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渗透研究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288517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渗透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育渗透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育渗透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育渗透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育渗透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育渗透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渗透研究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研究 研究报告 昌图县大洼中学初中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的意义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美育应从狭义的美育向广义的美育发展,因为让每个学生都去学习音乐、绘画等艺术专业是不现实的,也没有那个必要。美育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不仅是美育自身发展的途径,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比较容易与各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去。各学科都蕴涵了丰富的美育因素,各学科教师如能发掘并传播这些审美因素,将美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拓宽美育的途径,也能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效果。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美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蔡元培先生

2、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他认为美育就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美育要以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目标的高度统一。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渗透美育内容,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美育。大量教育实践证明,讲得好的课,往往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那些能充分激发美感,师生双方都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的学科教育都可以说是美育,美育应该是所有学科教育共同追求的

3、最高境界。二、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内容:1、 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让学生有美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2、 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科中的美,体验学习的快乐。3、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表达美。4、 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各研究实践中逐步达标。1、课题研究启动阶段:(2023.42023.5)开题,评审、修改课题方案,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培训。主要内容:学习新课程标准、愉快教学、创造教学、情境教学等理论文献、开展讨论会。通过本阶段学习,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老师必须人人明白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操作步骤和实施过程

4、。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23.62023.11)按计划实施并搜集原始资料。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自学讨论、观摩研讨、参观学习、资料积累、主题研讨等活动,加深对美育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边实践边积累,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23.112023.12)搜集、整理实验资料,个案分析,撰写实验报告。(二)本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认真学习有关资料文献。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科研方法,借鉴、吸收国内外有关思想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思考,做到“教学做”合一。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学

5、科中渗透美育的研究。引进自主学习、情境教学、愉快教学、创造教学的研究成果及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使美育的教育既利于夯实基础,又益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3.系统地分析、研究优化学科中实施美育的策略,使教育方法具体化、程式化、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可展示性,可检测性。四、研究成果(一)教师层面:强化了课堂教学美育研究实验教师将美育主动、积极、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全过程,注重发掘教学内容之美、运用教学方法之美、创造课堂和谐之美、塑造人格魅力之美,将美育融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显现于教师的言行仪表,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1、 展现教学内容美:教学中要充分

6、展示出知识本身所孕含着的美学物质。教师在备课中要去挖掘、探索提炼美的因素,而且还要巧妙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所孕含的形成美、结构美、哲理美、情境美、广博美、严密美、自然美。2、展示教学形式美:人们说,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组合,教学媒体、语言、仪态、板书、训练等形式的运用,寓美于教学之中,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1)教学的语言,要给人以真情美感。教师应切实把握教学语言的审美要求,做到清晰悦耳,强弱适度;生动机智、精确简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实验中,教师使用情境化、诗化、美化的教学语言,去陶冶学生;以淳美丰厚,清脆圆润的音质和灵巧

7、多变,跌宕有效的旋律去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听觉上美的享受。(2)美的仪态:仪态,既仪表神态,包括穿着、打扮、举止、风度、精神状态等,它是无声的语言,是造型艺术,是教师内在的思想品质,感情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仪表,不仅做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而且还表现出教育者本人高雅的情趣和萧洒的风度,从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教育形象。教师应有慈祥之容,庄严沉稳之仪,幽默和谐之趣;语言、态势要配合自然默契,浑然一体,给学生以美感和快感。(3)美的板书: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概括化、图表化,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可以诉诸学生的视觉、传递美的信息。板书不仅要具有内容的完整美,构图的结构美,而且要具有语言

8、凝炼美和文字的俊秀美,研究过程中,教师也从板书的形式新颖,图文并茂,脉络清晰上入手,给学生规范悦目的整洁美,引人入胜的曲折美,层次井然的条理美和组合巧妙的图案美。(4)美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和实践美的创造活动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美、欣赏美、再现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二)学生方面: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1、美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教师通过美育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激发

9、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操。2、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通过老师的课堂结果的改革和精心的引导下,学生们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学会了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艺术修养使学生们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人格。学生们在极富诱因的情境中认识、感受、表现美。(三)学校层面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再是道德的生硬灌输,而是在美的情境中塑造学生真诚、善良,美好的人格;智育不再是知识的枯燥传授,而是情理统一的诗意思维的培育,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活度、广度、深度;体育不再只是

10、身体的单调锻炼,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达到身心统一的真正的健康体魄;劳动教育不再只是劳动技能的训练,而是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心灵手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新的“立美育人”模式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对真善美的境界的永远追求在学校教育中的充分体现。总而言之,美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渗透于各学科教育中。美育是各科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美育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提高,又保证了美育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了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把美育思想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个学科之中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五、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由于本课题组的研究者都是一线的教师,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研究的方式方法等必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必然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了诸多不便;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有了这个研究过程,我们就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继续丰富和完善审美教育的实施,不断探索、实验、研究、完善扩大战果,尽我们所能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以后我们还会根据具体情况,扩大实验并逐渐推广开来,让学生会的审美欣赏能力、审美情感体验、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有所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