,查验上市凭证是否与生鲜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信息

10、相符。2、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二、索证索票制度1、索证。进货时按规定向生产厂家或上级供货商索取“一照二证一报告”。,以保证在有效期内。经营进口食品的,索取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2、索票。进货时索取载有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_、进货日期等内容的进货票据。经营生鲜食品的应索取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开具的上市凭证。3、食品索证索票后,予以公示,供消费者进行查询及有关部门进行检查。三、进销货台账制度1、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2、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

11、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及_、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票据。3、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四、质量自检制度1、建立食品质量检测室(台),为主开展水产、蔬菜等食品的检测工作。2、设置食品质量检测岗位,配备专(兼)职食品质量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自行开展质量检测。3、通过检测,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经检测不合格的食品进行退市处理,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环节。4、在市场、超市内设立公示牌,对食品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公示。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1、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另存,并协助食品生产者

12、执行食品召回制度2、对贮存、销售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六、消费投诉处理制度1、在经营场所设立相应机构和人员,处理本经营场所发生的消费者食品投诉。2、确定受理后,对消费者的具体投诉内容和要求进行登记、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食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本(三)根据_食品安全法、_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单位就食品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一、岗位责任制度第一条负责人岗位职责。对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健全

13、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_一次全员身体检查。第二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确保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每年负责安排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负责监督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经营食品的质量;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第三条购销人员岗位职责。严禁采购法律法规禁止上市销售的食品;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供货商处采购食品;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单位

14、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检验报告等;确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二、经营场所、食品销售管理制度第一条经营场所与所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包装、贮存相适应,做到场所环境整洁,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经营场所距离非水冲式厕所、开放式粪池、垃圾堆(场)等场所的直线距离_米以上,并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及时清除垃圾,搞好防尘、防蝇、防鼠工作,确保环境整洁。第二条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配有经专业培训的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第一条食品陈列设施布局合理,划定食

15、品经营区域,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不出售有毒有害、“三无”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保证食品外观清洁,如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破损、鼠咬、受潮、生霉、生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第三条散装食品销售必须按“生熟分离”原则,分类设置散装食品销售区,防止待加工食品与食品原料、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污染源。按销售品种配备足量的容器,并符合卫生条件。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有防尘材料遮盖。应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设置“散装食品标识牌”,标识出食品的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生产经营者名称及_等内容,做到“一货一牌、货牌对应”。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和包装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符1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使用专用工具取货。第四条生鲜食品销售应配备货架、保温柜、冷藏柜和冷冻柜等陈列设施,配备符合要求的检测设备。第五条熟食制品销售间入口处应设预进间,设更衣及洗手、消毒设施,采用非手动式的水龙头。配备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